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补充资料
一、 鹬蚌相争①
【原文】:蚌②方出曝③,而鹬④啄其肉。蚌合而钳⑤其喙⑥。 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⑦有死蚌。” 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⑧,明日不出,即有死鹬。” 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擒⑨之。 ——选自《战国策》 【注释】∶ ①选自《战国策》。②蚌(bàng):生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有两扇椭圆形硬壳,可以开合。③曝(pù):晒,这里指蚌上河滩晒太阳。④鹬(yù);鸟名,常在水边捕吃鱼、虫、贝类。⑤钳(qián):夹住。⑥喙:鸟类的嘴。⑦即:就。⑧不出:指鹬的嘴拔不出。⑨擒:抓住。
【译文】∶ 河蚌刚刚爬上河滩张开壳儿晒太阳,一只鹬鸟扑过来啄它的肉。蚌灵敏地合扰自己坚硬的壳,把鹬鸟尖尖的长嘴紧紧夹住。鹬对蚌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晒死。”蚌也对鹬说:“你的嘴今天拔不出,明天拔不出,你就要渴死饿了!”鹬和蚌谁也不肯让谁。结果都被渔夫毫不费力地抓住了。
二、 寇准虚心求教
【原文】:初,张咏在成都,闻准①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②供帐,大为具待③。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④不可不读也。”准
莫谕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选自《宋史·寇准传》)
【注释】∶ ①准:寇准,北宋政治家,景德元年任宰相。 ②严:敬重。③具待:具,备办;待,接待。 ④《霍光传》:载《汉书》,传末有“然光不学无术,暗于大理”之语。
【译文】∶当初,张咏在成都(作官),听说寇准被拜为宰相,(就)对他的同僚们说:“寇准是个奇材,(只)可惜学术方面(有些)不足啊。”等到寇
1
准出任陕西地方官,张咏(也)正好被罢官从成都还乡,寇准非常敬重地供设帷帐,并准备了盛大的接待仪式。张将要离去,寇准送他到市郊,问道:“(先生)有什么话要教导寇准吗?”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您)不可不读啊。”寇准并不明白他的用意,回来以后,拿出那《霍光传》读它,到“不学无术”一句,笑着说:“这是张公教导我啊。”
三、 铁杵磨针
【原文】:磨针溪,在眉州(眉州:今四川眉山一带。)象耳山下。世传(世传:世代相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媪:年老的妇人)方磨铁杵(杵:棒槌),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感其意:被老媪的言行所感动),还(还:返回)卒业(卒业:完成学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选自宋·祝穆《方舆胜览》
【译文】: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四、 楚 人 学 舟
【原文】: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旋②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遂遮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犯④大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译文】∶楚地有个学习驾船的人,他(在)开始(的时候)折返、旋转、快、慢,完全听从船师傅的话。于是在江中岛屿之间小试(身手),所做的没有不
2
得心应手的,便以为学全了驾船的技术。马上谢别了船师,击鼓(古人大概是靠击鼓来发布号令的吧)快进,立即就遇上大的危险,就四处张望吓破了胆,桨坠(江)舵失去操控。然而这今天的危急,不就是前面的得意(所造成的)吗?
五、 鹤立鸡群
【原文】:嵇绍,字延祖,魏中散大夫康①之子也。十岁而孤②,事母孝谨以③父得罪,靖④居私门。山涛⑤领选,启(启:陈述)武帝(武帝:晋武帝司马炎)曰:“《康诰》⑥有言:‘父子罪不相及。’嵇绍贤,侔隙缺⑦宜加旌命⑧,请为秘书郎。(主管文书的官)”帝谓涛曰:“如卿所言,乃(乃:就)堪为丞,何但(但:只)郎也。“乃发诏征(征:征召,征聘)之,起家(起家:被征召出任官职)为秘书丞。绍始入洛,或(或:有的人)谓王戎(王戎:“竹林七贤”之一)曰:“昨于稠人(稠人:人群)中始见嵇绍,昂昂然如野鹤之在鸡群。”戎曰:“君复未见其父耳。”(君复未见其父耳:你还没有见过他的父亲呢,言外之意是嵇康比嵇绍强) ——选自房玄龄等编撰《晋书·嵇绍传》 【注释】∶①康:嵇康,三国时魏国文学家,音乐家,为“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齐名。因声言“非汤武而博周孔”,且不满当时掌管政权的司马氏集团,遭钟会构陷,为司马昭所杀。②孤:成为孤儿。③以:因为。④靖:通“静”⑤ 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与嵇康交游,做了大官之后,想引荐嵇康,康致书与之绝交⑥康诰:《尚书》中的一篇。诰,古代一种训试勉励的文告。⑦侔隙缺:等候官司职有所空缺。侔,通“俟”,等候。隙缺,出缺,缺员。⑧宜加旌命:应当给予表彰任用。
【译文】:嵇绍,字延祖,曹魏中散大夫嵇康之子。十岁时失去父亲,奉养母亲孝顺慎重。武帝下诏书征用他,离家做秘书丞。嵇绍刚到洛阳,有人告诉王戎说:“昨日在人群中曾见到嵇绍,看他气宇轩昂,恰如野鹤立在鸡群中。”王戎说:“你还未见过他父亲呢。”
六、 郑人买履
3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返归取之。及返,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选自《韩非子》
【注释】∶履:音吕,革履,就是鞋子。度;音夺,忖度,这里作动词用,即计算、测量的意思。后面的度字,音杜,作名词用,就是尺子。之:文言代名词,这里指量好的尺码。坐:同座,就是座位,这里指椅子、凳子一类的家具。操:操持,带上、拿着的意思。罢:罢了,完结的意思,这里指集市已经解散。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的意思。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在家里拿根绳子量好自己脚的尺寸,就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他到集市上去,却忘了带上量好的尺寸。他已经选好了一双鞋,想比比大小,发现量好尺寸的绳子忘记带来了,于是又急忙赶回家去取。等他带着绳子跑回来时,集市已散,他最终没能买到鞋。别人知道后对他说:“为什么不用你自己的脚试一试呢?”他固执地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七、 北人学没
【原文】:南方多没人(没人:潜水的人。没,潜入水中。),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没矣。夫没者岂苟然(苟然:偶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故凡不学而务求道,皆北方之学没者也。
【译文】∶南方有许多会潜水的人,因为每天都和水打交道,七岁就能趟水,十岁就会凫水,十五岁就会潜水了。潜水难道很简单吗?一定是懂得了潜水的方法。每天和水打交道,则十五岁就掌握了方法;生下来不会游水,虽然强壮,看见船也害怕。所以北方有勇敢的人,问会潜水的人,学习他如何潜水,用他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