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复习题及答案

生物化学复习题1

一、名词解释

1、氨基酸的等电点:当调节氨基酸溶液的pH值,使氨基酸分子上的-NH3+基和-COO-基的解离度完全相等时,即氨基酸所带净电荷为零,在电场中既不向阴极移动也不向阳极移动,此

时氨基酸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是指蛋白质多肽链本身的折叠和盘绕方式。包括α-螺旋、β-折叠、β-转角和自由回转等结构。 3、蛋白质的变性作用:天然蛋白质因受物理的或化学的因素影响,其分子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律性结构发生变化,致使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都有所改变,但并不导致蛋白质

一级结构的破坏,这种现象称变性作用 4、蛋白质的别构作用: 蛋白质分子在实现其功能的过程中,其构象发生改变,并引起性

质和功能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别构现象。 5、盐析:加入大量盐使蛋白质沉淀析出的现象,称盐析。 6、核酸的变性:核酸变性指双螺旋区氢键断裂,空间结构破坏,形成单链无规线团状态的

过程。变性只涉及次级键的变化。 7、增色效应: 核酸变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增加的现象,称增色效应。 8、减色效应: 核酸复性后,260nm处紫外吸收值明显减少的现象,称减色效应。 9、解链温度: 核酸变性时,紫外吸收的增加量达最大增量一半时的温度值称熔解温度(Tm)。 10、分子杂交: 在退火条件下,不同来源的DNA互补区形成双链,或DNA单链和RNA链

的互补区形成DNA-RNA杂合双链的过程称分子杂交。 11、酶的活性部位: 活性部位(或称活性中心)是指酶分子中直接和底物结合,并和酶催化

作用直接有关的部位。 12、寡聚酶: 由几个或多个亚基组成的酶称为寡聚酶。 13、酶的最适pH: 酶表现最大活力时的pH称为酶的最适pH。 14、同工酶: 具有不同分子形式但却催化相同的化学反应的一组酶称为同工酶。 15、必需基团: 酶分子有些基团若经化学修饰(如氧化、还原,酶化、烷化等)使其改变,

则酶的活性丧失,这些基团即称为必需基团。 16、单体酶: 只有一条肽链的酶称为单体酶。 17、别构酶: 生物体内有许多酶也具有类似血红蛋白那样的别构现象。这种酶称为别构酶。 18、辅酶: 是酶的辅助因子中的一类,其化学本质是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与酶蛋白结合得相对较松,用透析法可以除去,其作用是作为电子、原子或某些基团的载体参与并促进反应。

19、辅基: 通常把那些与酶蛋白结合比较紧的,用透析法不易除去的小分子物质称为辅基。

20、酶原的激活: 某些酶,特别是一些与消化作用有关的酶,在最初合成和分泌时,没有

催化活性。这种没有活性的酶的前体称为酶原。 21、生物氧化: 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氧化称为生物氧化。 22、呼吸链: 代谢物上的氢原子被脱氢酶激活脱落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最后传递给

被激活的氧分子,而生成水的全部体系称呼吸链。 23、P/O比值: P/O比值是指每消耗一摩尔氧原子所消耗无机磷酸的摩尔数。 24、底物水平磷酸化作用: 底物水平磷酸化是在被氧化的底物上发生磷酸化作用。即底物被氧化的过程中,形成了某些高能磷酸化合物的中间产物,通过酶的作用可使ADP生成ATP。 25、氧化磷酸化:伴随着放能的氧化作用而进行的磷酸化作用。

26、糖的有氧氧化: 在有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最后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为水和二

氧化碳的过程。 27、糖酵解(作用):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糖原)经酵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28、三羧酸循环: 乙酰辅酶A的乙酰基部分是通过一种循环,在有氧条件下被彻底氧化为CO2和H2O的。这种循环称为三羧酸循环,也称柠檬酸循环。它不仅是糖的有氧分解代谢的

途径,也是机体内一切有机物的碳链骨架氧化成CO2的必经途径。 29、糖原异生作用: 非糖物质如甘油。丙酮酸,乳酸以及某些氨基酸等能在肝脏中转变为

糖原,称糖原异生作用。 30、乙醛酸循环:存在于植物及微生物体内的一种利用乙酸(乙酰CoA)净合成琥珀酸的循

环,因乙醛酸是关键重要中间代谢物,故称乙醛酸循环。 31、必需脂肪酸:动物或人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叫必需脂肪酸。 32、酮体: 在肝脏中脂肪酸的氧化不彻底所形成的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统称为酮体。

33、酮血症:肝脏产生的酮体,超过了肝外组织氧化能力,致使血液中呈现过量酮体的病症

叫酮血症。 34、脂肪动员:人体在饥饿状态时,体内贮存的脂肪,经脂肪酶的催化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并进一步氧化分解成CO2水并产生能量的过程叫脂肪动员。 35、β-氧化: 动物体内在进行脂肪酸降解时,是逐步将碳原子成对地从脂肪酸链上切下,

生成乙酰辅酶A和比原脂肪酸少两个碳原子的脂酰辅酶A的反应过程。 36、转氨基作用: 一种α-氨基酸的氨基可以转移到α-酮酸上,从而生成相应的一分子α-酮酸和一分子α-氨基酸,这种作用称转氨基作用,也称氨基移换作用。 37、氧化脱氨基作用:α-氨基酸在酶的催化下氧化生成α-酮酸,此时消耗氧并产生氨,此

过程称氧化脱氨基作用。 38、联合脱氨基作用: 转氨基作用与氧化脱氨基作用相配合进行的一类脱除氨基的作用方

式叫联合脱氨基作用 39、必需氨基酸: 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人体的需要,必需的从食物获取的氨基

酸,称为必需氨基酸。 40、一碳单位: 就是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团。 41、多核糖体: 一个mRNA分子与一定数目的单个核糖体聚合,构成的念珠状复合体,叫多

核糖体。 42、翻译: 根据mRNA分子上每三个相毗邻的核苷酸决定一个氨基酸的规则,生物体内合

成具有特定氨基酸序列的肽链的过程称为翻译。 43、P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肽基连接的部位称为肽基部位,简称P部位 44、A部位: 核糖体大亚基上,氨酰tRNA进入的部位称为氨酰基部位即A部位。 45、遗传密码: 指mRNA中核苷酸序列与蛋白质中氨基酸序列的关系。 46、诱导生成作用: 某些物质(诱导物)能促进细胞内酶的生成,这种作用叫做酶的诱导

生成作用。 47、诱导酶: 是指细胞中正常时没有或只有很少量,但在诱导的过程中,由于诱导物的作

用而有可观的量被合成的酶叫诱导酶。 48、阻遏作用: 某些代谢产物能阻止细胞内某种酶的生成。这种作用叫阻遏作用。 49、激素: 激素是由多细胞生物(植物、无脊椎与脊椎动物)的特殊细胞所合成,并经体

液运送到其他部位显示特殊生理活性的微量化学物质。 50、操纵子:是DNA分子中的特殊区域,该区域包含一个操纵基因、一群功能相关的结构基

因,以及在调节基因和操纵基因之间专管转录起始的起动基因。

51、顺式作用元件: 基因转录的顺式作用元件包活启动子(promotor)和增强子(enhancer)

两种特异性DNA调控序列。 52、反式作用因子: 基因调控的反式作用因子主要是各种蛋白质调控因子,这些蛋白质调

控因子一般都具有不同的功能结构域。 二、是非题

(√)1、变性的蛋白质不一定沉淀,沉淀的蛋白质不一定变性。 (×)2、变性蛋白质溶解度降低是因为蛋白质分子的电荷被中和,表面的水化膜被破坏引起的。 (×)3、变性的蛋白质会沉淀和凝固。

(×)4、蛋白质分子中所有的氨基酸(Gly除外)都是右旋的。 (×)5、蛋白质发生别构作用后,其生物活性和生理功能丧失。 (√)6、蛋白质分子中所有氨基酸(除Gly外)都是L构型。 (×)7、纸电泳分离氨基酸是根据它们的极性性质。

(×)8、蛋白质的变性是由于肽键的断裂引起高级结构的变化所致。

(×)9、双缩脲反应是测试多肽和蛋白质的一种方法,所以,凡是能发生双缩脲反应的物质必为多肽或蛋白质。

(×)10、所有的DNA均为线状双螺旋结构。

(×)11、几乎所有的tRNA都有三叶草型的三级结构。

(×)12、几乎所有的rRNA的二级结构都是三叶草型叶型结构。 (×)13、几乎所有的tRNA都有倒L型的二级结构。 (√)14、几乎所有的tRNA都具有倒L型的三级结构。 (×)15、变性必定伴随着DNA分子中共价键的断裂。 (×)16、在Tm时,DNA双链中所有G-C碱基对都消失。 (√)17、类病毒是不含蛋白质的RNA分子。

(×)18、核酸和蛋白质不同,不是两性电解质,不能进行电泳。 (√)19、真核细胞中有些结构基因是不连续的,即为断裂基因。 (×)20、酶原的激活只涉及到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变化。 (√)21、增加底物浓度可以抵消竞争性抑制作用。 (×)22、酶的最适温度是酶的特征性常数。

(√)23、当[S] 》Km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24、当[S] 》Km时,酶促反应速度与[S]成正比。 (√)25、当[S] 》[Et]时,酶促反应速度与[Et]成正比。 (√)26、酶的活性部位都位于酶分子表面,呈裂缝状。 (√)27、碘乙酸可抑制巯基酶。

(×)28、测定酶活力时,底物浓度不必大于酶的浓度。 (×)29、同工酶是一组结构和功能均相同的酶。

(√)30、对于结合蛋白酶而言,全酶=酶蛋白+辅助因子。

(×)31、如果加入足够的底物,即使在非竞争性抑制剂存在下,酶促反应速度也能达到正常的Vmax。

(×)32、酶原的激活只涉及到蛋白质三级结构的变化。

(√)33、当底物浓度很大时,酶促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

(×)34、在有竞争性抑制剂存在时,增加底物浓度难以消除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 (×)35、酶的必需基团全部位于酶的活性部位。 (√)36、米氏常数Km是当v=Vmax/2时的底物浓度。 (×)37、如果[S]增加一倍,用双倒数作图法所得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降低到原来的二分之一。

(×)38、在有不可逆抑制剂存在的情况下,增加底物浓度可以使酶促反应速度达到正常Vmax。 (×)39、膜外侧pH值比线粒体基质中的pH值高。

(×)40、在生物体内,NADH和NADPH的生理生化作用是相同的。

(√)41、细胞质中的NADH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内氧化,而NADH上的电子可通过穿梭作用进入电子传递链。

(√)42、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43、CO对呼吸链的抑制作用是由于它对细胞色素氧化酶而不是对NADH脱氢酶产生抑制。 (√)44、CO影响氧化磷酸化的机理在于它影响电子在细胞色素aa3与O2之间的传递。 (√)45、辅酶Q不是蛋白质,是有传递氢原子功能的醌类化合物。 (×)46、解偶联剂可抑制呼吸链的电子传递。

(√)47、生物体中ATP的主要来源是通过氧化磷酸化而产生。 (√)48、在真核生物细胞内,呼吸链存在于线粒体内膜上。

(√)49、生物化学中一般将水解时释放5000 Cal/mol 以上自由能的键称为高能键 (√)50、糖酵解反应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

(×)51、1mol葡萄糖经糖酵解过程可在体内产生3molATP。 (×)52、三羧酸循环中的酶(系)均存在于细胞质膜上。 (×)53、参与三羧酸循环的酶全部位于线粒体基质中。

(√)54、糖酵解的生理意义主要是:在缺氧的条件下为生物体提供能量。 (×)55、丙酮酸脱羧酶在糖酵解和糖异生作用中都起作用。

(√)56、由于大量NADH+H╋存在,虽然有足够的O2,但仍然有乳酸生成。

(√)57、由于生物进化的结果,与EMP途径不同,TCA 循环只能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 (×)58、脂肪酸的的β-氧化过程是在线粒体内进行,脂肪酸β-氧化所需要的五种酶全在线粒体内。

(√)59、乙酰CoA是脂肪酸β-氧化的终产物,也是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原料。 (×)60、脂肪主要是作为生物膜结构的主要原料。

(×)61、磷脂的生物学功能主要是在生物体内氧化供能。

(×)62、只有含偶数碳原子的脂肪酸在发生β-氧化时才能生成乙酰辅酶A。 (√)63、动物体内催化β-氧化的酶分布于线粒体基质中,而长链脂肪酸的激活在线粒体外进行,所产生的脂酰CoA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

(×)64、从乙酰CoA合成一摩尔软脂酸,必须消耗相当于8摩尔ATP水解成ADP所释放出的能量。

(×)65、脂肪酸从头合成时需要NADH+H╋作为还原反应的供氢体。 (×)66、人和动物都可以从食物中获得胆固醇, 如果食物胆固醇量不足, 人体就会出现胆固醇不足。

(√)67、食物中的蛋白质在动物消化道中,要通过一系列酶的联合作用才被水解成氨基酸。 (√)68、氨基酸的共同代谢包括脱氨基作用和脱羧基作用两个方面。

(√)69、转氨酶的种类虽多,但其辅酶只有一种,即磷酸吡哆醛,它是维生素B6的磷酸酯。 (√)70、氨基酸脱羧酶的专一性很高,除个别脱羧酶外,一种氨基酸脱羧酶一般只对一种氨基酸起脱羧作用。

(√)71、除Lys、Thr外,其余组成蛋白质的α-氨基酸都可参与转氨基作用。 (√)72、氨基酸脱羧反应除His外均需要磷酸吡哆醛作辅酶。 (×)73、肾脏是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

(×)74、Met为必需氨基酸,动物和植物都不能合成,但微生物能合成。

(√)75、氨基酸代谢库中的氨基酸大部分用于合成蛋白质,一部分可以作为能源。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