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表象 A.分析 A.定势 A.皮亚杰 应知识的学习是( ) A.机械学习
1.概念 2.心理健康 3.教育法律关系 4.习惯化 5.集中思维 6.记忆
B.联想 B.综合 B.定义 B.维果斯基
C.做梦 C.抽象 C.变式 C.杜威
D.幻想 D.概括 D.同化 D.福禄贝尔
17.个体在头脑中把各种事物抽象出来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结合并联系起来的思维过程是( ) 18.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是( ) 19.“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 )提出的。
20.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
B.有意义学习
C.接受学习
D.发现学习
二、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题3分,共18分)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题6分,共24分)
1.按学习结果,加涅将学习分为哪几种类型? 2.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特点。 3.幼儿园课程有哪些特点?
4.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哪些职业能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2分,共24分)
1.试述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趋势。 2.试述应如何预防教师违法(侵权)行为。 五、案例分析(共14分)
最近,娜娜的妈妈非常着急,4岁的娜娜出现了口吃现象,经过多方矫正,都无济于事。 请分析可能造成娜娜口吃的原因有哪些。
口吃表现为说话中不正确的停顿和单音重复,这是一种言语的节律性障碍。
2013年幼儿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卷(二)
一、单项选择题
1.A【解析】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培养人,这是教育质的规定性。
2.C【解析】幼儿园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 3.C【解析】《林哈德与葛笃德》是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代表作。 4.B【解析】3岁以前,幼儿脑部的发育已达到成人的80%。
5.A【解析】学前期独生子女社会性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存在两极分化现象。 6.C【解析】教育行政法规的名称一般有三种:条例、规定、办法或细则。
5
7.B【解析】在人类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工理论的基础上,罗耶提出了认知迁移理论。 8.B【解析】奥苏贝尔认为学校中的学习应该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9.A【解析】代词是幼儿词汇中使用频率最高的词。
10.D【解析】教师在语言课上只讲故事、音乐课上只教唱歌、体育课上只做游戏的做法违背了综合性教育原则。
11.D【解析】教师应坚持正面教育,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并给予表扬。 12.B【解析】伸手能够抓到东西是幼儿眼手协调现象出现的主要标志。
13.B【解析】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的身心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如2~4岁是幼儿的最佳口语训练期。 14.A【解析】2、3岁的儿童能辨别上下。 15.C【解析】应激是对突发事件的一种反应。
16.D【解析】幻想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17.D【解析】概括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18.A【解析】定势是由过去经验和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19.B【解析】“最近发展区”理论是由维果斯基提出的,指一种儿童无法依靠自己来完成,但可在成人和更有技能的儿童帮助下来完成的任务范围。
20.D【解析】发现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独立发现 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相应知识。 二、名词解释
1.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
2.心理健康是指个人心理方面的良好状态。也就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