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笔记

12、 儿童最早的科学探索就是从家庭开始的,直至幼儿时期,(家庭)在儿童的生活中仍然占据重要的地位。

(86) 13、 在各种教育力量的整合中,(幼儿园)应该导于主导地位,因为它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教育机构。(87) 三、简答、论述。

1.正确处理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过程和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07年69)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儿童科学探索的过程必须导致积极的结果,科学教育的结果应该是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产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过程和结果是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对于儿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只重过程、忽视结果或者只重结果而忽视过程都是片面的。科学教育应该使前学儿童在过程和结果两方面都得到满足。 2、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内部因素:(08年34题74页)

(1)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发展水平会影响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具体地说,会影响儿童所获得的经验的深度和广度,探索的程度和探索的最终结果。(2)儿童的知识经验(特别是生活经验)也会影响他们科学探索的兴趣和探索程度;(3)情感态度方面,儿童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科学探索的必要条件,也是科学探索的直接动力;(4)儿童的个性特征也是影响其科学探索的重要因素。除了以上的一些稳定的心理因素之外,还有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也会影响儿童的探索过程,如心境、健康状况等。 3、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外部因素:(06年07年75)

(1)学习材料。材料是儿童科学探索的对象。材料的性质对儿童的科学探索的影响极大。(2)空间和时间。儿童需要一个宽松的空间和时间进行探索;(3)同伴。同伴是影响儿童科学探索的社会因素。同伴的相互作用既可能干扰儿童的科学探索,也可能成为一种有益的交流,使儿童从中获得启发,帮助儿童真正做到在集体中学习。(4)教师。教师是影响学前儿童科学探索过程的诸因素中的重要因素。教师对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的干预程度不同,对儿童有不同的影响。

4、辨证地理解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的关系。(77)

(1)教师指导和儿童探索之间既不是截然对立的,也不是毫不相干的,而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是同一过程的两个不同侧面,教师指导是对儿童探索过程的指导,而儿童的探索则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探索。

(2)教师的指导不是代替儿童的主动探索,而是帮助儿童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教师不可能简单地把“科学”从自己的口袋转移至儿童的口袋中,而必须通过儿童自身的探索活动,让儿童自己建构对科学的理解,教师只是儿童学科学的引路人。

(3)儿童的科学探索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的适当指导,能够充分调动一切积极的因素,优化儿童的科学探索过程,并促使儿童得到积极的结果。它是儿童学科学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实践中,必要把多种形式的活动结合起来,这是因为:(83)

(1)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本质看,它们具有一致性,从表面看来,这三种不同的活动形式是对立的,但从本质上看来是一致的,它们都是儿童的探索活动。

(2)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特点看,它们具有互补性,三者都具有某个方面的价值,但无论哪一种活动都不是十全十美的,往往一种活动形式的优点恰恰是另一种活动形式的不足所在。

(3)从这三种活动形式的关系看,它们又具有互渗性。我们不能用一种“全或无”的观点看这三种活动形式。以上都说明,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应该坚持集体活动、个人活动和小组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生态学: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103)

2、STS即科学、技术和社会:STS教育即科学技术和社会教育。(113) 二、选择、填空。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的要求:(科学性和启蒙性;广泛性和代表性;地方性和季节性;时代性和民族

性)。(88)

2、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的依据有两个方面:一是科学教育的本质特性;二是学前儿童学科学的特点。(88) 3、广泛性和代表性要求的根据有两个方面:第一,科学这一内容在儿童发展的早期尚是一个综合性的学习领域,它本身涉及很多自然科学的学科,内容十分广泛,第二,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还要面向儿童的未来,为儿童将来学习科学打下知识经验的基础。(92) 4、地方性和季节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选择应结合当时的自然条件和季节特点,因地、因时制宜,既是学前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所决定的,也是自然科学知识的特点所决定的。(95)

5、时代性和民族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既应体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适应时代的变代,又应体现传统文化的特色,以发扬光大民族的优秀文化。(97)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人体、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科学现象、科学技术教育。(99) 7、学前儿童自然生态环境教育的内容包括:(1)自然界常见的动植物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自然界的无生命物质与人、动植物的关系;(3)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等。(104) 8、学前儿童可以探索的有关自然科学现象的内容包括:(1)气候和季节现象;(2)常见的物理现象;(3)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109)

9、学前儿童科学技术教育的内容包括:学前儿童生活中常见的科技产品及其应用:科技产品的发展;使用简单的工具;简单的科技小制作;熟悉的科学家的故事等。(114) 三、简答、论述。

1、科学性和启蒙性的含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应符合科学的原理,不能违背科学事实,同时科学性又应和启蒙性相结合,即提供给学前儿童学习的科学内容应是一种粗浅的科学知识,以此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兴趣,启发儿童的科学学习,而不能超越儿童的发展水平和理解能力。(88)

2、科学性和启蒙性要求来选择的内容,体现“科学启蒙”的特点。

(1)选择儿童可以直接探索的内容,让儿童通过自己直接的探索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学科学;(2)选择儿童可以理解的内容,将复杂、深奥的科学道理寓于简单、明显的现象之中,让儿童通过具体的经验获得对科学知识的粗浅理解;(3)选择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内容,引导其发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内容。(90)

3广泛性和代表性的含义: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以反映儿童日常生活中所接触的物质世界的多样性、多变性和自然科学知识本身的广泛性,同时又是应有选择的,能代表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基本知识结构,为儿童今后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打下基础。(92) 4、如何正确地理解广泛性。

首先,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并不意味着可以不加选择地向儿童提供教育内容;第二,内容的广泛性要求不等于可以无限制地增加学习内容;第三,内容的广泛性要求孔雀等于是全面性。(93)

5、广泛性和代表性的结合,首先,要从广泛的范围中选择内容,其次,要衡量所选内容的代表性,最后,要考虑各部分内容的均衡性。(94)

6、地方性和季节性的要求在实践中的体现:

(1)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注意从当地的自然和社会资源中挖掘和选择有价值的教育内容,努力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地方课程或本园课程;(2)在编排教育内容时,则要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安排教育内容的计划。 7、时代性和民族性在实践中的具体体现:

第一,结合儿童的生活向儿童介绍现代的先进科学技术,特别是我国在现代科学技术上的成就;第二,向儿童介绍科学技术的发展,让儿童在古今的对比中体会现代科学技术的先进和古代人民的智慧;第三,引导儿童认识我国具有民族特色的物产,或当地有名的物产。 8、学前儿童可以认识的有关人体科学的内容包括:(100)

(1)人体的结构、功能及保护。可以结合儿童直接的生活经验,向他们介绍人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以及怎样保护自己的身体;(2)人的心理活动。可以结合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其了解一些简单的心理知识;(3)个体的生命过程(生长、发育和衰老)。

9、自然科学现象包括(108) (1)气候和季节现象;(2)常见的物理现象;(3)简单、安全的化学现象。

第五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活动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的科学活动:指的是学前儿童在好奇心和科学兴趣的指引下,运用自身的感知器官,主动地和周围的物质世界自然和人造物)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思考和交流,探索、发现和理解周围世界中的事物和现象。(118)

2、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有计划、有目的地选择课题内容,提供相应的材料,有步骤地开展的科学探索活动。(121)

3、非正规性科学活动:是由教师为儿童创设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提供各种科学活动的设备和丰富多样的、有结构的材料,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每个儿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意愿,从自己的发展水平出发,自己选择活动内容,自己决定活动时间,并用自己的方法进行的科学探索活动。(139)

4、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在儿童的周围世界中,突然发生的某一自然科学现象、自然物或有趣、新奇的科技产品和情景,激起儿童的好奇,导致儿童自发投入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143)

5、开放性问题:是指问题的答案应具有开放性,而不是固定的、唯一的,应该能指向儿童的操作、探索和思考,引发儿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发现和经验。(132) 二、选择、填空。

1、儿童的活动大致可以分为(内部活动和外部活动)。(117) 2、儿童的活动具有(主体性、对象性、互动性)的特点。(117) 3、(活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最根本 、最有效的办法。(118) 4、幼儿园的教学教育中存在三种类型的科学活动,即(正规性科学活动、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和偶发性科学活动)。 (121)

5、正规性科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活动课题的设计、活动目标的设计、活动材料的设计、活动过程的设计)等几个方面。(125) 6、(目标)是科学活动的行动指南,但不能成为对活动的束缚,这是活动目标设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 7、正规性科学活动过程设计包括:(活动导入环节的设计;教师提问的设计;活动结束的设计)(130) 8、教师设计的问题应以(开放性)问题为主,避免限制儿童的思维。(132) 9、正规性科学活动的准备包括:(知识的准备、情感的准备、材料的准备和空间环境的准备)。(134) 10、正规性科学活动以(直接指导)为主,非正规性活动以(间接指导)的方法为主。 11、教师对于儿童的偶发性科学活动的态度应是(深入了解、鼓励支持、积极引导)。 三、简答、论述。

1、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重要性。(120)

(1)活动体现了儿童学科学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儿童学习的主动性;(2)活动为儿童提供了直接感知、操作具体事物的机会,有利于儿童获取科学经验、建构科学知识;(3)活动是儿童螅必外部世界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有利于儿童建构思维结构;(4)活动使儿童在学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充分满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5)活动给予儿童充分的满足,使儿童享受科学过程所带来的乐趣。 2、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122)

(1)学习内容统一、固定,由教师选择;(2)学习材料由教师统一提供,所有儿童共同操作;(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直接指导比较多,时间和空间受限制;(4)学习的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 3、正规性科学活动的作用。(124)

(1)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范围相当广泛,儿童可以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学习,保证每个儿童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方法技能;(2)儿童的科学探索是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探索活动,教师的直接指导提高了儿童的学习效率;(3)在组织形式上多为集体的教学活动,集体教学的形式可以使儿童和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相互学习。

4、在设计正规科学活动的课题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26) (1)要选择最基本的经验;(2)要贴近儿童的实际生活经验;(3)要选择适合开展集体学习活动的内容。 5、在设计活动目标时应注意(126) (1)要尽量体现行为化和可操作性;(2)要结合活动的具体内容,提出有针对性的目标;(3)要结合儿童的发展水平和具体特点,提出有层次的目标;(4)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变化。 6、在设计材料时,应注意:

(1)要考虑材料和活动目标的关系;(2)要考虑材料的结构性;(3)要考虑材料的数量。(128) 7、非正规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07、09年140)

(1)教师提供各种可选择的材料,儿童自己选择学习的内容;(2)没有具体的活动目标和计划;(3)学习过程中教师的干预较少;(4)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学习的形式以个人的探索为主。 8、非正规性科学活动对学前儿童学科学的作用(08年140) (1)能充分顾及儿童在能力和兴趣等方面的个别差异;(2)能充分发挥儿童的自主性,增强儿童的自信心,独立性和创造性;(3)能充分展现儿童学科学的过程,并使儿童在过程中得到满足,有利于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9、偶发性科学活动的特点是:(143)

(1)探索活动常由偶然的情景引起,教师无法事先估计;(2)探索的内容广泛,常常是就地取材;(3)活动的时间、地点不定,随机性强;(4)活动的过程多样、多变,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5)活动的主体具有强烈的内在探索动机。

10、偶发性科学活动的作用:(06年145) (1)能满足儿童探索周围世界的好奇心;(2)能有效拓展儿童学科学的时间、空间及学习内容的范围;(3)能培养儿童对周围世界的敏感和关注;(4)有利于具有科学潜能的儿童的进一步发展。 11、三种活动的区别和联系:(148)

目标:教师制定明确的活动目标/没有特定的主题和活动目标/没有既定的活动目标。 内容:教师选择/教师提供多种材料供儿童自己选择活动内容/随机、不确定。

形式:以集体教学为主/以个别操作为主,也有三三两两的交流/个别探索或自发组织的群体。 场所:室或室外/科学发现室、科学桌、自然角,以及室外的饲养角或种植园地/任何地点。 时间:集体活动时间/自选活动时间/任何时间

时限:固定,教师决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固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由儿童自己决定活动的开始和结束/不固定。

材料:教师为每个儿童提供相同的操作材料/教师提供各种不同的操作材料,让每个儿童自己选择/教师不提供材料,儿童自己就地取材。

过程及教师指导:教师引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对儿童进行较多的直接指导,引导儿童探索、寻求答案/儿童自己进行探索,教师一般不作直接的指导,儿童有可能得出结论,也有可能得不出结论/偶然发生,自发进行,自生自灭,如果被教师注意,教师也会施加影响,加以引导。 第六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一、名词解释。

1、观察法: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儿童感知觉观察事物与现象的基本方法,也是推动儿童学习科学,探索科学中最重要的,运用最多的一种方法。(153) 2、分类:是把一组物体按照特定的标准加以区分的过程,即抽取同类事物中的共同特征进行抽象和概括。(163) 3、测量:是指儿童运用目测或简单的工具,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初级的测定活动。儿童的测量包括大小、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内容。(165)

4、科学实验:是在人为迫近条件下,利用一定的仪器或设备,通过操纵变量来观测相应的现象和变化的方法,它能够排除干扰因素,提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167)

5、科学游戏:是借助于自然界的物质材料,包括水、砂、石、土、竹、木、树叶、贝壳等以及科技产品、玩具、图片等物,把科学的道理寓于游戏之中,通过让儿童参与有一定规则的、有趣的玩耍和操作活动,达到某一科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