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

汉语是一种动词型语言

——试说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的类型差异

(作者为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教授、香港城市大学语言学专业哲学博士,文章来源:《世界汉语教学》)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汉语和英语在话语、句子、从句、短语、词法及儿童语言习得多个层面的比较,说明在类型上汉语是一种动词型或者说动词优先的语言,而英语是一种名词型或者说名词优先的语言,两者分别代表了两种在词类的语法优先度上相对立的语言类型。本文对这两类语言各自的其他类型特征做了初步归纳,并对动词型/名词型特征和其他类型特征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尝试性探讨。

【关键词】汉语/英语/动词型语言/名词型语言/类型学Chinese/English/verbylanguages/nounylanguages/typologyEEUU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Chineseasaverbylanguage:Ontypologicaldifferencesbetweenverbylanguagesandnounylanguages(本文标题英译)

△Bettercity,betterlife~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街头双语标语) ○ 引言:动词型语言和名词型语言

曾有人根据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类作品,认为汉语是名词更重要的语言,西语须要谓语才成句,汉语可以单靠名词成句。事实可能恰恰相反。从类型学上看,印欧语其实远比汉语更接近名词型(nouny)语言。仅就汉语与英语比,汉语明显接近动词型(verby)语言。汉语中动词的作用比英语中动词的作用更加

重要,反过来,汉语中名词的作用远不如英语中名词的作用重要。如本文正副标题分别使用了一个以动词为核心的小句和一个动宾短语,而它们的自然英译是一个名词性短语和一个介词短语,避免了动词性单位的使用。据我们初步了解,欧洲的印欧语多接近英语的情况,而汉藏语言等一些邻近语言较接近汉语的情况。确切的代表性尚需进一步考察。

上面所说的“作用重要”,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

1)在英语中只能或强烈倾向于用名词语充当的成分,在汉语中可以自由地用动词(及与动词同属谓词的形容词)充当。这一条可以简述为“英需名,汉可动”。

2)在英语中既可以由动词、也可以由名词或某种名词化成分充当的成分,在汉语中基本上只能由动词来充当。这里说的“名词化成分”包括由动词词根加名词化形态构成的单位。这一条可以简化为“英可名,汉需动”。

实际情况比这两条要复杂些。但反过来的情况,即“汉需名,英可动;汉可名,英需动”,确实很难存在。以上两种情况的存在,使汉语中由动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远比英语中由动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要多,而汉语中由名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远比英语中名词出演的舞台和节目要少。因此,我们说汉语(及它所代表的一些东方语言)是动词型语言,而英语(及它所代表的印欧语)是名词型语言。

除这两条外,还有些现象是英汉均为可名可动,但英比汉更倾向于名词,汉比英更倾向于动词。这里虽然没有刚性制约,但也为英语的名词型和汉语的动词型补充了一些助力。

本文所比较的对象,是汉语的名词对英语的名词,汉语的动词对英语的动词。这是更有可比性的参项。我们没有直接比较汉语内部名词和动词的重要性、英语内部名词和动词的重要性,因为一种语言内部两个词类功能差异很大,可比性比较差。但是,由于动词和名词的作用大小是互为消长的,所以跨语言的名对名、

动对动的对比,间接地反映了一种语言内部名词和动词的功能消长。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使用了名词型和动词型的名称。

名词和动词在两类语言中的功能差异,体现在语言的各个句法层级中,包括话语层面、句子层面、从句层面、短语层面、词法层面等。下面我们就以诸层面为纲,用实例展示汉英两语动词型和名词型的类型差异。最后进行初步的总结和解释。

一 话语层面

本节讨论动词性单位和名词性单位在话语中的成句能力。人类语言典型的句子结构都以谓语动

>>展开全文<<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