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人教初中化学复习提纲(中考冲刺) - 图文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实验操作】把光亮的细铁丝盘成螺旋状,下端系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由上向下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集气瓶底部要先放少量水或铺一薄层细沙)。 【实验现象】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化学方程式】3Fe+2O2

Fe3O4

【注意事项】

① 用砂纸把细铁丝磨成光亮的银白色,是为了除去细铁丝表面的杂质。 ② 将细铁丝盘成螺旋状,是为了增大细铁丝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③ 把细铁丝绕在火柴上,是为了引燃细铁丝,使细铁丝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④ 待火柴快燃尽时才缓慢插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火柴燃烧时消耗氧气,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⑤ 由上向下缓慢伸进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是为了防止细铁丝燃烧时放热使氧气从集气瓶口逸出,保证有充足的氧气与细铁丝反应。

⑥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五、 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

1. 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

2. 分解反应:由一种反应物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化合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

六、 氧化反应

1.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它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大基本反应的关系:

氧化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3. 氧化反应包括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

剧烈氧化会发光、放热,如燃烧、爆炸;缓慢氧化放热较少,但不会发光,如动植物呼吸、食物的腐败、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的腐熟等。

第三节 制取氧气

一、 气体制取装置 1. 气体发生装置

? 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①)

?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都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

?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将导气管的出口浸没在水中,双手紧握试管。如果水中出现气泡,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原理:气体的热胀冷缩)

7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 加热时的注意事项: ? 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

? 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 禁止用嘴吹灭酒精灯。加热结束时,酒精灯的火焰应该用灯帽盖灭。 ?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大约是距试管口1/3处。 ? 药品要斜铺在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回流热的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 ?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如果太长,不利于气体排出。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弯管。

? 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反应制备气体的装置(见上图②)

? 反应物和反应条件的特征:反应物中有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

? 装置气密性的检查方法:在导管出口处套上橡皮塞,用弹簧夹夹紧橡皮塞,从漏斗中加水。如果液面稳定后水面不下降,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 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a)(b)(c)(d)四种装置。

? 装置(a)的特点:装置简单,适用于制取少量的气体;容易造成气体泄漏,增加药品不太方便。 ? 装置(b)的特点:便于随时添加药品。 ? 装置(c)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速率。

? 装置(d)的特点: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希望停止反应时,用弹簧夹夹住橡皮管。这时

由于试管内的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试管内的液面会下降)

? 如果使用长颈漏斗,注意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应插入液面以下,形成液封,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

漏斗逸出。使用分液漏斗时无需考虑这个问题。

? 选择装置时,要选择带有橡皮塞的直管。(a)装置使用单孔橡皮塞,(b)(c)(d)装置使用双孔橡皮塞。 ? 固体药品通过锥形瓶口加入,液体药品通过分液漏斗加入。

2. 气体收集装置

? 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收集的气体不溶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 注意事项:

? 集气瓶中不能留有气泡,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应当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后再收集气体,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在气泡连续均匀放出之前,导气管管口不应伸入到集气瓶口。 ? 如果瓶口出现气泡,说明气体收集满。

? 如果需要较干燥的气体,请不要使用排水法。

? 气体收集完毕后,要在水下把玻璃片盖在集气瓶口上,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 收集完毕后,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集气瓶口应该朝上;如果收集的气体的密度比

空气小,集气瓶口应该朝下。

? 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大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只需将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盖上毛玻璃片就可以了。 ? 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见右图)

? 适用情况: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 ? 要求:导管伸入集气瓶底,以利于排净空气。 ? 密度和空气接近的气体,不宜用排空气法收集。

? 暂存气体时,需要盖上毛玻璃片并将集气瓶倒放在桌面上。

? 导气管属于发生装置。把导气管画在收集装置中,是为了更好地说明问题。

8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二、 实验室制取氧气

1.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KMnO4K2MnO4+MnO2+O2↑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反应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加热固体制备气体的装置。

?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步骤:

①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 装:将高锰酸钾装入干燥的试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并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 ③ 定: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

④ 点:点燃酒精灯,试管均匀受热后,就使酒精灯固定在试管底部加热。 ⑤ 收:根据所选的收集装置来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⑥ 移:把导管移出水槽。 ⑦ 熄:熄灭酒精灯。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注意事项:

◆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槽中的水被倒吸入热的试管中,使试管炸裂。 ◆ 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被吹入导管,使导管堵塞。 ◆ 棉花不要离高锰酸钾太近,否则会导致发生装置爆炸。

2. 分解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反应原理:2H2O22H2O+O2↑(催化剂可换成硫酸铜溶液)

? 发生装置:由于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固液混合在常温下制取气体的装置。 ? 收集装置:由于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排水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化学反应,所以可以选择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的装置。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 不能用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氧气!因为加热过氧化氢溶液时,过氧化氢分解产生的氧气和水蒸气一

起逸出,水蒸气的干扰会使带火星的木条不能复燃。

3.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3O2↑ ? 反应原理:2KClO3

? 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和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相同。

? 验满:(用排水法收集)如果集气瓶口有气泡出现,说明气体收集满了。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氧气收集满了。 ? 检验: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三、 催化剂

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叫做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催化剂只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产率。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不改变,其反应过程中有可能改变。

不同的化学反应有不同的催化剂,同一化学反应也可能有几种催化剂。

9 化学复习提纲(人教版) 生物体内的酶属于催化剂。

四、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属于化学变化,工业制取氧气属于物理变化,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空气中约含21%的氧气,是制取氧气的廉价易得的原料。 第一种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在低温、加压的条件下,气态空气变为液态。由于液态氮的沸点比液态氧的沸点低,在-196℃的情况下,液态氮蒸发,剩下的就是液态氧。通常我们把氧气贮存在蓝色的钢瓶里。

第二种制法: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

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

第一节 水的组成

一、 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01kPa时,水的凝固点是0℃,沸点是100℃,4℃时密度最大,为1g/mL。

二、 水的电解实验(实验装置如右图) 【实验现象】

① 通电后,电极上有气泡产生。通电一段时间后,两个试管内汇集了一些气体,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体积大,体积比约为1:2,质量比约为8:1。

②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实验结论】

① 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2H2O2H2↑+O2↑; ② 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在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③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注意事项】

① 通电时,必须使用直流电。

② 预先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③ 负极产生的是氢气,正极产生的是氧气。

三、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纯净物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物质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是氧化物)

酸、碱、盐、有机物

第二节 分子和原子

一、 分子和原子的异同 定义 分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0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