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录井HSE作业指导书 序号 环境因素 3 2 1 场界内 员工10人以下 操作员本人 作业活动地点、 过程、环节 一般 较小 轻微 可能导致的涉及人员 时态 状态 环境影响 相关方 中 夜间 一般 小 白天 偶然 现有控制措施 接近标准 偶尔超标 达标 是否重要A B C D E F 合计 环境因素 中 一般 小,抱怨轻微 环境因素评价 总分(B+C+D)≥10分时。
41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录井HSE作业指导书
第九部分 重大风险削减及控制措施
对于井喷、井喷失控、井喷失控着火、H2S扩散、火灾、机械伤害、物体打击、爆炸等重大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录井队应高度重视,严加控制。对于稍有、一般危险的危害因素和一般环境因素,采取风险削减控制与预防措施,降低和消除风险,遏止事故的发生,使危害降低到“合理实际并尽可能低”的水平。
9.1井喷、H2S扩散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9.1.1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对比
进入油气层前30~50m,根据《钻井地质设计》,加强区域地质资料分析对比,及时划分地层,提供准确的油、气、水、漏显示预告。 9.1.2人员定期培训
进入油气层或复杂层段前由录井队长对全队录井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提出具体的安全技术措施和岗位要求。
按照《钻井井控规定实施细则》和“防硫标准”内容,定期组织录井人员的井控知识和H2S防护知识、井喷应急预案和H2S扩散应急预案培训,全员参与钻井队组织的井喷和H2S扩散联动演练,不断提高录井人员的井控意识和防硫技能。 9.1.3异常显示预报
发现溢流必须在2m3以内报警,并通知钻井队立即关井。严格履行预报签字认可制度。 9.1.4制度
严格执行起下钻、电测、空井等特殊工况下录井人员的坐岗制度。在钻进中当钻时大于30min/m时,人工应每30min测量并记录一次液面。
起钻前要认真记录钻井液循环时间和测量的钻井液进出口密度,若在油气层井段起钻循环时间未达到1.5~2周,应提示当班司钻;若测量的进、出口密度差值超过0.02g/cm3,应分析原因,当确认是地层流体进入井内时,应
42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录井HSE作业指导书 及时报告。
处理钻井液时,准确记录处理剂名称、数量和加入的时间、井段四要素,确保在处理钻井液过程中及时发现溢流。
9.1.5当发生井喷、H2S扩散时,立即启动“井喷应急处置预案”、“硫化氢应急处置预案”。
9.2生产房、野营房火灾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9.2.1开展电器、线路和消防器材的检查,防止电器、线路短路和老化,严禁出现私拉乱接的现象。
9.2.2配备完整消防设施、电器按要求安全使用及接地。 9.2.3当发生火灾时,立即启动“火灾应急处置预案”。
9.3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跌倒、高空坠落及高处落物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9.3.1安装、拆除及检修录井传感器及设备时,应确保相邻钻井设备有安全防护罩,若无安全防护罩,应在相邻钻井设备仃止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作业。 9.3.2进行吊装、录井作业时,应按要求开展JSA并申请办理作业许可。 9.3.3进行大型施工作业时,录井人员不得擅自进入施工相关方的安全警戒线内。
9.3.4生人员伤害时,立即启动 “人员伤害应急处置预案”。 9.4传染疾病、食物中毒风险削减控制措施
9.4.1井开工前了解当地有无传染疾病的可能,若有应及时到当地防疫站和医院取得联系,了解通讯方式和防治方法。
9.4.2用消毒餐具,防止员工进食生冷、不卫生或过期食品。 9.4.3禁食野生动植物等。
第十部分 应急管理
10. 1 应急组织机构及职责 10.1.1 应急指挥流程图:
43
地质勘探开发研究院录井HSE作业指导书
地研院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信息 命令 录井作业(项目)部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信息 命令 录井现场应急处置组 命令 信息 命令 信息 信息 命令 附近居民 安全转移 地方政府 事故现场 10.1.2 现场应急指挥组及职责 A. 现场应急指挥组 组 长:录井队长 副组长:录井大班
成 员:综合录井操作工、综合录井地质工 B. 现场应急指挥组职责
· 负责组织编写HSE指导书中未有的应急处置预案。
· 负责组织应急处置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工作(包括参加联动演练),不断完善应急处置预案。
· 负责日常应急物资的储备、应急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以及应急人员的落实工作。
· 发生险情或事故时,根据险情、事故状况、发展趋势及可能造成的危害,立即启动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指挥现场录井人员,控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 录井方无法控制的险情,统一接受钻井队现场应急指挥组或现场指挥长的指挥。
· 随时与上级应急救援办公室和地方政府、救援机构保持信息联系。 · 记录好应急抢险的全过程。 C. 现场应急指挥组组长职责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