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江苏省常州市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9.雷颐认为,甲午战争时中国仍属“前现代国家”,而日本已基本完成“现代国家”的建构。这里的关于“前现代”的认识,主要是指中国 A. 仍实行传统的皇权专制 B. 仍无现代化装备的军队 C. 仍没有改良自强的意识 D. 仍然全面抵制现代文明 【答案】A 【解析】

【详解】甲午战争之前,我国早已经出现民族危机,而面对危机,洋务派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洋务运动这一举措,建立起了新式军队,目的就是要改良自强,故BCD都不符合史实;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皇权专制之下,日本则已经完成了明治维新,建立起君主立宪制国家,故选A。

10.1912年11月,政府邀集工商各界代表来京举行全国临时工商会议,会议涉及制定经济法规;改变垄断政策,许民自由经营;裁免厘税,改良税则;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内容。此次会议的召开

A. 反映了北洋政府振兴实业的意识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C. 表明南京国民政府鼓励发展实业 D. 促使近代“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时间是在1912年11月,这时已经建立起北洋军阀政府,由“许民自由经营”、“提倡国货,仿制洋货,振兴本国制造业”等信息可以看出当时所召开的会议涉及到的内容基本上都与民族工业有关,所以能够反映政府为了振兴民族工商业采取的举措,故选A;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B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当时的北洋政府是在北京,而南京国民政府开始于1927年,故C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近代中国“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D也与题干时间不符,所以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时间观念,历史上的北洋军阀政府存在的时间是1912-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存在于1927-1949年,另外还需要注意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及其时间,才可以做出正确选择。

11.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此变化反映了

A. 中国丧失的主权完全恢复 B. 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性强国 C. 中国国际地位的逐渐提高 D. 中国摆脱了帝国主义压迫 【答案】C 【解析】

【详解】“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说明中国在抗日过程中为战胜法西斯日本做出了巨大贡献,从而赢得了其他国家的尊重,因而才出现了列强取消某些曾经的侵略权益的结果,故选C;题干材料只体现了部分主权,故A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中国在1943年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所以BD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理解以及准确表达的能力,选项中的A、D中的“完全”、“摆脱了”属于绝对性说法,不符合史实,这是做题需要注意的地方。 12.下图是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设计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A. “一五”计划完全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 B. 反映了广大人民改变我国工业落后面貌的愿望 C. “大跃进”期间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D. 反映了广大人民对中共八大总路线的贯彻执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祖国工业飞跃发展吓得美国胆战心惊”,是在20世纪50年代我国一五计划时期实行工业化的宣传用语,这表明我国人民迫切希望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故选B;但是一五计划初步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但是并没有完全改变,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大跃进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数量上的迅速发展,但是质量不能说是取得突出成就,故排除C;仅凭一幅宣传海报不能得出人民对党的八大路线的贯彻执行,故排除D。

13.公元前483年,雅典城邦公民在陶片投票时,一个陌生的市民来到贵族阿里斯提德面前,要他帮自己在陶片上写上“阿里斯提德”。阿里斯提德照办后询间为什么要放逐这个人,他做错了什么。这个市民回答说,他没做错什么,自己甚至不认识这个人,他只是讨厌人们到处都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就这样,阿里斯提德被陶片法驱逐。材料说明陶片放逐法 A. 体现了公民人人平等的理念 B. 沦为雅典政客打击政敌的工具 C. 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成为平民反对贵族统治的武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市民仅仅因为讨厌人们到处称赞阿里斯提德“正义”,就通过陶片放逐法想将之放逐,这恰恰说明陶片放逐法并没有达到其最初的目的,而是成了公民滥用权力实现自身欲望的一种工具,故选C;题干仅仅反映的是一个公民与阿里斯提德之间的关系,没法体现人人平等的理念,故排除A;题干没有提到政客利用这个公民来打击阿里斯提德,故B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题干中的市民没有说是贵族还是平民,故D的说法也不符合题意,所以排除。

14.15世纪末,金属活字印刷术传遍整个欧洲。路德准确地捕捉到新技术带来的传播方式革命,用一场“革命”换来了另一场“革命”的胜利。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印刷术促进新教思想传播 B. 印刷革命是宗教改革必要条件 C. 德国人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D. 科技进步与思想解放相互促进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中的一场“革命”是指金属活字印刷术带来欧洲的传播方式革命,另一场“革命”则是指路德通过利用这项新技术来传播和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最终导致了欧洲的宗教改革,而宗教改革后的新教思想利用印刷术传播更快,故选A;由于腐朽的天主教会已经成了阻碍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障碍,所以才有了宗教改革,而没有印刷术革命同样必然会发生宗教改革,故排除B;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故C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题干仅提到了技术进步对思想解放的作用,并没有提到思想解放对技术进步的作用,故D的说法错误,所以排除。

15.17世纪,一位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就,使科学不再是一些杂乱孤立的事实和定律,他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统一的科学体系,这个体系能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也能用来做准确的预测”。

这位科学家

A. 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B. 闻明了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 C. 构建了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D. 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中的“数学、天文学、光学尤其是力学成”、“统一的科学体系”、“解释大量的自然现象”、“准确的预测”等信息可知,与此相关的科学家是牛顿,其力学体系概括 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故选D;AC属于爱因斯坦的成就,故排除。与微观世界的发展演变相关的主要是量子力学,排除B项。 16.英国学者指出:“若非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德国等国家依靠其威权主义策略也有可能存续下来并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只需把部分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以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良好的、威权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可。”他旨在阐明德国 A. 民主政治很不完善 B. 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C. 民众思想封闭保守 D. 社会组织自由涣散 【答案】A 【解析】

【详解】题干用的是历史假设的方法来说德国是有可能发展为先进的后工业社会的,也就是说明当时的德国并不完美或者完善,由“只需把部分民权、政治权利和社会权利以一种别具特色的、组织良好的、威权主义的方法结合起来即可”在结合所学可知,德国在近代不完善的地方主要体现其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上,故选A;德国经济发展水平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代已经很发达了,故B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民众思想封闭保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C;社会组织自由涣散不符合史实,因为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下,社会组织是比较严密的,故排除D。

17.画家德加常常在后台和包厢里冷静地观察舞蹈演员,默写演员们舞蹈时一瞬间的动作,他的画作《舞台上的舞女》生动地表现出舞蹈者轻柔的动作和跳动起来的生动姿态。更成功的是他通过对舞女的造型描绘,将舞台灯光下的感觉传达得格外真切。下列美术作品与他的绘画风格最接近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播种者》 C. 《日出·印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