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A∨B→(C∨D→E)。所以,A→(C∧D→E)。 证明:⑴ A∨B→(C∨D→E) ⑵ A ⑶ C∧D ⑷ A∨B ⑸ C∨D→E ⑹ C ⑺ C∨D ⑻ E ⑼ C∧D→E ⑽ A→(C∧D→E)
已知
假设 假设
⑵,析取附加律
⑴、⑷,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⑶,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⑹,析取附加律
⑸、⑺,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⑶、⑻,→引入 ⑵、⑼,→引入
6.①A∨B→C∧D,②D∨E→F。所以,A→F。 证明:⑴ A∨B→C∧D ⑵ D∨E→F ⑶ A ⑷ A∨B ⑸ C∧D ⑹ D ⑺ D∨E ⑻ F ⑼ A→F
已知 已知 假设
⑶,析取附加律
⑴、⑷,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⑶,联言推理的分解式 ⑹,析取附加律
⑵、⑺,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⑶、⑻,→引入
7.①A∧B→C,②(A→C)→D,③﹁B∨E。所以,B→D∧E 证明:⑴ A∧B→C ⑵ (A→C)→D ⑶ ﹁B∨E ⑷ B ⑸ E
⑹ ﹁(A∧B)∨C ⑺ ﹁A∨﹁B∨C ⑻ (﹁A∨C)→D ⑼ (﹁A∨﹁B∨C)→D ⑽ D
已知 已知 已知 假设
⑶、⑷,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 ⑴,等值命题 ⑹,德摩根定律 ⑵,等值命题 ⑻,条件附加律
⑺、⑼,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⑾ D∧E ⑿ B→D∧E
⑸、⑽,联言推理的组合式 ⑷、⑾,→引入
8.①A∨(B∧C),②(A→D)∧(D→C)。所以,C。 证明:⑴ A∨(B∧C) ⑵ (A→D)∧(D→C) ⑶ A→C ⑷ A∨(B∧C)→C ⑸ C
已知 已知
⑵,条件三段论 ⑶,条件附加律
⑴、⑷,充分条件推理的肯定前件式 第七章 谓词逻辑初步
一、填空题
1.关系词项“包庇”在直接关系推理中表现为(非对称)性,在间接关系推理中表现为(非传递)性。
2.如果关系R是反传递性的,则由aRb和bRc为前提,可推出(﹁(aRc))。 3.在概念外延间的全异、真包含、交叉关系中,属于传递性关系的是(真包含关系),属于反对称性关系的是(真包含关系)。
4.在概念外延间的全同、真包含于、交叉、矛盾关系中,属于反对称关系的是(真包含于关系),属于反传递关系的是(真包含于关系、矛盾关系)。
5.已知关系R是反对称的、传递的,由aRb真可得知(bRa假);由aRb真且bRc真可得知(aRc真)。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C 6.C 7.A
解析:由题意可知,甲+乙=丙+丁,甲+丁>乙+丙,甲+丙<乙。经过运算可得,丁>乙>甲>丙。 8.C
三、双项选择题
1.“人事变动不等于政策变动,所以政策变动不等于人事变动。”该推理是( BE )
A.有效的反对称性关系推理 C.无效的反对称关系推理 E.有效的纯关系推理
B.有效的对称性关系推理 D.无效的对称性关系推理
2.“甲了解乙,乙了解丙,所以甲了解丙。”这个推理是( CE ) A.有效的传统关系推理
B.有效的反传统关系推理 D.无效的反传统关系推理
C.误把非传统关系当作传递关系 E.无效的纯关系推理
3.下列既是反对称性又是传递性的关系是( CD ) A.援助
B.矛盾
C.在……左边 E.交叉
D.真包含于
4.“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这个命题是( CE ) A.关系命题 C.复合命题 E.联言命题
注意,直言命题通常被分析到词项,因此直言命题通常是指简单命题。 5.在概念外延间的关系中,不具有传递性的是( CD ) A.同一关系 C.交叉关系 E.真包含于关系 四、应用分析题
(一)指出下列语词或语句中哪些是个体词、谓词、量词和命题? 1.数8。
答:“8”是个体词,“数”是谓词。 2.x是深红色的。
答:x是个体词,“是深红色的”是谓词。 注意,(1)这里的x其实是个体变项。下同。
(2)命题都有真假,而“x是深红色的”没有真假,因为这里的x实际上是一个空位,即该语句其实是“( )是深红色的”,它是一个开语句,不能表达通常所谓的命题。下同。 3.x+y=z
答:x、y和z是个体词,+和=是谓词。
B.真包含关系 D.全异关系
B.直言命题 D.全称命题
4.所有的x。
答:“所有”是量词,x是个体词。 5.将要出任校长的人。
答:“将要出任校长的人”是谓词。因为通常说,例如,“张三是将要出任校长的人”。
6.小黄不爱小李,但也不讨厌小李。
答:“小黄”和“小李”为个体词,“爱”和“讨厌”是谓词,“小黄不爱小李”、“(小黄)不讨厌小李”和“小黄不爱小李,但也不讨厌小李”都是命题。 7.至少有数x。
答:x是个体词,“至少有”是量词,“数”是谓词。 8.几乎所有的人。
答:“几乎所有”是量词,“人”是个体词。 (二)把下列命题表达为谓词公式
1.有的粉笔是红色的。(F:是粉笔;G:是红色的)
解:?x(Fx∧Gx)
2.所有的学生都没有缺席。(F:是学生;G:缺席)
解:?x(Fx→﹁Gx)
3.有的学生既不是上海人也不是江西人。(F:是学生;G:是上海人;H:是江西人)
解:?x(Fx∧﹁Gx∧﹁Hx)
4.小陈不接受任何意见。(a:小陈;F:是意见;R(x, y):x接受y)
解:?x(Fx→﹁R(a, x))
5.有的服务员认识每一位来自北京的客人。(F:是服务员;G:来自北京;H:是客人;R(x, y):x认识y)
解:?x(Fx∧?y((Gy∧Hy)→R(x, y))
6.并非所有的儿童都喜欢喝某种饮料。(F:是儿童;G:是饮料;R(x, y):x喜欢y)
解:﹁?x(Fx→?y(Gy∧R(x, y)))
7.凡是小陈喜欢的书我都喜欢。(a:小陈;b:我;F:是书;R(x, y):x喜欢y)
解:?x((Fx∧R(a, x))→R(b, x))
(三)指出下列公式中哪些是约束变项,哪些是自由变项,并指出量词的辖域。 1.?x(Px∧Qx)→?xPx∧Qx
解:第一个x是约束变项,辖域为(Px∧Qx)。第二个x也是约束变项,辖域为Px。第三个x是自由变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