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8 2008年佛山各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较图
(三)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业经济总量偏小,占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偏低,且逐年下滑,对经济贡献不高;缺乏龙头引领,内部结构不尽合理,以交通运输邮电、电信、批零贸易、住宿餐饮为主体的传统服务业比重较大,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层次不高;高端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吸引高端人才的环境未能形成,影响了为生产生活服务的水平;服务业积聚功能区建设还不够清晰,一些旅游服务集聚区、物
流服务区的基础配套设施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
(四)产业间的联动效能偏低,产业结构不平衡。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成为当前产业发展的趋势。高明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产业发展主要仍停留于满足本地的基本需要,竞争力不强,而且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在2002年达到顶点以
后稳步下跌,这作为工业化趋于成熟,无论是人均GDP还是居民生活水平都达到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的高明,第三产业的比重却相当于低收入国家水平,明显偏低,不能给予工业强大的支持,二、三产业之间融合程度偏低,并可能成为影响其他
产业快速协调发展的制约因素,产业间联动仍需增强。
(五)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但发展方式仍然粗放,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高明仍处于初级工业化阶段,区内产业层次比较低,产业定位还很模糊。虽然七大工业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各自产业集群已经初步形成,但却欠缺一个最能体现高明特色和优势的主打产业。而且高明的支柱产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存在市场竞争力不强、附加值不高、耗能大、污染重等问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发展模式尚未根本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进程不能适应经济加快发展的要求,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未有根本性改变。从此次金融危机冲击下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表现偏弱来看,优化调整产业结构是目
前高明面临的重大课题。
(六)产业结构调整速度较慢。虽然产业结构变动速度快并不意味着产业结构优化或升级,但是,高明产业结构变动的幅度的确不大,再结合由1993年保持至今的“二三一”产业结构局面,足以说明高明的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相对
缓慢的状态。资源配置不到位、体制机制不配套、根基不牢、市场有局限都有可能继续使产业结构调整处于被动的状态。部分符合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趋势的未来新兴主导产业的发展,将不能及时获得资源和政策的支持,不仅三次产业结构得不到优化,而且导致一、二、三产业各自内部结构落后于同级城市平均水平。
(七)后发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经过近几年经济社会迅猛发展,高明劳动力、土地、资源等优势已不复存在,区位优势、环境优势和政策优势等后发优势仍未能发挥出来。高明现有的产业多数都是近些年因为承接佛山市内产业转移而崛起的,因此,在与产业集群较强的其他区的竞争中,高明缺乏品牌上的竞
争力,要打响自身品牌有一定难度。
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一)加快制定现代产业体系指导意见和完善产业政策
尽快制定加快高明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高明现代产业体系的建立提供政策引导。编制完善部分重点产业专项规划,引导重点产业优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端产业群。以编制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契机,制定实施区域各有侧重和差别化发展产业政策,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功能区。结合国家十大行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快规划建设我区纺织、石化、物流等
重大产业基地,形成优势产业链。制定落实鼓励发展技术和资金密集型产业政策,提高劳动密集型产业准入标准,限制人均投资强度低于标准的新建和扩建项目进
入。创新招商选资方式,提高产业招商水平。
(二)精细发展第一产业,优化发展第二产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以现代农业生态园建设为抓手,以“一园四区一带”规划为统领,着力引入效益好的农业项目,切实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牢固树立“工业强区”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园区为空间载体,以大项目带动形成产业集群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导,优先发展新材料和环保节能两大先导性产业,加快发展食品饮料和石油化工两大主导产业,优化发展纺织服装、塑料、金属材料三大支柱产业;充分发挥高明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构筑与“岭南山林水都”新型城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重点发展为生产服务的现代物流业、信息服务业、商贸服务业以及为生活服务的旅游业、餐饮业、房地产业。特别是加快西江新城建设步伐,将其建设成为集智慧创新之城、魅力休闲之城、生态宜居之城为一体的“山水智都”,西江沿岸的明星城市,着力推进高明城市发展转型,提升高明城市品位,完善综合发展环境。同时,进一步加强与高要、鹤山、新兴等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