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课后习题自己整理

17、如何理解“新闻价值”?试举一些你认为重要的新闻价值要素 新闻价值主要是“把交换价值作为衡量新闻的标准”

第九章: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什么是传播制度?为什么说传播制度体现了全部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 传播制度即社会制度中对大众传播活动直接或间接地起着制约和控制作用的部分。 因为它体现了社会制度或制度性因素在各个方面对传播媒介活动的制约和影响。包括:媒介与政府的关系问题、媒介与社会群体、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与责任义务??

2、国家和政府对传媒的政治控制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规定传媒组织的所有制形式

②对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法制和行政管理 ③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的传播

④对传播事业的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

3、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垄断资本主要通过哪些方式控制传播事业?

①以强大的资本做后盾成立超大型媒介联合企业,对大众传播事业的主要部分实行垄断 ②通过他们控制的议会党团或院外活动集团对公营传播媒介的活动进行干预 ③通过提供广告或赞助来间接地控制和影响其他中小媒介的活动

4、为什么说受众对传媒活动拥有监督控制的权利?受众行使这种权利的手段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原因:大众传播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产生着重要影响

手段:①个人的信息反馈;②结成受众团体;③诉诸法律手段;④通过影响媒介的销售市场来制约媒介活动

5、简析集权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主张媒介必须一切以权力的意志为转移,一切为统治者服务。

6、简析自由主义的媒介规范理论

①任何人都拥有出版自由而不必经过政府当局的特别许可 ②除人身攻击外,报刊有权批评政府和官吏,是合法的

③新闻出版不应接受第三者的事先检查,出版内容不能受到任何强制

④在涉及观点、意见和信念的问题上,真理和“谬误”的传播必须同样得到保证 7、“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是现代自由主义理论中的两个重要原则,这两个原则所依托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弥尔顿:限制人民的言论出版自由就等于压制真理,因为真理只有在“自由而公开的斗争”中,才能战胜谬误

8、简析社会责任理论

原因及社会背景:媒介的垄断程度up,“观点的公开市场”理念和实际的社会现状产生了尖锐矛盾。

社会责任理论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它的改良。 ①大众传播具有很强的公共性,因而媒介机构必须对社会和公众承担和履行一定的责任和义务

②媒介的新闻报道和信息传播应该符合真实性、正确性、客观性、公正性等专业标准 ③媒介必须在现存法律和制度范围内进行自我约束,不能煽动社会犯罪,不能传播宗族或种族歧视的内容

④受众有权要求媒介从事高品位的传播活动,这种干预是正当的

9、简析民主参与理论

也称受众参与理论。是在??背景下出现的

①任何民众个人和弱小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的权利

②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存在,不应主要为媒介组织、职业宣传家伙广告赞助人存在 ③社会各群体、组织、社区都应该拥有自己的媒介

④与大规模的、单向的、垄断性的巨大媒介相比,小规模的、双向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10、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媒介理论经历了一个由“自由主义”到“社会责任”再到“民主参与”的变化过程,试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和背景

1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①我国的新闻事业实行社会主义公有制,防止私人和资本垄断、保障船舶媒介和传播资源掌握在全体人民手中的根本制度,也是实行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重要基础

②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事业,必须坚持党性原则

③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执行报道新闻、传递信息、引导舆论、提供娱乐等多方面的社会职能

④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事业具有重要的经济功能

12、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①大众传播活动必须与国家政策保持同一轨道,以推动国家发展为基本任务 ②媒介的自由伴随着相应的责任,必须在经济优先的原则和满足社会需求的原则下接受一定限制

③在传播内容在,要优先传播本国文化,使用本国语言

④优先发展地理、政治和文化比较接近的其他发展中国家合作关系

⑤在事关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利害问题上,国家有权对传播媒介进行检查、干预、限制乃至实行直接管制

第十章:社会转型与社会变迁

1、什么是大众?大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大众是一种新的未组织化的社会群体 主要特点: ①巨大的规模性 ②分散性和异质性 ③匿名性 ④流动性 ⑤无组织性 ⑥同质性

2、简述大众社会理论的形成与演化

早期的贵族主义观点→对法西斯极权主义的批判→战后美国的大众社会理论

3、什么是“拷贝的支配”?试分析这个观点

清水几太郎:现代社会是一个“拷贝支配”的社会,而导致这种状况出现的重要原因是环境的扩大和社会生活的间接化 具体??

4、简析作为“大众”的受众观

5、试分析作为“社会群体成员”的受众观

受众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集团或群体,有着不同的社会背景。受众对大众传媒的接触虽然是个人的活动,但这种活动通常受到他的群体归属关系、群体利益以及群体规范的制约

6、什么是IPP指数?它是如何设计的,主要说明什么问题? IPP:既有政治倾向指数 从社会经济地位、居住区域和宗教信仰三个方面来显示受众在接触媒介宣传前已有的政治立场和态度的综合指数

政治既有倾向假说:人们就政治问题作出决定时,并不取决于一时的政治宣传和大众传播,而是基本上取决于他们迄今所持有的政治倾向

7、试析“受众即市场”的观点

把受众看做信息产品的消费者和大众传媒的市场。

麦奎尔:如果从市场的角度考虑问题,受众可以定义为特定的媒介或讯息所指向的、具有特定的社会经济侧面像的,潜在的消费者的集合体 ??

8、为什么说受众是权利主体?简述受众的基本权利 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9、什么是分众?分众论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分众指的是受众并不是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 核心内容:

①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元利益的复合体

②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 ③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 ④在大众传播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

10、分众论的主要理论依托是什么? 多元主义社会观

11、梅里尔等人关于媒介专业化(分众化)发展趋势的三个阶段是什么? 精英媒体、大众媒体、专业媒体

12、如何理解受众作为“大众”的基本信息需求的类似性和作为“分众”的特殊信息需求的多样性?

尽管不同属性特征的受众对媒介的需求有着某种程度的差异,但是在总体上又有着高度的类似性

13、什么是“使用与满足”?如何理解受众需求?

把受众成员看做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把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看做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来“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的过程 受众接触大众传媒的原因和这些接触对他们来说的效用

14、早期“使用与满足”研究揭示的受众媒介接触动机和满足形态有哪些类型? ①对广播媒介 ②对印刷媒介 ③对电视媒介

15、试分析受众个人所处的社会环境条件对媒介接触行为的影响

16、试述竹内郁郎的“使用与满足”过程模式的内容和含义

①人们接触传媒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他们的特定需求,这些需求具有一定的社会和个人心理起源

②实际接触行为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一是媒介接触的可能性,二是媒介印象 ③根据媒介印象,人们选择特定的媒介或内容开始具体的接触行为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