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数为24.2%,小于要求的尺寸从而不能返修的的小轴数为2.28%,若小轴的直径公差为T=0.16mm,整批工件的实际尺寸按正态分布,该工序的均方根偏差?为( )。
z 0.7 0.2580 0.8 0.2881 1.8 0.4641 2 0.4772 2..5 0.4938 2.8 0.4974 3 0.5 ?(z) a.0.05 b.0.059 c.0.038 d.0.085
112.用毛坯上未经加工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 a.粗基准 b.精基准 c.工序基准 d.定位基准 113.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被加工零件上如有不加工表面应选不加工面的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4.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所加工表面的设计基准,此项原则符合(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5.在选择粗基准时,一般应遵循( )。
a.在同一尺寸方向上一般不得重复使用的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6.用加工过的表面作定位基准,这种定位基准称为( )。 a.粗基准 b.精基准 c.工序基准 d.定位基准
117.为保证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在选择精基准时常采用(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8.精基准选择应尽可能选择用同一组精基准加工工件上尽可能多的加工表面,以保证所加工的各个表面之间具有正确的相对位置关系。此项原则称为(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19.精基准选择当工件上两个加工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要求比较高时,应采用的原则称为( )。
a.基准统一原则 b.基准重合原则 c.互为基准原则 d.自为基准原则 120.对于有些表面需要进一步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尺寸精度或形状精度,但一般没有提高表面间位置精度的作用。此加工阶段为( )。
a.粗加工 b.半精加工 c.精加工 d.光整加工 121.将零件的加工过程划分为几个加工阶段的主要目的( )。
a.保证加工质量 b.提高生产率 c.降低成本 d.有利于合理安排生产计划 122.通常采用尽可能大的背吃刀量和进给量来提高生产率;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保证必要的刀具寿命,此阶段为( )。
a.粗车 b.半精车 c.精车 d.精细车
123.保证各主要表面达到零件图规定的加工质量要求,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4.高效地切除加工表面上的大部分余量,使毛坯在形状和尺寸上接近成品零件,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5去除粗加工后留下的误差和缺陷,使被加工工件达到一定精度,为精加工作准备,并完成一些次要表面的加工,例如钻孔、攻丝、铣键槽等,此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6.对于某些表面主要为了降低表面粗糙度和进一步提高尺寸精度和形状精度,没有提高表
面间位置精度作用的加工阶段,称为( )。
a.粗加工阶段 b.半精加工阶段 c.精加工阶段 d.光整加工阶段 127.按工序集中原则组织工艺过程,其特点( )。
a.工件的装夹次数少 b.机床和工艺装备简单,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