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三级理论知识学习笔记第一章基础心理学知识

原型启发: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或方法。 定势:从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对后边所从事的活动产生的影响。 第四单元语言与言语

语言:以语音或文字为物质外壳,以词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等号系统,是人们进行思维和交际的工具。

言语:言语是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 言语的分类:外部语言、内部言语。

外部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又分为对话语言和独白语言。 内部言语的特点:发音器官的隐蔽性;言语的缩减性;速度快。

言语活动的中枢机制:运动性言语中枢、听觉性言语中枢、视觉性言语中枢、书写中枢。

运动性言语中枢,又称布洛卡中枢,受损时会产生表达性失语症。 听觉性言语中枢,颞上回,又称威尔尼克,受损时会产生接受性失语症。 视觉性言语中枢:角回,受损时会产生失读症。 书写中枢:额中回,受损时会产生失写症。 第五单元表象和想象

表象: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包括头脑中所出现的事物的形象。

想象:运用已有的表象,对其进行加工和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种类:

按是否有意识有目的,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在某种刺激作用下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如梦,幻觉。

有意想象:在一定目的、意图和任务的影响下,有意识地进行的想象,可分为创造想象、再造想象和幻想。

创造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和图示,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再造想象:根据言语描述或图表模型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形象的过程。 幻想: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

第五节意识与注意 第一单元意识概述

意识:是人类大脑所特有的反映功能,是人的心理和动物心理的根本区别,是物质发展到最高阶段的产物,也是自然进行的最高产物。

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深知,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既涉及觉知时刻的各种直接经验,也包括对这些内容和自身行为的评价。

意识的心理机能:对人的身心系统起着统合管理和调查的作用,如有选择地注意以适应感觉通道的容量,利用过去的经验对现在输入的信息做出最佳的判断和解决而指导行为。

无意识:相对于意识而言,指个体没有察觉到的心理活动和心理过程,包括对刺激的无意识,也包括无意识的行为。 睡眠和梦是特殊的意识形态。 睡眠的四个阶段:

一阶段:脑电波频率较低,波幅较小,身体放松,呼吸变慢,容易被外界刺激惊醒,约10分钟。

二阶段:偶尔会出现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即睡眠锭。很难被叫醒,约20分钟。

三阶段:脑电脑频率持续降低,波幅更大,出现&波,有时会出现睡眠锭,约40分钟。

四阶段:又称深度睡眠,脑电波大多呈&波,肌肉进一步放松,身体各项功能指标变慢,约20分钟。

快速眼动阶段:&波消失,类似于清醒状态下的高频低幅电波出现,眼球快速上下移动,梦境开始出现,约5-10分钟。

梦的特点:人人都做梦;梦境具有不连续性、不协调性和认知的不确定性;不让做梦会打乱正常的生活秩序对身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压抑到潜意识里的冲动或愿望的反映。 第二单元注意

注意: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一种状态而不是心理过程。

注意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使所选择的对象处于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的中心,是人进行心理活动的一个必要的条件。

注意的指向性:由于感觉器官容量的限制,心理活动选择某些对象,舍弃另一

些对象的现象。

意识的集中性:心理活动能全神贯注地聚焦在所选择的对象上,表现在心理活动的紧张度和强度上。

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注意后注意(随后注意)。

第三单元注意的特征

注意广度: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的对象的数量,又叫注意范围。简单任务为5-9。 注意的稳定性: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

注意的动摇:在稳定注意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地增强和减弱的变化现象,其并不影响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分散:注意稳定性相反的品质,即分心。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

注意转移: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的现象。 注意分配: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于不同的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活动的现象。

注意分配的前提条件:所从事的活动中必须有一些是非常熟练的;所从事的几种活动之间应该有内在的联系。

第六节需要与动机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表现为有机对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需要的特征:需要都有对象,没有对象的需要是不存在的;需要是不断发展的,旧的需要得到新满足,新的需要又会产生;需要是推动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是人的活动积极性的源泉。

需要的种类: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从满足需要的对旬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自然需要:由生理的不平衡产生的需要,又叫生理需要或生物需要,与有机体的生存和种族延续有密切的关系,如饮食休息求偶。

社会需要:反映社会要求而产生的需要,是人所特有的,通过学习得来的,又称为获得性需要,如求知成就交往。

动机: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或内部动力。

动机的特征:不能进行直接地观察国,但查根据个体的外部行为表现加以推断。 动机的产生: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内驱力:生理性动机,由生理需要引起,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会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也叫驱力。

诱因:能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 情绪也具有动机的作用。

动机的种类: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生理性动机:由有机体的生理需要产生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以人类的社会文化需要为基础而产生的动机,如兴趣爱好。 内在动机: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 外在动机:由外部环境影响下产生的动机。

兴趣: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具有倾向性、广阔性、持久性和效能等品质。

爱好:人的兴趣指向某种活动的动机。

马斯洛需要的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

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基本的满足,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出现; 层次越低的需要出现得越早,层次越高的需要出现得越晚;

层次越低的需要力量越强,其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又称缺失性需要; 层次越高的需要满足有益于健康长寿和精力的旺盛,又称生长需要。 只有少数人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境界。

第七节情绪情感和意志 第一单元情绪和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情绪和情感的性质:是以人的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心理活动,反映的是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主体的一种主观感受,或者说是一种内心体验;有外部表现形式,即表情;会引起一定的生理上的变化。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