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牢群众基础 抓好基层党建 加强制度建设 推进社区自治

加强制度建设 打牢群众基础 抓好基层党建 推进社区自治

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都处在调整和变化之中。政府大包大揽的模式已越来越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也越来越多元化,多样化。政府适当的放权,充分调动民间力量进行自我管理,不仅有利于发挥民间的潜在力量,而且也可以减少因政府做得不好所招致的民间积怨。政府要退出不该管的、也管不好的居民生活领域,让居民自己管理自己的事情,从而为整个城市改革体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居民舆论。所以在新形式下加强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对政府来说就显得很有必要。

为顺应新形势社区工作的需求,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全力推进社区自治工作,利用3—10年的时间,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共同体。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黄贝街道结合辖区实际,从居民的现实需求出发,狠抓基层基础,通过建立自治体系,搭建居民自治平台,培育良好的群众基础,营造安定和谐的社区氛围,扎实推进社区自治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

实践中,社区自治只停留在社区层面并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居民群众生活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因为一个社区往往包含几个甚至十几个生活小区,而这些生活小区由不同的物业管理处、业委会管理,于是,我们结合黄贝的实际,建立起了街道——社区——生活小区三级自治体系。推行“街道领导—社区支持—生活小区自主”的工作模式,各层级独立自主,却又相互联系,共同开展社区自治工作。

第一,细化自治网络,“一栋一楼长”,自治到户。

一是结合实际细分生活小区,将社区自治议事会这一组织架构进一步细化、延伸到每一个生活小区。成立生活小区自治议事小组,对本生活小区的事务开展协调、共建共享等社区自治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由熟悉本生活小区情况、热心社区事务,有群众威望的党员代表、社区居委会委员、物业管理处、业主委员会成员、居民小组长(楼长)等组成。二是将居民自治延伸到楼门,推选“居民小组长”或“楼长”,在条件成熟的社区,由生活小区内的退休老党员、老干部或热心居民担任某片区居民小组长或某栋居民楼楼长,负责本栋或片区的日常巡查、调解邻里纠纷、信息反馈等工作,第一时间发现

隐患、了解问题、调解矛盾。三是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每周确定1-2天为值班日,安排社区自治议事会成员专门负责居民来访接待、登记工作。值班人员在值班当天,负责整理自治议事会“民意箱”中的群众意见,并做好登记。

第二,细化自治制度,“两会两制度”,保障有力。

为确保社区居民议事会和生活小区议事会发挥作用,不流于形式,加强制度建设。一是制定《黄贝街道社区自治制度》,制度详细规定了社区自治议事会组织、学习、值班、会议、协调、公示、评议制度,构筑起社区自治工作的“决策、执行、监督”体系,保障居民群众能直接参与社区自治工作;二是制定《黄贝街道生活小区自治组织成立指导意见》,加强对社区自治工作的指导。明确生活小区议事小组的人员组成、工作范围及工作职责,方便社区操作,促进社区居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三是结合实际,建立台账,实行“三本一箱一栏”。“三本”即会议记录本和跟踪落实情况记录本及来访登记本。由专人负责记录自治议事会会议内容,问题处理情况以及居民来访情况;“一箱”即民意箱,收集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提出的意见;“一栏”即公告栏,公开自治议事会讨论结果及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理情况。

二、打牢群众基础

在现代城市社会中,居民是居住地域关系而形成的人群的集合,但人群高度异质性,邻居的概念越来越淡,都市人习惯于关起门来过日子,住同一栋楼或同一个单元的居民互相不认识的情况还比较普遍。居民能否形成有效的自治群体,党的政策、政府的措施能否真正得以落实取得实效,关键就在于是否拥有良好的群众基础。群众基础好,社区自治工作就好开展,居民参与度就高,工作落实就到位。反之,就只能通过行政手段去强推,而且效果也不理想。因此,黄贝街道始终以增强居民参与意识,培养良好群众基础为目标,通过拓宽服务领域,打造社区服务平台,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第一,构建服务平台,切实方便群众。充分利用社区资源,设立社区邻里服务中心,为辖区家庭、老人、残疾人、下岗人员和其他各类群体提供无偿的各种社区服务。一是发放“互帮互助便民卡”。向辖区党员群众发出倡议,在居民中倡导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将社区自愿参加服务或有一定专长的党员或群众登记造册,并向每家每户发放印有服务电话的“互帮互助便民卡”,将临时代管小孩、代收邮件快递、临时看管宠物、陪孤独老人聊天、为心理问题居民减压等列入服务内容,有需要的居民可以随时打服务热

线求助,受到了社区居民的交口称赞。二是开办“四点半学校”。在孩子放学后提供免费的托管服务,有义务老师进行作业辅导,并且开办文化科普知识辅导站、青少年课外学习辅导园地等,受到了双职工的热烈欢迎。通过一系列细致务实的便民服务,增强了居民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促进了居民之间的相互沟通、互帮互助,构建了社区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三是建立了废品收购站。针对有些流动人员到小区收购废品带来的治安隐患问题,老年协会建立了废品收购站,一些老党员义务收购废品,所得收入作为社区歌唱班、舞蹈班、书画班及其他居民集体活动的活动经费。群防群治体系的建立,有力维护了社区安宁,显著增强了居民的安全感。

第二,活跃社区文化,丰富业余生活。为服务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乐”,在街道的支持下,各社区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并根据个人兴趣爱好的不同,分列了绘画组、棋牌组、乒乓球组等兴趣小组,安排活动场地,分时排版,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小组活动。同时,定期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区活动,为老人自娱自乐搭建平台,丰富了老年人的生活。

第三,开展与居民交朋友活动,做社区居民的“好听众”。怡景社区倡议并率先主动走进居民家中,与居民拉家常,及时了解群众生活、思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把所需解决的问题提出来。目前,街道要求机关及社区的每一名党员、干部和职工都要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朋友、为居民办实事,以此增强辖区干群关系,拉近党员群众的距离,为社区自治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群众基础。

三、抓好基层党建

在深入开展社区自治工作过程中,黄贝街道始终坚持党对社区自治的领导,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龙头带动作用,确保社区自治的正确方向。坚持以社区工作站为主体,积极动员和引导社区内的中介组织、市场组织和广大居民共同参与社区自治,充分发挥社区各类自治组织的积极作用。有效整合社区内党群组织、政府组织、中介组织、市场组织等相关资源,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动员不同利益群体和广大社区居民,通过社区自治协调委员会、党员会客厅、社区文体活动等形式参与到社区自治中来,营造共享共治的良好氛围。

第一,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建立“党代表工作室”。为使党代表在党代会闭会期间服务社区的活动制度化、经

常化,黄贝街道在碧波社区党委建立了“党代表工作室”。工作室有辖区的市、区两级党代表两名,联络员一名,每月第四周周五上午9:30——11:30接受居民反映问题。通过这一渠道,倾听民意,传达民声,解决民忧,并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带动党员参与社区建设,发挥党代表的先锋作用和党员的主体作用。党代表工作室成立以来,已经接待居民8人,收集民意8条,解决问题4件,向有关部门反映4件。

建立业委会党支部,为社区发展出谋划策。碧波社区的外贸大院住宅小区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各种设施严重老化,外墙残旧。大部分居民要求改造,但由于部分业主意见不统一导致改造工程无法进行。外贸大院业委会党支部成立后,支部委员牵头召开社区自治议事会,挨家挨户了解民意,对不同意改造的业主,耐心做好解释说服工作,过去对小区改造持两种不同意见的业主们终于统一了认识。目前,该小区的改造已按法定程序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一个和谐、整洁的小区将重现。今年以来,辖区在开展老旧住宅区业委会换届及新成立工作中,充分发挥自治议事会作用,得到居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

同乡村党支部融入社区,推进自治。一是当好“安全检查员”,提升社区生活环境。建立“安全生产分片包干”制度。利用老乡间易沟通、方便联系等特点,在黄贝岭村、罗芳村中逐家走访,查看老乡家中是否存在安全隐患、无证经营等问题,向其宣传法律法规,并积极劝导老乡进行整改,成效显著。在罗芳村74栋,75栋的出租屋内存在经营无牌无照的小加工作坊,设备简陋、制作工艺落后,严重污染环境,附近居民意见强烈。针对这一情况,同乡村党支部积极联系这些老乡,口宣身教,做老乡的思想更工作。通过努力,很多小加工作坊已经搬离或者改为住家。二是当好“信息采集员”,提升流动人口管理水平。建立“党员主动,带动群众”的信息采集制度。在同乡村党员的带动下,四川达州老乡主动填写人口信息采集表,并主动提供与自己相熟朋友的流动情况。一旦有老乡来深或者离深,及时将信息向党支部汇报,然后由党支部向出租屋管理部门反映。这一机制,不仅提高了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同时也大大提高了信息采集的准确率。截止5月17日,同乡村党支部已累计上门480户(罗芳村400户,黄贝岭村80户),人口信息1440余条。三是当好“矛盾调解员”,提升自我管理水平。建立“党员联系”制度。根据每位党员的居住地及工作时间情况,分时排班,制作党员联系卡并向老乡发放。当老乡遇到困难时,就可以按照联系卡上的电话找到党组织。这一举措,搭建起了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