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

文言文断句翻译练习(1)

1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断句答案: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翻译答案:臧和谷,两个人一起去放羊,都把羊全丢了。问臧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拿着竹简在读书;问谷干什么事情去了,说是在和别人掷骰子游戏。他们两个人干的事情不相同,但在丢失羊这一点上却是相同的。

题旨:一个在用功读书,一个在聚众赌博,二者好坏不同,但是同样疏忽了放羊的根本职责,所以造成的后果也就相同。许多事情,尽管原因各异,但是带来的后果往往是一样的。

2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断句答案:昔者宋国有田夫,常衣缊黂,仅以过冬。暨春东作,自曝于日。不知天下之有广厦隞室,绵纩狐貉。顾谓其妻曰:“负日之暄,人莫知者。以献吾君,将有重赏!”

翻译答案:从前有个宋国的农夫,常常披着破麻烂絮,勉强熬过冬天。等到春天就走到村东去干活,独自晒太阳。从来没有想过世界上还有什么高楼大厦、丝絮毛皮。回头向他妻子说:“背晒太阳的温暖,没有人知道的。把它奉献给咱们的君王,将会得到重赏!”

题旨: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应该力戒这种主观片面的局限性。

3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断句答案: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 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茅,朝三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茅,朝四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

翻译答案:宋国有一个猴翁,(他)喜爱猕猴,所养的猕猴(多得)成了群,(他)能理解猕猴的意思,猕猴也懂得他的心意。(他甚至)节省家人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食欲,不久

也还是不够。 准备限制它们的食量,恐怕猕猴们不听从自己的,先骗它们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三个晚上四个,够吗?”所有的猕猴都跳起来发怒。然后他又说:“给你们的橡子,早晨四个晚上三个,够吗?”所有猕猴都趴下了表示开心。

题旨:事物顺序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4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起齿告邻人曰吾可待矣

断句答案:宋人有游于道,得人遗契者,归而藏之,密数起齿,告邻人曰:“吾可待矣”。

翻译答案:宋国有个人在路上行走时捡到了一个别人遗失的契据,拿回家收藏了起来,秘密地数了数那契据上的齿。告诉邻居说:“我发财的日子就要来到了。”

题旨:凭着废契约休想发财,没有一点一滴的艰苦努力,也休想指望有侥幸成功的可能。

5、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断句答案:宋之鄙人得璞玉而献之子罕,子罕不受,鄙人曰:“此宝也,宜为君子器,不宜为细人用。”子罕曰:“尔以玉为宝,我以不受子玉为宝。”

翻译答案:宋国乡野有人得到一块未经雕琢的浑玉,把它献给子罕,子罕不接受。乡野之人说:这是宝物,宜给君子做器具,不宜被小人用。子罕说:“你把玉当作宝物,我把不接受你这块玉当作宝物。”

题旨:由于人们的修养、知识、境界的不同,同一件事情,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甚至根本相反的看法。

6、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庞恭曰夫市之无虎也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之去魏也远于市议臣者过于三人愿王察之庞恭从邯郸反竟不得见

断句答案: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曰:“不信。“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