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致中国基础教育不平等的社会因素

的力量,由国家遵循公平原则,对教育资源统筹规划、合理配置。由此来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基础教育是人们接受教育的起点,如果基础教育都不能保证,以后的教育根本无法谈论机会平等了。我国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制,因此基础教育也应该是每个公民有权利享有的,应该加大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建设。各地区的教育质量不应悬殊太大,应进一步强化政府在义务教育经费负担方面的责任与行为,必须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把义务教育经费责任层层下放的不利作法。

2、实行特钢和国培计划

为了使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得到有力保障,国家很多地方已经实行农村基础教育特设岗位计划。他们由国家招募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础教育学校工作,为农村基础教育注入了新鲜的活力。再就是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国培计划,让农村教师和城市教师一样有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使得农村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得到更有力的保障。对于偏远山区和不发达地区国家实行免费师范生培养,师范院校招考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去特定岗位工作,为偏远山区和不发达地区输送了师资力量。

3、加强不发达地区的人才引进

这几年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一方面许多大学生面临择业困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许多贫困地区又人才欠缺。这种结构性失业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虚度大学生都愿选择大城市,令一方面不发达地区的某些领导不重视人才,拒绝接受人才,或者引进了又将其闲置。因此,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吸引优秀人才进入不发达地区。如实行奖励办法,提高不发达地区的工资待遇;定向生制度也是改变落后地区的一项有效办法。另外,应该努力发挥人才的能动性,不嫉贤妒能。意识筑“巢”引“凤”,积极优化各地区教育发展环境,改善教育教学条件,提高教育办学水平,用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育发展水平吸引人才;二是待遇“引”才,积极推进引进人才的奖励政策,吸引更多的高层次教育人才汇聚不发达地区。

4、调整基础教育评估体系,促进基础教育平等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是精英教育,导致了学校分等级,学生分好坏,单纯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在我国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全面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将以精英教育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教育评估体系转变为以素质教育为主要目的的评估体系。在新的评估体系的促进下,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让农村学生也能享受到优越的基础教育。

四、总结

不公平的基础教育体制不利于公民平等地接受公共基础教育和提高素质,不利于社会公正的提高和教育公正的实现。忽视社会公正和教育公正会对基础教育改革造成更为严重的后果,使教育本身的道德危机增大,在社会上产生对公共教育的信任危机。基础教育平等是给全体社会成员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公共基础教育资源的一种权利和发展状态,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的延伸和体现。实现基础教育平等有利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社会经济的持续和谐发展,进而为和谐社会构建提供物质基础;有利于增强公民的民主法治意识;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社会各阶层的正常流动,保证人与人、阶层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消除中国基础教育不平等现象势在必行。

9

赵中健,《教育的使命》,教育科学出版社。谢唯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教育科李小燕.参考文献

2006年

学出版社,2000年

2001年

10

[1] [2] [3] 《我国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就集及其实现保障机制》,广东教育出版社,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