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 课件

张事实判断和 “纯粹”的学术研究; ⑷科际整合:借鉴各种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行为主义的共识

(1)可观察到的行为;

(2)对行为的解释经得起经验检测。

研究思路:

(1)经验主义理论:一套相互关联的抽象陈述,由假定、定义和可由经验检测的理论假设组成;

(2)解释:对某些(组)现象的发生进行的因果说明。 3、20世纪行为主义政治学的发展 (1)芝加哥学派

特征:交叉学科研究战略;定量研究

梅里亚姆:学术生涯与政治职业(外交与宣传)的互动; 主要贡献:

(与戈斯内尔)通过对地域群体的“比例控制”方法抽样研究选民选举态度对投票结果的影响;

赞助并主编关于美、欧公民教育的书籍,成为政治社会化和政治文化研究的先驱。 拉斯韦尔:通过实验方法探索生理过程与精神——情感过程互动关系的第一人 《世界大战的宣传技术》(1927):政治沟通; 《精神病理学与政治》(1930):政治心理学研究; 《世界政治与个体不安全》:个体的政治行为,不同政治体制和政治过程的心理基础; 《世界革命宣传:芝加哥研究》:地方、全国和国际层面政治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的互动; (2)二战及其后的行为主义革命 二战的实践与行为主义的传播:

调查研究技术、访谈方法、数理统计技术(抽样理论)在军事中的运用; 人类学、心理学:对敌国、盟国社会结构、文化的研究; 国际政治、比较政治及大量子学科的出现。

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对调查和选举研究技术的培训和交流。

美国社会科学研究理事会所属政治行为委员会和比较政治学委员会:选举、立法研究;区域研究。

4、行为主义运动的贡献和影响 (1)扩大了政治学研究的范围; (2)政治学方法论的出现; (3)丰富了政治学的词汇。

固有缺陷与走向衰落:

(1)固有的保守倾向:过于关注可直接观察的对象和细小问题,忽视重要议题,含有现状合法化的意味;

(2)价值中立;

(3)夸大自然科学方法的作用:政治学不是一个应用性“十足”的科学领域。 ㈥后行为主义政治学:激进批评(60年代末) 特点:

⑴重新肯定规范在经验的政治理论中的地位和作用:关注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问题; ⑵关注社会问题,注重公共政策和改革研究。 当代政治研究的趋向

1、规范政治理论的复兴

罗尔斯、诺齐克等;

新自由主义;新保守主义;女权主义;新马克思主义等思潮; 2、形式政治理论:理性选择理论

以经济学为基础,将个人作为社会政治生活的基本单位,以个体自利为基本假设,探讨集体行动的研究取向。 (1)主要流派和人物

先驱人物——A.唐斯:《民主的经济理论》主要分析选民的选举行为和政党受执政欲望驱动改变政策以竞争选票的行为;

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探讨理性自利导致集体行动失败的问题;

博弈理论:研究他人的策略选择影响到个人最佳选择及反之亦然的情境(囚徒困境)。 由于个人根据最大化利益考虑及对对方的不信任,每个人都选择认罪的结果。 个体理性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 囚徒困境模型

阿罗不可能性定律: 不存在对利益偏好进行整合的满意的民主方法。

公共选择理论:由于官僚机构的自利性和信息控制,民主政府为弥补市场失败的干预,会导致更多的问题:预算扩大、过度供应公共物品、寻租。 (2)假定和主张

假定个体自利,并具有选择最佳行事方法所需的理性的能力、时间和情感的超脱; 运用演绎——推理法则解释个体行为及其行动策略以导向结果的取向的典范; (3)问题

西蒙:有限理性论,认为过高估计人类的理性,很少有人具有明确的目标选项和充分信息; 社会学批评:强调个体的偏好和策略,忽视社会结构、制度、角色、意识形态规范、历史因素对个体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批评:政治生活中个体常利他性行事,选民常关心他人福祉; 政治学批评:偏好变量难以检测和度量。 3、新制度主义

(1)旧制度主义 制度(机构):有正式角色和地位的固定机构。

关注对宪法、法律制度与政府结构的描述,强调其对个人行为动机的决定和指导性影响。 特征:

? 规范性:追求“好的政府” ;

? ? ? ?

结构主义:结构决定政治行为; 历史决定论:历史的核心影响;

法律主义:法律在政府管理中发挥主要作用; 整体主义:对整个政府体系的描述和比较;

经常使用描述——归纳方法(从经验得出结论)。 (2) 新制度主义的概念和类型

制度:稳定的、重复发生的行为模式和“游戏规则”。

强调更宽泛地理解制度,既关注正式的制度章程与组织结构,也关心政治生活中非

正式的惯例、传统、文化。

规范制度主义:政治制度中的价值、规范影响个体的行为;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政治制度是规则与动机的体系,在制度造成的“情势结构”中,个体按其偏好选择策略;

历史制度主义:考查有关政府体系的制度设计的选择如何影响个体未来的决策,以制

度为基本单位,个人受制度背景的影响;

路径依赖:早期的制度选择如何限定此后的政策选择和制度安排。

(3)核心特征

A 既关注正式规则,也关注非正式规则、惯例;

B 对制度的动态理解,关注经由人们的行为如何实现制度化的过程;

C 价值评判立场:政府管理结构被嵌入到政治价值之中,并维系着这些价值; D对制度的分散化理解:关注构成政治制度的组成部分——选举制度、政策制定、政府间关系等;

新制度主义:一种宽泛的多样化的政治研究取向。 制度既是解释政治生活的变量,也是需要解释的因素。 三、两种不同的政治设计思路

如何组织和安排人类的集体生活,是政治学研究的根本问题。

基于对人性和公共权力的认识和评价的不同,分为两种制度设计思路:

(一) 理想主义方案

对人性持乐观主义态度,认为人性善,追求公益,认为暴政和恶政出于个人品德因素,主张通过改善环境和教育,提高官员廉洁自律、为民服务的自觉性;基于此,对公共权力和政府持肯定性评价,认为政府代表公益,以为民服务为宗旨;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选择“德才兼备”的精英人物当政,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二)现实主义方案

边沁功利主义哲学: 法治主义。

对人性持悲观主义态度,一般主张性恶论,认为人是趋利避害的自私动物,只有法律才能使人为善。基于此,对公共权力和政府多持否定性倾向,认为公共权力本身就是“恶”。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好的制度安排,使好人不会变坏,使坏人无法作恶。这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第三节 政治研究途径与方法

一、政治理论研究途径 ㈠政治哲学的规范研究

政治哲学:关于政治价值、政治现实的实质和政治分析的知识假定的思想体系。 典型:柏拉图、马克思的著作。 特点:

1、偏重抽象的价值判断、思辩分析和严密的逻辑推理,通过建构一系列条件,逻辑地得到理想的结论;

2、多使用定性、演绎的文献方法,关注“应当是什么”的价值问题;

3、传统研究集中于形而上的政治理论和政治哲学,如伦理性、规范性问题;当代政治研究加强了对政治制度、宪政体制、政府结构等问题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原则性;

4、非经验研究,不包括调查事实。往往把某些政治事实作为既定的,并将之与道德化的观点结合起来,以指导政治行动。

Mill:代议制政府论证: (1)道德化论述:政府的最终目的是使每个公民的所有潜力都得到发挥;(2)事实假定:给予人民责任,民主政府能够做到这些。 5、静态的政治研究。 ㈡政治科学的经验研究

又称政治学中的“科学”模式或“自然主义”模式或“实证模式”。

经验分析或称实证分析,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描述、解释、预见政治现象并指导政治行为或解决的方法。目的:提出政策,或发展新理论或改变或证实旧理论。 (1)不是强调“应当如何”的问题,而是关注“是如何”的问题;(2)多应用归纳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又称“实然”的研究方法;(3)立场是经验性的,关注政治事实。 研究中的实际状况: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的结合趋势。 二、政治分析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 对社会现实的简化。

㈠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模型

阶级—政党—革命—无产阶级国家—国家消亡 ㈡政治系统模型

戴维·伊斯顿:《政治分析的框架》、《政治生活的系统分析》。

基本范畴: 系统 要素 结构 功能 环境 边线 输入(要求、支持) 输出 反馈 政治系统模型

㈢结构-功能分析模型

政治结构:合法的互动模式。 三类政治功能: 体系功能:

⒈政治社会化:公民训练;

⒉政治录用: 将社会成员引进政治体系扮演各种专门政治角色的过程和方法; ⒊政治沟通:信息的传递和交流。

二是过程功能:

⒈利益表达:公民个人或集团向政治体系表达其利益要求并希望其予以满足的过程; ⒉利益聚合:将表达的利益进行技术性处理形成可行性政策选择的活动; ⒊决策:拥有多种有效的政治资源的政治竞争者将有效的政治要求转换成权威性的公共政策的活动。

三是政策功能:主要指政策的实施、结果、裁决等方面。 政策输出的内容:1、福利;2、安全;3、民主与自由。 政策输出的功能:

1、提取功能: 政治当局利用政策从国内外环境中提取资源;

2、分配功能:政治体系把各种稀有社会价值分配给社会中的个人和集团。 3、管制功能:政治体系对社会中个人和集团的行为施加的强制性控制。

4、象征性功能:通过政治性演讲、政治性典礼和仪式以及政治人物的肖像等,于早一种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