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神经系统反应敏感、迅速,毒物作用引起的神经功能改变出现较早。 (3)CNS新陈代谢率高,不仅易受到毒物的直接损害,也易受毒物对供血、供O2和血糖的影响而间接受到损害。
(4)神经元细胞缺乏再生能力。
(5)神经纤维受损后的修复过程十分缓慢。
19. 抗精神失常药物的主要毒性作用和机制是什么?
抗精神病主要引起锥体外系疾病(即运动疾病),包括帕金森综合征、急性肌张力失常、急性静坐不能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
1.药源性帕金森病
药源性帕金森病是药物在神经基底核中影响多巴胺神经递质所致的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可能与药物耗竭突触前多巴胺或阻滞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有关。
2.药源性急性肌张力障碍。临床症状和特征主要是异常体位和肌肉痉挛。
3、急性静坐不能。是一种客观的不安的感觉,通常不能保持平稳状态,是抗精神病药物最常见的运动副作用。
4.药源性迟发性运动障碍。迟发性运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疾病,包括舞蹈病样运动,手足徐动或有节律的定性运动。
20.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有哪些神经毒性?机制是什么?
氨基苷类抗生素具有前庭毒性和耳蜗毒性。耳毒性发生机制可能是内耳淋巴液药物浓度过高,损害内耳柯蒂器内外细胞的糖代谢及能量代谢,导致内耳毛膜上钠离子泵发生障碍,从而使细胞受损。
13
21. 药物对内分泌系统毒性作用的主要特点和机制是什么? 主要特点是;内分泌气管的化学损伤最常发生在肾上腺。 机制有:
1、干扰促激素的生物合成或分泌。 2、作为拮抗剂,对抗激素的作用。
3、与血循环中的蛋白发生结合,改变结合激素与游离激素的比率。
4、改变垂体-靶器官激素的相互关系。 22. 药物对肾上腺的主要毒性表现有哪些?
①、 促激素源性萎缩:长期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ACTH分泌受到抑制,肾上腺皮质出现萎缩,停药后肾上腺皮质恢复功能需6个月以上。
②、损伤性萎缩。原因:肾上腺细胞受到药物的直接损伤 ③、肾上腺髓质增生。原因:激素的促增殖作用 例如:长期使用生长激素诱发嗜铬细胞瘤
抗精神失常药引起的催乳素分泌增加导致肾上腺髓质增生
23. 药物肾上腺毒性作用的主要评价指标有哪些?这些指标有何意义?
1.肾上腺重量测定。主要用于长期毒性实验。中毒程度与肾上腺重量之间不呈明显正比关系,故本指标在判断中毒程度上缺乏定量意义。
2.肾上腺内抗坏血酸(Vit C)含量测定。ACTH剂量、应激强度与Vit C下降的对数值成正比。急性中毒时,肾上腺内Vit C含量是评价肾上腺功能活动的灵敏、可靠的指标,比重量敏感;但慢性中毒时,其含量不宜作为评价肾上腺功能活动的指标。
14
3.肾上腺内胆固醇含量测定(与Vit C意义类似)。中毒性应激反应时,皮质内的胆固醇含量明显下降。下降的幅度有应激反应强度成正相关,是简单、可靠的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指标。一般仅适用于急性中毒。
4.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
皮质激素浓度的增加能引起血循环中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的减少,而且减少的百分率与剂量明显相关。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能评价肾上腺皮质功能活动的情况。
24. 药物对免疫系统的毒性作用有哪些类型?
(一)、药物引起免疫抑制。药物对免疫系统的一个或多个组分损害,可引起免疫功能低下,或称为免疫抑制。免疫抑制剂损伤患者的免疫防御能力, 致使患者抗感染能力下降, 恶性病变的危险增加。药物主要通过二方面的作用抑制免疫系统的功能:抑制免疫细胞的增值和分化、抑制T细胞的活化。
(二)、药物引起过敏反应。药物引起的过敏反应有四种类型:I型速发型过敏反应、II型抗体依赖性细胞毒过敏反应、III型免疫复合物介导的过敏反应、IV型细胞介导的过敏反应
(三)药物引起自身免疫反应:指对自身组织,包括核酸大分子的抗体诱导和表达。包括 1、甲基多巴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 2、 肼屈嗪等药物引起的类系统性红斑狼疮。3、氟烷引起的免疫性肝炎。
25. 药物引起免疫抑制、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反应的机制分别是什么?
免疫抑制:抑制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抑制T细胞的分化
过敏反应:药物形成半抗原-载体复合物、药物作为直接抗原物质、促
15
进过敏介质释放、药物毒性损伤诱发共刺激信号、干扰TH细胞的分化与功能。
自身免疫反应:干扰免疫器官的负性筛选、药物毒性损伤诱发共刺激信号、暴露和提呈自身抗原、干扰细胞免疫基因的表达、诱发交叉免疫反应。
26. 药物对血液系统毒性作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一、对红细胞的毒性。常见的化学物质对红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基本上可分为两个类型:对血红蛋白氧结合的竞争性抑制;破坏红细胞造成循环红细胞数降低的药源性贫血。结果都导致红细胞运输氧能力降低。
二、对骨髓的毒性。骨髓抑制是肿瘤化疗中最常见的主要限制性毒性反应。
三、对白细胞的毒性。肿瘤化疗药可能会引起粒细胞减少症、药源性白血病。
四、对血小板以及止血功能的影响。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和血小板功能障碍、和出血性疾病。
27. 药物对粒细胞有哪些主要的毒性作用?
药物对粒细胞的毒性表现在对其增殖与功能的影响。由于中性粒细胞的增长速度很快,其原始细胞对有丝分裂抑制剂非常敏感。主要的发生机制是由于长期大剂量用药,直接损伤造血干细胞或阻碍了幼粒细胞的合成,抑制了粒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达到一定程度即引起骨髓抑制。
糖皮质激素、乙醇可以影响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的对微生物的摄入,放射造影剂成分具有抑制粒细胞功能的作用。
28. 抗凝血药物(肝素、华法林)临床用药的主要检测指标是什么?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