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 - 图文

根据常德沿江两岸分区独立特征,规划形成与各城区用地结构相适应的“环型+放射+分区棋盘道路”布局型式。是由快速路、主干路(骨架性主干路、一般性主干路)、次干路、支路道路四种等级组成。 第123条快速路

规划形成连接三城区的“环型”和对外“放射”城市快速路系统。“环型”为两条南北向和两条东西向形成的环形城市快速路。“放射”为各方向对外的城市快速路。

快速路包括由沅江以北的常德大道、沅江二桥、沅江以南的常德大道、金丹路、沅江三桥、机场路和兴德路、紫缘路、柳叶路以及洞庭大道部分快速路组成。快速路共计70.70公里。

考虑常德山水园林城市景观需要,快速路可以采取准快速路的形式,避免大量的立交和高架桥梁。

第124条骨架主干道

规划形成“七纵七横”共十四条骨架性主干路。

七纵包括丹溪路、皂果路-阳明路、紫缘路-沅江大桥-善卷路、太阳大道、朗州路北段、德山大道、知青路-经十九路。七横包括柳叶路、洞庭大道-东驮路、鼎城路-建设东路、金霞大道-港区路、江南大道路-莲池路、桃林路和纬十五路。 第125条其它主要道路

结合用地功能,完善、优化其它干路线网,规划重要支路,与快速路、骨架性主干路共同形成等级匹配的方格网状道路系统。 第126条规划道路指标

规划城市干路密度达到3.00km/km2,人均道路面积16.48m2/人,城市道路面积率16%。 第127条道路红线规划

城市道路红线规划宽度:快速路50-60m,主干路40-60m,次干路25-45m,支路15-25m。 第128条交叉口规划

快速路网络节点规划控制:规划与快速路相交设置全互通式枢纽立交7处,各占地8-12公顷,14处简单立交,各占地2.5公顷。其它与主要干道相交设置展宽式信号灯交叉口。 主次干路交叉口规划控制指导:为展宽式信号灯交叉口,根据交通量采取渠化设计,增加进出车道,在距离交叉口60~100m的范围内,道路红线增加2~4个车道的宽度。 第129条过江通道规划

通过对跨沅江交通需求预测分析,至2030年,高峰期间跨江机动车交通需求为18000pcu/h,现状和原规划能提供跨江车道通行能力为13600pcu/h,既有大桥已不能满足需求,需增加过江桥梁或隧道适应交通增长。

1、规划保留现状沅江大桥、沅江二桥及上版规划的沅江三桥。

2、考虑G207改线,远期新增加G207公路大桥1处,起分流过境交通作用。 3、规划新增加德山工业园与东部用地联系跨江桥梁1处,位置沿经十九号路向北,桥梁提供不少于6个机动车道通行能力。

4、规划江南与东部用地跨江桥梁1处,位置沿金霞大道向东;同时也能起到江南与德山间交通的分流作用,打破江南与德山之间的交通设施瓶颈制约。

5、考虑未来需求的弹性,增加江北与江南,江南与德山的交通联系,规划远景预留通道2处,一处位置在阳明路向北的跨沅江通道上,另一处是江南大道与德山大道的越江通道上。

20.4 公共交通系统规划 第130条公共交通发展目标

1、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的作用,提高公共交通的可达性和服务水平,巩固并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在客运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2、建立常规公交为主体,快速公交为骨干,出租等多方式协调利用,功能层次明确、网络布局合理、换乘衔接方便的优质公交服务体系。

3、以一体化客运枢纽为中心,加强与其他客运方式的衔接。

4、实现城市以“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为主体的合理城市交通方式结构。2020年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25%,2030年力争达到35%。

5、80%居民公交出行时间不超过35分钟,居民公交出行换乘率不超过1.3。 第131条公共交通发展策略

协调土地利用和公共交通发展,利用城市公共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的有序拓展和布局结构的调整。

完善交通系统的票价政策与体制,协调公共交通与私人交通、公共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