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下)期末生物试卷(解析版)

D、叶面C02浓度为600 μmol/mol时,用600 PPFD光照强度分别照射上述两种植物10小时,芦苇积累的有机物多,D错误. 故选:ABC.

23.下列DNA粗提取的实验操作中,经离心或过滤后取上清液或滤液的有( ) A.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混合均匀后离心 B.在盛有血细胞的塑料烧杯中加蒸馏水,快速搅拌后过滤 C.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放入丝状物,轻轻搅拌后过滤

D.在溶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轻轻搅拌后过滤 【考点】DNA的粗提取和鉴定.

【分析】1、提取细胞核物质:利用细胞吸水破裂,细胞核内物质释放出来,后用纱布过滤取其滤液.

2、溶解核内DNA:在滤液中加2mol/L的NaCl溶液并搅拌,使染色质中DNA与蛋白质分离,DNA充分溶解.

3、析出DNA:向烧杯中加蒸馏水并搅拌,由于DNA溶解度下降而析出白色丝状黏稠物,滤取DNA黏稠物.

【解答】解:A、在新鲜鸡血中加入适量的柠檬酸钠防止血液凝固,混合均匀后离心,取血细胞的沉淀物,A错误;

B、在盛有血细胞的塑料烧杯中加蒸馏水,快速搅拌后过滤,取其含有DNA的滤液,B正确;

C、在2mol/L的氯化钠溶液中放入丝状物,能溶解DNA,除去不能溶解的杂质,C正确; D、在溶有DNA的氯化钠溶液中缓缓加入蒸馏水,使得DNA析出,过滤取其丝状物,D错误.

故选:BC.

24.下列关于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其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依据的原理是细胞核的全能性 B.体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的同种组织之间进行

C.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得的动物与核供体遗传性状完全相同 D.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以加速家畜遗传改良进程 【考点】动物细胞核移植技术.

【分析】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的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克隆动物.克隆动物具备双亲的遗传特性,因为其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但其性状主要与提供细胞核的生物相似.

【解答】解:A、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体现了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正确; B、细胞核移植主要在同种动物的、不种组织细胞之间进行,B错误;

C、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就是克隆动物,它的克隆动物的细胞核基因来自提供细胞核的生物,而细胞质基因来自提供细胞质的生物,因此克隆动物得性状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相似,而不是完全相同,C错误;

D、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已展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克隆为器官移植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可以快速繁殖具有优良品质的家畜,D正确. 故选:BC.

第21页(共32页)

25.人工湿地是将污水、污泥有控制地投放到人工建造的湿地中,主要利用土壤、人工介质、微生物的作用对污水、污泥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是( ) A.合理搭配植物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 B.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

C.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D.增大引入湿地的污水总量可以提高能量传递的效率 【考点】治污生态工程;人工湿地的作用.

【分析】根据题意人工湿地输入的污水中含有有机物,有机物中含有能量.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流入该生态系统总能量是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有一定的限度.向水体中通入空气可以提高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分解效率,生物物种丰富度的增加属于群落演替中的次生演替,其群落生态位的变化趋势是多样性增加.人工生态系统建立的目的是设法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答】解:A、建立人工湿地时,需要合理搭配植物,形成相对稳定的营养结构,以提高系统的生物多样性,A正确;

B、根据协调与平衡原理应尽量使用本地物种,B正确;

C、建立人工湿地时,选择合适的人工介质以利于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C正确; D、建立人工湿地只能提高能量的利用率,但是不能提高能量传递效率,D错误. 故选:ABC.

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

26.图甲为动物细胞内囊泡参与的生理过程图,图乙为图甲部分过程放大的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囊泡膜的基本支架是 磷脂双分子层 ,其参与到物质运输过程中依赖了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细胞内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由膜上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决定.

(2)结构⑤是 溶酶体 ,其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所以被称为细胞的“消化车间”,其中的水解酶合成场所是 核糖体 .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到细胞膜并分泌到细胞外,其原因是依赖于图中蛋白质A和蛋白质B之间的 特异性识别 来完成的,这些“货物”排到细胞外的现象叫 胞吐 ,整个过程的直接能源物质是 ATP . 【考点】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1、图甲中①是细胞核,②是细胞质,③是内质网,④是高尔基体,⑤是溶酶体.图乙是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的机制. 2、分泌蛋白质先在内质网的核糖体上以mRNA为模板翻译形成肽链,肽链依次进入内质网、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发送,由细胞膜通过胞吐过程分泌到细胞外.

第22页(共32页)

【解答】解:(1)囊泡膜和细胞膜一样,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其参与到物质运输过程,涉及到膜融合,依赖了生物膜的流动性,细胞内不同生物膜功能的复杂程度由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决定.

(2)结构⑤含有大量的水解酶,是溶酶体,其中的水解酶合成场所是核糖体.

(3)乙图中的囊泡能精确地将细胞“货物”运送并分泌到细胞外,据图推测其原因是囊泡上的蛋白A与细胞膜上的蛋白B(特异性)结合(或识别),这些“货物”排到细胞外的现象叫胞吐,整个过程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 故答案为:

(1)磷脂双分子层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蛋白质种类和数量 (2)溶酶体 核糖体

(3)特异性识别 胞吐 ATP

27.如图所示,图1表示银杏叶肉细胞内部分代谢过程,甲~丁表示物质,①~⑤表示过

程.图2为在光照等环境因素影响下银杏植株光合速率变化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物质丙为 CO2 ,过程①~⑤中能在图2中t4时间后进行的有 ②④⑤

(填数字标号).

(2)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直接影响叶绿体中 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①过程中[H]和 甲(或ATP) 生成量,进而影响暗反应的进行.

(3)图2中t1后短暂时间内,C3与C5的比值将 减小 .在适宜温度下,t2→t3时段光合速率不变,其主要限制因素是 CO2浓度 .

(4)图2中t3→t4,光照强度不变,光反应速率将 增大 ,判断的依据是 光合速率在增大,光反应速率也应增大 .

【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图1中:①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③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⑤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其中甲表示ATP,乙表示丙酮酸,丙表示二氧化碳,丁表示氧气.图2中,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据此分析作答. 【解答】解:(1)图1中,丙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②的产物,其又可以参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③,所以丙是二氧化碳.图2中t4时间后,光照停止光合作用也停止,叶肉细胞能够进行的生理过程是有氧呼吸②④⑤过程.

(2)氮元素是蛋白质、核酸、色素等组成元素,银杏缺乏氮元素时,会直接影响叶绿体中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等物质的含量,从而影响光反应①过程中[H]和ATP的生成. (3)图2中t1后,光照增强,光反应加快,[H]和ATP生成增多,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加快,短暂时间内,其来源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下降,同时五碳化合物的来路增加,去路不变,最终导致其含量增加,所以C3与C5的比值将减小.在适宜温度下,t2→t3时段光合速率不变,已经达到光饱和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不再是自变量光照强度,而是无关变量二氧化碳浓度.

第23页(共32页)

(4)图2中t3→t4,光照强度不变,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促进光反应的进行,光反应速率将增大. 故答案为:

(1)CO2 ②④⑤

(2)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甲(或ATP) (3)减小 CO2浓度

(4)增大 光合速率在增大,光反应速率也应增大

28.某兴趣小组为了研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进行了以下两组探究实验.

探究一:图1是探究温度对两种微生物分泌的纤维素酶A和纤维素酶B活性影响的实验结果,图2为50℃时酶B催化纤维素分解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酶催化化学反应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 活化能 .据图1分析酶A和酶B中 酶A 受

高温条件的影响更大.高温条件下,酶容易失活,其原因是高温使酶 结构被破坏而失活 .

(2)若改用等量的酶A进行图2对应的实验,请在图2中画出底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曲线(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作图).

探究二:固定化酶技术可应用于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处理,兴趣小组对固定化蛋白酶进行了以探究pH对三种载体固定化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将高浓度污水的pH值分别调至4.5、5.0、5.5、6.0、6.5、7.0,各取500mL.分别使其与等量不同载体的固定化酶混合,然后在37℃的水浴中反应6小时.测定每个反应器中氨基酸的生成速率,测定结果如图3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3)与水溶性酶相比,固定化酶处理高浓度污水的优点是 可反复利用,易与产物分离 .

(4)实验的自变量是 pH和三种载体固定化酶 ,无关变量是 温度、污水的量、固定化蛋白酶的量和反应时间 .(至少写两点)

(5)从图3中可得出的结论: 在pH值4.5至7之间,硅胶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低(或活性炭固定的蛋白酶活性最高 ) ; 蛋白酶在三种载体上的最适pH值均为5.5左右 . 【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

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4、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

第24页(共32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