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 增加存货
49:在设定某客户的信用标准时,应先评价客户的信用品质。一般情况下,利用“5C”系统标准来评价客户的信用品质。“5C”标准中当前客户付款的经济环境指的是( ) 标准答案:C
A: 资本 B: 能力 C: 条件 D: 品行
5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把应收账款确认为坏账的条件( ) 标准答案:A
A: 债务人的企业通过合法手段被兼并 B: 债务人破产 C: 债务人死亡
D: 应收帐款在很长时间内收不回来,现在已经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无法收回,或者收回的可能性极小。 51:现金流量表中的现金是指资产负债表中的货币资金。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它的账户( ) 标准答案:B
A: 狭义的现金,就是库存现金 B: 利润 C: 银行存款 D: 其他货币资金
三、简答题
(一)财务管理的目标
公司理财的立场决定了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在不同阶段追求不同的目标。
1.产值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就是追求产值最大化。产值越大企业就越好一旦企业拼命追求产值,其结果就会造成产品大量积压。产品积压越多,企业的损失也就越大,所以产值最大化不科学,不可取。
2.利润最大化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另一个目标就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利润越大企业就越好。以利润最大化作为企业理财的目标有一定的科学道理,但在实践中,人们逐渐发现这种目标有很多缺陷,存在许多不合理的因素,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没有考虑利润实现的时间先后顺序,也即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 (2)没有考虑利润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3)没有考虑企业的风险问题。
所以不能够把利润最大化简单地界定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3.每股盈余最大化
以每股盈余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目标也不太合理,因为每股盈余最大化实际上只是把利润和投资反映出来了,而每股盈余在什么时间实现、每股盈余到底有多少风险没有反映出来。所以每股盈余最大化只是完善了利润最大化当中的利润和投资的比例关系,其他的弊端依然存在。
4.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的价值最大化
企业是股东的企业,是所有者的企业,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也就是股东、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有以下优点: (1)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
(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从某种意义上讲,股东财富越多,企业的市场价值越大。
(3)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
21
(二)财务管理的内容
1.筹资活动的管理
筹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右边内容的管理。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资金是上级单位下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为企业提供了许多筹集资金的渠道,可以发行股票,可以发行债券,可以向银行借款,还可以租赁。企业到底通过哪几种渠道来筹集资金,每一种渠道筹集的资金各占多大的比重?筹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来源渠道、所需的数额、项目构成及成本的管理。
2.投资活动的管理
投资活动的管理是指对资产负债表左边内容的管理。企业筹集的资金有不同的用途,有很多的投资渠道,如固定资产投资就可以投资很多项目,在证券市场上买股票、基金、债券等。投资活动的管理就是侧重于资金的投向、规模、构成的管理。
3.经营活动的管理
经营活动的管理是指对投资项目经营中的占用资金的管理。包括现金管理、存货管理和应收账款的管理。
4.分配活动的管理
分配活动的管理是指对企业盈利后的资金分配的管理。它研究的是:如何在所有者当中进行分配,分什么股利,分多少等等。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投资的决策,因为分配多了留的就少,分配少了留的就多,留下来的资金又构成了下一个循环的资金来源,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分配的决策也就是筹资的决策,或者说分配的决策同时又是筹资的决策。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分配应属于筹资管理,分配决策属于筹资决策,并且据此提出财务管理包括三个部分内容,这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三)财务管理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企业的目标是盈利,但是不能把盈利作为企业第一位的目标。如果作为第一位的目标那是很可怕的,为什么呢?仔细想一想,很多企业不就是在拼命赚钱的过程中忽略了风险的存在,从而导致了破产。
1.生存是第一目标
如果连生存的能力都不具备,又怎么去谈盈利,所以首先企业要正常地生存下去。 影响企业生存的两个因素: (1)到期能不能还债
这是影响企业生存的最直接的因素,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企业破产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到期的债务偿还不了,债权人申请企业破产。
(2)收入能不能抵偿支出
如果企业要生存下去,那么它应做到:第一要到期偿债,第二要以收抵支。也就是说要做好偿债的管理,要做好收支的管理,要非常关注现金的流动。关注现金的流动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实际上是在关注企业的生存。
2.发展是第二目标
企业不仅要生存,还要不断地发展,增强竞争能力。企业的发展对财务的要求就是要筹集到发展资金。所以企业的发展就要求在财务上能够及时足额地筹集到发展所需要的资金。
3.获利只是第三目标
生存、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获利。企业在生存的和发展的基础上才能盈利,盈利才有可能持续发展。
企业获利的前提就是要正确地进行投资,也就是要选择好投资项目,取得较高的投资报酬率。
22
因此,在正常的生存前提下谋求企业的发展,在发展的前提下再去获利,这才是企业发展的良性循环。这就是财务管理和企业管理目标的一致性,也是财务这一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四)财务管理划分的三个阶段:
1:事前的管理:规划,预测以及预算都属于事前的管理。
2:事中的管理: 我们要进行决策并执行这个决策,包括对整个规划预算进行控制,检查它执行的情况,会计的核算内容也属于事中的管理内容,一边发生业务,一边核算,反映差异,会计核算是整个管理的基础。
3:事后的管理
主要是几种能力的分析,根据已经形成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的考核和评价。
(五)企业全面财务预算
企业全面预算通常是由一系列预算构成的体系,各预算之间互相关联、关系比较复杂,如图所示。
企业首先根据长期市场预测和生产经营能力来编制长期销售预算,然后以此为基础确定本年度的销售预算,并根据企业财力确定资本支出预算。接着根据“以销定产”的原则,编制生产预算,并确定所需的销售费用。然后根据生产预算确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以及制造费用的预算。最后将上述预算总和,编制预期利润表和预期资产负债表。
企业全面预算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