五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4)男女生以对对子的方式朗读对联。 2、按节奏朗读。

过渡:读好了对联,请孩子们仔细观察一下对联有什么特点。

(1)学生汇报:两两相对,每句字数相等,根据前面的词语教学,学生很容易观察出对联中都藏有四个字的词语 和三个字的词语。

(2)教师相机点击课件,将对联分成“×××× /×××”的节奏指导朗读。(师:我们读对联时,不仅要有感情地朗读,还应像古诗那样,读出对联的节奏,读出韵味)

(3)教师引读,学生再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味。 (4)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积累词句。 3、游戏——对对联。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书中的对联与黑板张贴的对联有什么不同。(缺少横联)教师相机出示四句横联(辞旧迎新、欣欣向荣、恭喜发财、普天同庆),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将横联添加在课文中的对联上。 (2)学生汇报并简单说说为什么要这样对对联。 四、拓展交流

1、学生交流在课前搜集的对联。

2、教师出示搜集的对联让学生朗读,进行拓展迁移。 附:板书设计

对联

春回大地

春风吹出千山绿 春雨洒来万家新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并且让学生学会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10、《谜语》

教学要求:

1.通过谜语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2.了解谜语的组成、特点及类别。

3.了解谜语的发展过程、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 教学重难点:了解谜语的发展,积累自己喜欢的谜语。 教学过程 1.导语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谜语》(板书课题)。谁能告诉老师什么是谜语? 2.学生交流。

谜语:是暗示文字、事物,让人猜测后知道答案的隐语。 3.出示问题(小组讨论)

(1)谜语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2)谜语是怎样由来的?

(3)谜语可以分为那几大类?(举例说明) 4.全班交流以上问题。

5.如何猜谜语?(结合谜语: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来说明)

①我们先来观察一下同桌同学的眼睛,你都能发现什么?“上边毛,下边毛”指的是我们的睫毛,中间是我们的眼珠,是什么颜色的呢?再看看是什么形状的呢?那么它和我们遇到的葡萄像不像啊?前面的几句话,“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把我们眼睛的最基本的特征都讲出来了,所以我们同学能很快猜出他说的是眼睛。

②“中间一颗黑葡萄”这句话,用了一个修辞方法,它叫做“比喻”。就是把一样东西比做另一样东西,把眼睛比做葡萄。当然两者必须有相似之处,就像眼睛和葡萄他们的形状是一样的,而眼睛是黑的,黑葡萄的颜色也是黑的。下面我们请同学也模仿它的样子来造句子,运用一下比喻手法。

③“猜不着,请你对我瞧一瞧”同学们是用什么瞧的呢?对了,是用眼睛,所以这句话给同学们一个小小的提示,大家发现了吗?

④我们再来看下面这个谜语。这个谜语和上面那个很像,谁能做做小老师来分析一下?

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同学们把小提示找出来了吗?大家再来互相观察一下。

6.交流搜集的谜语。 (1)小组内互相猜谜语。 (2)全班交流、互猜谜语。

7.作业:搜集自己喜欢的谜语10则,写在读书笔记上。

教学反思:通过谜语的教学,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归纳能力,观察能力,培养了学生猜谜的兴趣,寓教于乐。

11、谚语与歇后语

教学目标:

1. 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组成部分。 2. 认识、积累谚语与歇后语。 3. 体会谚语与歇后语的含义。

教学重点: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丰富歇后语的积累 教学难点: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激发学生学习祖国的语言的浓厚兴趣 2.形成运用歇后语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我们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多彩。多读多背,不仅可以丰富我们语言的积累,还可以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今天让我们在一次感受一下吧! 二、出示歇后语、谚语,朗读指导,感受语言的特点

1.谁来说一说,我们这次的语言属于什么呢?(提示:谚语、歇后语) 2.说说谚语、歇后语的特点 3.读好歇后语,首先得会读 (1)指名逐条练读。 (2)齐读。

4.如果带着一定的感情去读,就会读出味来 (1)引路:芝麻开花--------节节高 a怎样才能读好呢?自己试着练读。

B谁来带着感情来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C我们一起美美地读好这条歇后语

(2)自由练读:带着感情去读,读出那种味来 (3)反馈效果:把你认为读得最好的读给大家听 (4)集体练读。

5.读了这么多遍,你感受到歇后语还有哪些特点? 三、创设情景,课内积累运用 (一)积累所学的歇后语 1.比一比,谁背得快 2.同桌合作背诵。(一人背前半部分,一人接背后半部分)

3.谁愿意接受考验?(投影出示题目,让学生快速补全课本中的歇后语) (二)运用所学的歇后语

刚才积累的歇后语你能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吗?下面进行情景填空 课件出示题目(略) 四、语文活动,拓展运用 (1)分发纸条 (2)看谁写得多 (3)限时答3分钟 (4)反馈与激励 (五)看谁说得好

五、课后迁移,促进积累运用 1.小结

2.提供“作业自助餐” (1)我会背

(2)我会查,开展课后阅读,积累更多的歇后语 (3)我会编,编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 板书设计:

谚语: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歇后语: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了解谚语与歇后语的来历及组成部分,能够体会谚语与歇后语的含义,在自主的语言实践中感受歇后语的特点,丰富了学生谚语及歇后语的积累。

12、北京

教学目的:

1、了解首都北京是祖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了解她的改革新貌。

3、 激发学生的自豪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及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等思想教育。 教学重、难点:

了解首都北京是祖国的心脏,了解其悠久的历史及她的改革新貌。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关于北京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每个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去参加一次特别的升旗仪式。(出示课件:大屏幕播放“天安门广场升旗”录像)

2、你们知道这是在哪儿举行的升旗仪式吗?(生:是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举行的)

3、过渡: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她坐落在我们祖国的什么位置呢? 第一板块:走近北京

二、大屏幕出示中国地图:

1、学生找出首都北京的地理位置。

2、师边指中国地形图边介绍: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部,它的西北方是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东南面临华北大平原和渤海湾”,所以,平常又说北京是“北依山险,南控平原”,位置十分重要。

3、关于北京,你还知道些什么?(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信息) 第二板块:欣赏北京

三、首都北京——祖国的心脏:

1、师:同学们,人们都把首都北京比喻为我们祖国的心脏,为什么呢?(大屏幕显示“祖国的心脏”)

2、我们首先到中南海去看看,(大屏幕显示“中南海”图)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中南海的新华门。这中南海是什么地方?

(生:是党中央、国务院办公地国家领导人办公的地方,是中国最高权力机构的所在地。) 3、(大屏幕显示“天安门广场”图)

师:同学们,这儿是什么地方?你能找出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人民大会堂、中国历史博物馆各在天安门广场的什么位置吗? 4、(大屏幕一一出示天安门广场主要建筑物的图片)

(学生自己当导游,一一介绍天安门广场的主要建筑物:人民英雄纪念碑、天安门城楼、人民大会堂、博物馆、毛主席纪念堂等,教师加以补充,并且相应地进行思想教育,如介绍人民英雄纪念碑时进行不忘历史、热爱生活的教育。) 5、小结,过渡:同学们,举世闻名的中南海和天安门广场带着浓厚的政治色彩,使北京成了全国的政治中心(大屏幕出示:全国的政治中心)。除此以外,北京也是全国的文化中心。 6、(大屏幕出示:全国的文化中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北京有哪些著名的大学?(大屏幕一一出示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北京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的风景图)

7、师:看到北京的这些风景优美的著名大学,你们有什么要说的吗?(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8、师:北京除了有这么多的著名大学,还有哪些进行文化交流的地方呢?(大屏幕一一出示中科研、北京图书馆、京剧等的文字说明,并且把书中的插图在大屏幕中展示出来。)

9、过渡:北京不但是全国的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她还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大屏幕出示: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

师:北京有哪些方面表现出她是我国进行国际交往的中心呢?(师生交流,大屏幕并出示文字说明。)

10、小结:同学们,北京在我国的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被人们称为祖国的心脏。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