鰥寡,振(起)廢滯(免職或長期沒有遷升的),匡乏困,救災患,禁淫慝,薄賦斂,宥罪戾,節器用,時(有一定時限)用民”,因而國基得以穩定;然後又任命一批才能稱職、德行稱爵的官吏,做到了“舉不失職,官不易方(常道),爵不逾德,師不陵正,旅不逼師,民無謗言”(均見《左傳》成公十八年),為晉國複霸打下了基礎。
晉悼公在對待戎族的政策方面,採取了魏繹的和戎政策,即“戎狄薦居,貴貨易土,土可賈焉,一也;邊鄙不聳,民狎其野,穡人成功,二也;戎狄事晉,四鄰振動,諸侯威懷,三也;以德綏戎,師徒不勤,甲兵不頓,四也;鑒於後羿,而用德度,遠至邇安,五也”《左傳》襄公四年)。也就是用財物去騙取戎族的大片土地,以代替過去的軍事殺伐,派魏絳去安撫諸戎,與戎族結盟,從此晉國免除了後顧之憂,便可抽出兵力和楚國爭奪鄭、宋,爭霸中原了。
鄢陵之戰以來,鄭國一直服從於楚。魯襄公二年(西元前571 年),晉在虎牢(今河南汜水)築城以逼鄭。出於鄭國經不起晉國的壓力,“鄭人乃成”(《左傳》襄公二年),又轉向於晉。這時,晉、楚俱弱,但因晉國略占上風,楚國不能與晉國對抗,晉悼公才能複霸,但其最大成效也就在於征服了鄭國而已。
此時,由於各國公室業已衰弱,大夫日強,春秋時代的歷史逐漸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原爭霸至此也就接近尾聲矣。
25
10.春秋時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春秋時期的各國兼併與大國爭霸歷史局面的出現,實質上是社會經濟的發展及其地方不平衡性在政治上的一種反映。 鐵制工具的使用
春秋時期生產力的發展,首先是從生產工具的變化和發展開始的。鐵制工具在中國是什麼時代發明和使用的,目前學術界還有爭議。1972 年底,在河北槁城臺西商代遺址中出土了一組青銅器和玉器,是一個墓葬的殉葬品,其中有一件鐵刃銅鉞。
這件兵器在銅質的鉞身前部嵌以鐵制的鉞刃,據鑒定,這個鐵刃可能來自隕鐵。有的同志據此說,在商代鐵的使用已經開始了。人類使用隕石製成的鐵器雖然開始很早,不過由於隕石來源稀少,當然不可能對當時生產起什麼作用。隕鐵的利用雖然能使人類初次認識了鐵,對於後來的鐵礦的冶煉也可能會有幫助,但是隕鐵的使用並不能證明當時人類已經有了鐵的發明。《詩經·大雅·公劉篇》裏描寫周的祖先公劉到■地建國時,曾經“取厲取鍛,止基乃理”。《尚書·費誓篇》記述成王時魯國伯禽討伐徐戎的誓師詞中又說:“備乃弓矢,鍛乃戈矛,礪乃鋒刃,無敢不善。”有人據此認為公劉時代已有鐵制工具,西周初期已用鐵兵器,都難成說。《公劉篇》的“鍛”字,本也作“碫”,《毛傳》雲:“碫,石也。”鍛,自應作碫為是。《說文》訓碫雲:“石也。”段玉裁以為“《大雅》:‘取厲取嘏’今本作‘取鍛’,當依釋文本又作嘏。”
26
直到目前為止,出土資料還沒有確切的證據說明西周時期已有鐵制農具出現。
《詩經·秦風·駟■篇》雲:“駟■紮阜,六轡在手”,孔穎達《正義》“■”字又徑作“鐵”字,這是先秦典籍中所見最早的“鐵”字。這裏既把黑色的馬稱為“■”或“鐵”,必然這種黑色金屬在當時已是常見之物,而後才有可能把黑色的馬也稱為■。
《駟■篇》為秦襄公時詩,正當兩周之交。因此,我們可以說,我國的鐵制工具至少在西周末年的周王畿內已經使用於農業生產。《秦公镈》、《秦公鐘》早已流傳於世,1978 年在陝西寶雞縣楊家灣太公廟村出土的五件青銅鐘和三件镈更是這方面的代表作。鐘、镈上都有長篇銘文,據此可知其為秦武公時所造。1978 年在甘肅靈合縣景家莊春秋早期的秦墓中又出土有一把銅柄鐵劍。所有這些,都可與上述文獻記載互相印證。 不過,這時的鐵只能是一種通過低溫固體還原法或稱塊煉法煉出來的“鍛鐵”,不可能是“鑄鐵’。《左傳》昭公二十九年(西元前513 年)載晉國的趙鞅、荀寅帶領軍隊在汝水旁邊築城,借此向“國”中徵收軍賦“一鼓鐵”,用來鑄“刑鼎”。這“一鼓鐵”,杜預注雲:“令晉國各出功力,共鼓行為鐵,計令一鼓而足”,認為“鼓”是“鼓鑄”之意,孔穎達《正義》引服虔說:“《曲禮》曰:獻米者操量鼓,取晉國一鼓鐵鑄之。”《管子·地數篇》雲:“武王立重泉之戍,今曰:民自有百鼓之粟者不行”,注曰:“鼓,十二斛也。”《孔子家語·正論篇》亦載此事,注雲:“三十斤
27
謂之鐘,鐘四謂之石,石四謂之鼓。”《小爾雅》說同。這都主張“鼓”是一種量器單位。我們認為,不論“鼓”字如何解釋,這些記載都反映了當時的冶鐵技術已經能夠鑄出比較大量的“鑄鐵”,說明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由過去的“鍛”發展到了“鑄”的階段。在目前的考古發現中,年代較早的鐵器計有三批六件。江蘇六合程橋吳墓的兩件鐵器,是用塊煉鐵作為原料,鐵條特徵表現很清楚。洛陽水泥製品廠灰坑出土的空首鐵镈和長沙識字嶺314 號墓出土的小鐵镈都是用鑄鐵鑄造的。據此更可以判斷: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在掌握塊煉法不久,就發明了冶煉生鐵的技術,說明由於我國青銅鼓鑄技術的發展,加快了煉鐵技術的進程。
《國語·齊語》記載管仲的話說:“美金以鑄劍戟,試諸狗馬。惡金以鑄 、夷、斤、■,試諸壤土。”可見,春秋時期的兵器雖然仍用青銅鑄造,而在農具、木工具方面已經採用鐵制的了。春秋中葉齊靈公時的《叔夷鐘》銘中有“造或徒四千”的記載,“或”,當是“鐵”字的初文,可知,此時似乎已有大批采鐵冶煉的官徒。當時的冶鐵技術,已經達到了較高階段,據說,吳王闔閭鑄造“幹將”、“莫邪”兩把寶劍時,曾使用“童女童男三百人鼓蒙裝炭”,然後,“金鐵刀湍,遂以成劍”(《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說明當時煉爐上所使用的橐是不少的。這種鼓風用的大皮囊因其形式象橐而得名,其鼓風管因和■的管樂器差不多,就稱為“■”。這種鼓風設備也就被稱為“橐■”。後來《老子》的作者曾把宇宙整個空間比作這種鼓風設備,說:“天地之間,其猶橐■乎?虛而不屈,動而愈
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