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童庆炳完整笔记

文学理论教程

1、别林斯基;“现实性的诗歌”的“显著特点,在于对现实的忠实,它不再造生活,而是把生活复制、再现,像凸面玻璃一样,在一种观点之下把生活的复杂多彩的现象反映出来,从这些现象里面汲取那构成丰满的、生气勃勃的、统一图画时所必需的种种东西”。

2、文学类型的发展演变:古代:文学类型的初步形成。各种文学类型浑然混合在一起,没有获得各自独立的形态;一部作品兼具几种类型特征 ;没有一种类型形成主要的文学潮流。近代:文学类型的充分发展。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象征主义文学分别成为理想型、现实型和象征型文学的典型形态。现代:文学类型的多向演变。现实型文学的深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革命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统一的结合型文学。 3、文学典型的美学特征: ①特征性:特征的外在形象极其具体生动独特,通过外在形象所表现的内在本质又是极其深刻和丰富的。文学典型必须具有贯串其全部活动的,统摄其整个生命的“总特征”。文学典型还必须通过局部“特征”,反映和形成总特征。

②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一般表现为吸引力、感染力、和震撼力,而它实质上是由文学典型的真实性、新颖性、诚挚性、和蕴藉性造成的。

4、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一方面典型性格是在典型环境中形成的,而且制约着人物性格的发展;另一方面,典型人物也并非永远在环境面前无能为力,在一定条件下,它们还起反作用。 二、文学意境的特征

1、情景交融(表现特征)分为景中藏情、情中见景、情景并茂

2、虚实相生(结构特征)“实境”:指逼真描写的景、形、境。“虚境” :由实境诱发和开拓出来的审美想象的空间。

(三)韵味无穷(审美特征)由物色、意味、情感、事件、风格、语言、体势等因素共同构成的美感效果 第四节 文学意象 二、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1、本质特征是哲理性 2、表现特征是象征性 3、形象特征是荒诞性 章学诚:《文史通义》 “《庄》、《列》之寓言也,则触蛮可以立国,蕉鹿可以听讼;《离骚》之抒愤也,则帝阙可上九天,鬼情可察九地??愈出愈奇,不可思议。

4、思维特征是抽象思维的直接参与

意象本质上是以表达哲理为目的的“表意之象”,所以它的创作思维过程是从抽象到具象的,从 “客观对应物” 到“人心营构之象” 5、求解性与多义性 三、审美意象的分类

寓言式意象:通过一则故事直示一种哲理或观念,而这正是这则故事的主旨。 符号式意象:不具有情节性的整体意象和单个意象。 四、审美意象的定义

是指以表达哲理观念为目的,以象征性、或荒诞性为其基本特征的达到人来审美理想境界的表意之象。 第十一章 叙事性作品

1

文学理论教程

第一节、叙事界定 一、叙事理论和叙事学 1、中外传统叙事理论 传统:亚里士多德《诗学》;贺拉斯《诗艺》;金圣叹的小说、剧本评点。形成了以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为中心的叙事理论。

当代叙事学:研究对象不再局限于内容要素,而把故事的叙述方式、叙述者的声音特点、叙述者与叙述的接受者之间的关系等等作为新的研究重点。

普洛普概括出俄国民间故事的31个恒定“功能”;列维-斯特劳斯开启法国叙事学研究 ;意识形态叙事研究: 二、叙事的涵义与特征

文学的叙事(narration)是用话语虚构社会事件的过程 文学叙事的基本特征:

第一,叙事的内容是社会生活事件过程。与抒情性作品不同,叙事文学讲故事,

描述人的行为及其造成的后果,其认识价值就在于显示了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意义。

第二,叙事是话语的虚构。文学叙事不同于日常叙述语言,在于它具有内指性。叙事作为话语的虚构而同客观的现实之间产生距离。 三、叙事与审美意识形态本质

叙事的内容来看,任何叙事都是对现实世界的某种解释,必然带有时代、民族等

意识形态的印记。譬如《旧约》是希伯莱民族意识形态的体现。

从叙事方式来看,一定的叙事写作方式形成一定的写作风格,而种种风格背后的

制约要素之一就是审美意识形态。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