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市总规 - 图文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规划文本

第八十六条 城市公共交通规划

中心区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公共汽车主要线路长度宜为8~12公里,规划公交线路在50条左右。

规划公交车辆拥有量约为1000辆标准车。 在有条件的道路设置公交专用道。

规划设置公交停车保养场6处,面积均为2~3公顷。

规划设置公交枢纽站5处,分别位于客运码头区、沪汉蓉高速铁路站、荆襄河客运站、红门新客运站、高教客运站附近,结合客运站建设换乘中心。

公交首末站设置在长途汽车站、大型商场、组团中心、公园、体育中心、剧院等主要客流集散点附近。

第八十七条 城市慢行交通规划

(1)自行车交通规划

建立自行车专用道系统,鼓励短距离自行车出行。

自行车路网功能合理,分工明确,并且与城市交通相结合,重视交通环境和交通连续性。

原则上主干路采用机非分流方式,兼顾自行车交通需求;次干路和交通性较强的支路可采用机非混行方式,支路侧重自行车交通。

(2)人行系统

以步行人流的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因地制宜设置人行道,保障行人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

人行道、人行天桥、人行地道、商业步行道、城市滨河步道等人行设施的规划,应与居住区的步行系统、车站、码头、集散广场、城市游憩集会广场等的步行系统紧密结合,构成完整的城市步行系统。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交通的要求。

第八十八条 城市交通管理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优化交叉口设计,合理组织交通,推广交通工程技术。强化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保障城市交通有序、安全、畅通。

- 48 -

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规划文本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水系规划

第八十九条 城市绿地规划目标

以建设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为总体目标,采用点状、带状和块状绿地相结合的布局手法,形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各类绿地和公园,形成平原水乡特色的园林城市景观。

城区绿化建设指标为:2015年建成区绿地面积为1339公顷;2020年建成区绿地面积为1920公顷,城市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分别达到35%、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

第九十条 绿地系统总体布局结构

规划以“点”、“线”、“面”、“环”、“楔”相互渗透的布局方式,形成中心城区绿地网状结构。绿地系统结构概括为:“两圈、两环、三带、七楔、多园”。

两圈:在城市外围,建立海子湖——八岭山——沮漳河——长江——南北渠等山水绿网围合的城市外环生态圈;围绕中心城区建立翠环路——西环路——沿江大道——东方大道等道路防护林带围合的城市内环生态圈。

两环:外环为环中心城区生态防护绿带,内环为环荆州古城绿环。 三带:东西横向三条绿带,分别为太湖港——荆襄外河——西干渠沿线绿带、龙潭湖——护城河——荆沙河绿带和荆江大堤沿线绿带。

七楔:结合水系和各类绿地,构建七条楔形绿带,分别为古城西绿楔、南湖路绿楔、荆襄河绿楔、园林路绿楔、豉湖路绿楔、周家岭高压走廊绿楔、荆岳铁路防护绿楔。

多园:即各等级的城市公园绿地。

第九十一条 生态绿地规划

生态绿地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建设城市外环生态圈和城市内环生态圈。在荆岳铁路以北地区,建设白水滩湿地公园。

加强八岭山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态林地保育保护,建设海子湖沿湖景

- 49 -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