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2 比阻值计算表
K=2PF2/U 污泥含水比污泥固体浓度混凝剂用量布氏漏斗()过滤面积()面积平方()滤液粘度()真空压力()皿皿皿+值滤纸量滤纸滤饼湿重滤纸滤饼干重滤饼含水比% g/CM3 % s/cm6 CM CM2 CM2 g/CM·S g/CM2 S·CM 3单位体积滤液的固体量Tg2=n/m=b K ++比阻值 F2 F P d u g g % g g/CM3 S2/ g 实验三、混 凝
一、实验目的
(1)了解混凝的现象及过程,净水作用及影响混凝的主要冈素;
(2)确定混凝剂的最佳投加量及其相应的pH值。
二、实验原理
混凝是在废水中预先投加化学药剂来破坏胶体的稳定性,使废水中的胶体和
细小悬浮物聚集成具有可分离性的絮凝体,再加以分离除去的过程。它包括胶体悬浮物的脱稳和接着发生的使颗粒增加的凝聚作用。胶体微粒都带有电荷,它们间存在着静电斥力、胶体的布朗运动、胶粒表面的水化作用,从而使胶体颗粒保持分散的悬浮状态,即稳定性。投加不同的化学药剂能使胶体消除或降低电位,从而脱稳,脱稳的胶粒相互凝聚。另外,混凝剂水解后形成的高分子物质或直接加入水中的高分子物质一般具有链状结构,在胶粒与胶粒间起吸附架桥作用,使颗粒逐渐结大,形成粗大絮凝体。脱稳后的胶体,在一定的水力条件下,能形成较大的絮凝体,即矾花,形成矾花最佳的条件是要求pH值在等电离点或接近等电离点。同混凝剂的反应必须有足够的碱度,对于碱度不足的废水应投加NaC03、NaOH或石灰。在脱稳之后,凝聚促使矾花增大、以便使矾花随后能从水中去除。在凝聚阶段将近结束时,投加0.2—1.0mg/L长链阴离子或非离子聚合物,通过桥架吸附作用,有助于矾花的聚集和长大。
三、实验水样
(1)河水或自配水
(2)某种工业废水每组选一种水样进行实验
四、实验步骤:
1) 熟悉六联搅拌机的操作和设定。
2) 确定近似最小混凝剂量。近似最小混凝剂投量可以通过慢慢搅拌烧杯中
200ml水样,并且每次增加1ml的混凝剂投加量(用5ml移液管取)直到山现矾花为止。
3) 在六只烧杯中,各注入混合均匀的水样1000ml,将烧杯装入搅拌机上,注意
叶片在水中的相对位置应相同。
4) 根据水样的性质,选择各个烧杯的加药量,使其浓度变化为步骤3所确定浓
度的25%~200%,并投入药剂试管中准备投加。
5) 按混合搅拌转速(120~150r/min)开动搅拌器,并同时在各烧杯中倒入混凝
剂溶液,从倒入时刻开始计时,当预定的混合时间(1~2min)到达后,立即按预定的反应搅拌转速(25~40r/min),将搅拌机速度降低。在预定的反应时间到达后,即停止搅拌。
6) 反应搅拌开始后,就注意观察各个烧杯中有无矾花产生,矾花大小及松散密
实程度,并记录。
7) 搅拌过程完成后,停机,轻轻提起搅拌叶片(注意不要搅拌水样),进行静置
沉淀20分钟,注意矾花的沉淀情况。与此同时,再将第二组六个水样置搅拌机下。
8) 第一组六个水样,沉淀时间到达后,用吸管同时取出各烧杯中的上清液约
150mI,置于六个洗净的200ml烧杯中,测浊度及pH,并记录入下表中。从而确定最佳投药量及相应的pH值,或者推荐的投药量(水质虽非最佳,但从经济考虑已可满足生产的需要)及相应的pH值。
9) 如果所得结果不太理想而有必要调整pH值时,可在第9步所选定的投药量
的基础上进行不同pH值的实验,从而求得较好的pH值,配制一组各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