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学》同步练习

10、儿童的模仿现象总是(由近及远 )的,模仿的基本趋势是从( 无意 )模仿到(有意 )模仿,从游戏的模仿到(生活实践 )的模仿,从(外部 )特征的模仿到(内部特质 )性内容的模仿。

11、时尚的形成经历了( 模仿 )、( 感染 )和( 从众 )等连锁反应,成为社会上一时的普遍行为。

12、时尚根据发展的过程,分为( 阵热 )、( 流行 )和( 时狂 )。 13、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文化态度)、(装饰)、(风度礼仪)和(生活行为)等几个方面。 14、舆论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问题的发生)、(引起议论)和(意见的归纳与综合)三个阶段。 二、 选择题

1、纳粹匪徒盲目效忠、滥杀无辜,这种现象一定程度上属于( A )。 A、服从 B、同化 C、遵从 D、从众

2、在群体压力作用下,采取与他人相同的行为,属于( A )。 A、遵从 B、模仿 C、感染 D、独立

3、多人在一起工作,效率反而降低了,这是( B )现象作用的结果。 A、社会助长作用 B、社会惰化 C、社会赞同 D、相互作用 4、群体成员遵从了群体的规则或规范时,群体会给予成员积极的( D ) A、诱导 B、承认 C、约束 D、强化

5、小王在班会上表示要参加志愿者,并积极报名参加活动,这种现象属于( B ) A、模仿 B、内心接受 C、简单服从 D、同化

6、一个顽皮的儿童只有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下才能完成作业的行为是( C )。 A、内心接受 B、同化 C、简单的服从 D、模仿

7、小孩因为用手去碰火炉被灼伤,从而再也不去碰火炉,这种现象是( B ) 。 A、强化 B、尝试性错误 C、恐惧反应 D、信息压力 8、“信息性压力”理论是由( B )提出的。

A、贝姆 B、费斯汀格和凯利 C、马斯洛和罗杰斯 D、谢利夫 9、最早研究自主运动效应对遵从行为影响的是( C ) A、阿希 B、雅各布斯 C、谢利夫 D、坎贝尔 10、阿希的实验程序的主要缺点是( A )。

A、不够经济 B、过于简单 C、被试复杂 D、不可重复 11、非遵从行为是一种( B )的社会现象。

A、个别 B、普遍 C、偶然 D、从众 12、“对抗理论”中个体不遵从行为产生的理由是( B )。 A、群体施加的压力 B、与生存有关的行为自由受到威胁 C、消极的暗示作用 D、团队的诱导效应 13、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 D )。 A、思想 B、动作 C、行动 D、情绪 14、在感染的发生中起制约作用的心理因素是( B ) A、道德感 B、理智感 C、激情 D、美感

15、个体模仿他人的行为的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 A )。 A、相同或相似 B、相反 C、有差异 D、相区别

16、时尚的特点不仅仅是时间性强,而且还在于它的变化方向的( B ) A、稳、快、新 B、新、奇、特 C、新、准、奇 D、快、怪、稳 17、社会生活规范主要是通过( D )来维护的。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舆论 C、道德体系 D、价值观念 18、舆论的形成主要是通过( D )的途径实现的。

A、风俗习惯的传递 B、信息的沟通 C、人际交往 D、权威引导 19、牢骚与社会舆论不同,它带有更大的( D ) A、理智性 B、道德性 C、冲动性 D、情绪性 20、服从于群体的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容易产生( D )

A、内心的接受 B、绝对的服从 C、真诚的服从 D、简单的服从 三、 判断题

1、 群体规范都是有明文规定的。( × ) 2、 遵从所来自的群体的压力可能是“真实的”,也可能是“想象的”。( √ )

25

3、 在群体活动中个体作出努力一般都会比单独完成时偏多。( × ) 4、 女子比男子更容易遵从。( × )

5、 大部分群体规范是非正式的、约定俗成的。( √ ) 6、 遵从行为的结果没有好与坏的区分。( √ ) 7、 社会要求所有的成员都必须采取一定形式的遵从。( √ ) 8、 群体压力并不能迫使个体改变其行为,并采取行动。( × ) 9、 遵从仅存在于人们行为的肤浅的表面水平。( × ) 10、人们个性当中的偏见不会对个体的遵从行为发生影响。( ×) 11、具有遵从特征的人在相同的情景下都会屈从群体的压力。( × )

12、群体对个体施加的压力使其遵从的两种形式是不会共同作用于同一个体的。( × ) 13、群体的分歧有损于群体成员对群体的遵从行为的发生。( √ ) 14、权威人物的存在不容易对个体的遵从行为发生影响。( × ) 15、具有非遵从行为的人对社会是有害的。( × ) 16、个体之间的感染行为中主要传递的是情绪。( √ ) 17、个体间情绪的感染是在环境的高压下产生的。( × ) 18、个体模仿他人行为的过程是个人社会化的手段。( √ ) 19、社会舆论是道德关系和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 。( √ ) 20、舆论的发生总是起源于社会上所发生的特殊事件或违反社会规范的特殊行为。( √ ) 21、牢骚常常是在与他人相互比较时产生的。( √ )

22、成千上万的人喜欢喝茶,你也喜欢喝茶,这是一种遵从行为。( × ) 23、在遵从行为的发生中,群体的信息压力和群体规范性社会压力,通常是共存的。(√ ) 24、牢骚的本质是社会舆论的表现。( √ ) 四、 名词解释

1、 去个性化 去个性化是指处在群体中的个体不是以个人的方式来行动而是溶化于

群体中,丧失个体可辨别的一种状态。群体中的去个性化程度将会极大地影响群体中遵从的程度。

2、 遵从 遵从是由于群体成员行为或信念上的改变,这种改变是真实的或想象的群体压

力的结果。

3、 社会助长作用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他人在场或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动效率的提高。 4、 感染 由榜样解除内心约束就是行为的感染。 5、 模仿 模仿就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

的行为活动。

6、 时尚 时尚又称时髦,指在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被大多数

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

7、 社会舆论 社会舆论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和社会问题公

开表达的一致意见,或者说是信息沟通后的一种共鸣。 8、 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或者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

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

9、 反模仿 反模仿是指个体观察了群体中其他人的行为后,采取了一种与他们对立的行

为,或者相反而极端的行为。 10、独立 独立是指个体对如何行动作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简单地对群体压力作出反应。 11、简单的服从 简单地服从是指个体保留他的个人观念而仅仅改变其公开行为。 12、内心接受 内心接受是指既在公开行为上又在私下态度上与群体相一致的行为。 13、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指群体所确立的行为标准。

14、社会助长 社会助长指他人在场或他人一起活动可以促进行动效率的提高。 五、 简答题

1、 时尚现象的表现形式有哪几种? 包括这样几种形式:

(1)文化态度,实际上是个体的价值观,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内容。

(2)装饰,包括个人装饰和家庭摆设等方面。 (3)风度礼仪,个体在环境中的外在形象。 (4)生活行为,包括语言和生活习惯等方面。

26

2、 研究偏离和独立的意义。

意义表现为:

非遵从行为是普遍的社会现象,历史上许多伟大的人物常常是非遵从的人,了解人们发生偏离行为的问题,有助于社会的安定、个人的幸福,具有正反两方面的意义。 3、 遵从行为中行为感染存在的前提条件有哪些?

主要包括四个前提条件:

(1) 观察者受到激励,想要以一定的方式行动;

(2)观察者知道如何完成这种行为,但是没有完成它; (3)观察者看到了一个榜样完成了这种行为; (4)观察了榜样之后,观察者完成这种行为。 4、 研究时尚有哪些现实意义?

其意义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代表着群体新思想、新价值和新行为方式的形式过程。 第二,有助于对时尚概念、特点,时尚文化的机制和规律的理解。 第三,有助于发展生产、调节市场需求的参考价值。 5、 人们的时尚现象有哪些特点?

主要包括这些方面的特点:

(1)包含内容广泛。从低到高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无处不在。

(2)表现方式独特。人们习惯于将标新立异作为时尚的表现,注重自身与他人的不同。 (3)变化的速度很快。时尚是一种短期现象,尤其是现代社会条件下,信息沟通的速度越来越快,使时尚的变化呈现短期化的特点。

(4)受崇拜对象影响。受个体崇拜心理的影响,崇拜对象的行为往往是个体的重要选择。

(5)时尚的象征作用,代表着个体某些方面的特色,是个人身份、地位、财产等方面的体现。

(6)时尚的层次。受个体的教育、文化、风俗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呈现差异性。 六、 论述题

举例说明社会对个人的影响。

社会对个人的影响表现在四个方面:

(1)社会舆论。社会舆论实质上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是众人对普遍关注的社会事件或社会问题公开表达的一种意见,如前段时间社会上对马家爵事件的讨论。

(2)牢骚现象。牢骚是舆论的一种情绪表现形式,当意见得不到采纳、某种状态得不到改善时,舆论就会转化为牢骚。

(3)社会风气。社会风气是指社会上或某个群体内,在一定时期和一定范围内相仿效和传播流行的观念、爱好、习惯、传统和行为。

(4)社会助长和社会情化。有时,与他人在一起能促进行为效率的提高;但也有在群体中,个体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情况出现。

第十章 利他行为

一、 填空题

1、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旁观者效应、(情景的模糊性 )及(榜样人物的作用 )。 2、利他行为 理论主要有:生物学理论、(社会规范理论 )和(学习和模仿理论 )。 3、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经常表现为( 依赖性 )、( 亲密关系和吸引力 )、 ( 类似性 )、( 责任 )。

4、利他行为的产生是由很多因素引起的。例如,人们的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个人信仰等等,都会影响人们的利他行为。单就社会规范来说,就有( 社会责任规范 )、( 互惠规范 )和(平等规范 )等会促进人们去帮助他人。 5、利他行为发生后,个体会感觉到愉快、自豪、骄傲、感到满足,这种现象称为(自我奖赏 )。 6、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的最后一个步骤称为( 执行助人行为 ),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可能的( 代价 )所影响。

7、利他行为不只是发生在( 紧急事态 )时,也表现在长期地承担(社会责任 )的行动中。 8、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理论认为利他行为受先天决定是(本能 )的表现,同时还指出

27

利他行为的目的是( 保存基因 )。

9、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中在解释基因判断的观点认为,个体是依据( 熟悉性 )和( 邻近性 )来推论基因的类似性。

10、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理论认为影响利他行为的社会规范主要包括(社会责任规范 )和( 回报规范 )两种。 二、 选择题

1、以下哪一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 A )

A、责任心 B、吸引力 C、类似性 D、依赖性

2、人们往往会先帮助熟悉的人,这是由于求助者的( B )导致。 A、依赖性 B、亲密关系 C、类似性 D、责任

3、心情好的时候更容易帮助人,这是助人者的( D )对利他行为的影响。 A、同情心 B、激情 C、责任心 D、心境 4、利他行为是指( D )

A、 一种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B、一种自觉自愿的、对别人有好处的行为 C、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行为

D、一种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5、以下哪种是利他行为的主要特征?( B)

A、以帮助他人为目的 B、不期望有精神或物质的奖励 C、自愿性 D、利他者可能会有损失

6、一个喝醉酒的人,突然摔倒在马路旁边无法爬起,此时经过的路人都不愿意帮助他,以下原因中哪种是最有可能的?( A )

A、 求助者对自己所处的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影响他人给予帮助与否的一个重要因素 B、 旁观者对他人陷入困境所应承担的责任是我们决定是否给予帮助的原因之一 C、 外貌有吸引力或者人品好的人更容易得到别人的帮助 D、 我们比较愿意帮助我们喜欢的人 7、“知恩图报”、“善有善报”是( B )表现。

A、社会价值观 B、回报规范 C、社会责任规范 D、伦理道德 8、利他行为具有( B )的特点。

A、排他性 B、自我牺牲性 C、目的性 D、复杂性 9、助人行为的认知决策过程可以分为( C )个步骤。

A、三 B、四 C、五 D、六

10、紧急事态发生时,由于他人在场,个体会抑制利他行为的现象我们称为( D ) A、情景的模糊性 B、情景效应 C、榜样的作用 D、旁观者效应 11、助人行为的决策过程理论是由( B )提出来的。

A、马斯洛 B、拉塔内(B.Latane)和达利(J.M.Darley) C、谢利夫(M.Sherif) D、班杜拉(A.Bandura) 12、以下哪项不是利他行为中求助者的特点( A )。

A、紧张性 B、依赖性 C、相似性 D、吸引力 13、利他行为的实质是( B )

A、个体的同情心 B、一种对处在需要帮助境地的人的一种反应 C、一种对他人的本能反应 D、个体社会责任的体现 14、在利他行为发生中人们首先喜欢帮助( C )的人。 A、性格软弱 B、距离近 C、熟悉 D、异性 15、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谢利夫(M.Sherif) B、威尔逊(E.O.Wilson) C、达利(J.M.Darley) D、班杜拉(A.Bandura)

16、利他行为理论中的生物学理论认为利他行为的目的是为了( C )

A、生存需要 B、发挥个体的创造性 C、保存基因 D、个体间的交流 17、个体本能行为的出现主要决定于( A )

A、遗传 B、学习 C、模仿 D、暗示

18、在没有外来奖赏的情况下,看到别人有困难时我们仍然会主动地对他人进行帮助,这种现象是受到( B )的影响。

A、回报规范 B、社会责任规范 C、社会强化作用 D、自我监督机制

28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