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守国之道毕备矣。(《韩非子?守道》) 21. 治天下之大器举在此。(《荀子?儒效》)
22. 使天下咸安土乐业,亡有动摇之心。(《汉书?元帝纪》) 23.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24. 庶民农工商贾,率亦岁万息二千,百万之家则二十万。(《史记?货殖列传》) 25. 匈奴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其老弱及羸畜。(《史记?刘敬传》) 26.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实不可得。(《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7. 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孟子?梁惠王下》) 28. 孔子之仕,不为行道,徒求食也。(《论衡?问孔》) 29. 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以久处。(《庄子?天运》) 30.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礼记?礼运》) 31. 孔璋章表殊健,微为繁富。(曹丕《与吴质书》) 3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战国策?赵策》)
33. 孝公既见卫鞅,语事良久。(《史记?商君列传》) 34. 言之大甘,其中必苦。(《国语?晋语》)
35. 今予病少痊,予又且复游于六合之外。(《庄子?徐无鬼》)
36.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者观蛟龙。(《论衡?别通》) 37. 然战国之权变,亦有可颇采者,何必上古。(《史记?六国年表序》) 38. 今天下弥衰,圣王之道废绝。(《吕氏春秋?听言》) 39. 自是鲁人轻晋币,而益敬其使。(《左传?襄公十四年》) 40. 夫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吕氏春秋?尽数》)
41. 人君好治宫室,大营坟墓,赋敛兹重。(《汉书?五行志下》) 42. 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43.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战国策?赵策》)
9
44. 微杀大夫谓之盗。(《谷梁传?哀公四年》)
45. 君弟重射,臣能令君胜。(《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46.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47. 其后,秦稍蚕食魏。(《史记?魏公子列传》) 48. 赵豹、平原君数欺弄寡人。(《战国策?赵策》) 49. 大将军奇其才,累召不应。(《后汉书?张衡列传》)
50. (姜氏)爱公叔段,欲立之,亟请于武公。公弗许。(《左传?隐公元年》) 51. 吾仍见上,上甚聪明,但拥蔽于左右耳。(《后汉书?盖勋传》) 九.指出下列句中的介词并说明其作用: (一)于
1. 国人作乱,厉王出奔于彘。(《史记?晋世家》)
2.宋祖生于丁亥,而建国于庚申。(《南村辍耕录?正统辨》) 3.告纣之罪于天及殷民。(《史记?鲁周公世家》) 4.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 5.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二)以
1.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论语?卫灵公》) 2.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史记?李斯列传》) 3. 古之君子进人以礼,退人以礼。(《世说新语?方正》) 4. 齐使者如梁,孙膑以刑徒阴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5. 赏以春夏,刑以秋冬。(《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6.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孟子?滕文公上》) 7. 纣以其大得人心而恶之。(《韩非子?难二》) (三)为
10
1. 今王事高祖甚恭,而高祖无礼,请为王杀之。(《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2. 为道不为己,故逢患而不恶;为民不为名,故蒙谤而不避。(《论衡?问孔》)
3.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汹汹也辍行。(《荀子?天论》) 4. 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韩非子?难势》)
5. 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说苑?奉使》) (四)因
1. 因其富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