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中国园林史资料集(全)

中国古典园林史 一、园林的含义

二、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三、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四、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主要是以世界文化体系为划分标准。 按照这个标准,将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为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伊斯兰园林、中国园林

文化体系的主要影响因素:

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其中以种族、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 园林的含义

“园林”一词的历史沿革

西晋张翰《杂诗》中有:

“暮春和气应,白日照园林;” “青条若总翠,黄花如散金;……”

东晋陶渊明《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中的诗句: “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

唐代诗人亦多用“园林”,但泛称私家建造的宅园,一直到明清还不是专有名词。仅指称城市中私家建筑的宅园名词就很多,如宅园、园宅、园池、园圃、池亭、林亭、园亭等。

“园林”一词成为专有名词(主要用来指称私家宅园)则是明末造园家计成第一部造园学专著《园冶》。 《兴造论》:“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1.建筑学家 童寯(1900—1983)《江南园林志》

园之布局,虽变幻无尽,而其最简单需要,实全含于園之内

園:图解:“口”—围墙,“土”—形似屋宇平面可代表亭、榭,“口”—字居中为池,“衣”—在形似石似树。 2.造园学家 陈植(1899—1989)《长物志校注》

在建筑周围,布置景物,配植花木所构成的幽美环境,谓之“园林”。亦称“园亭”、“园庭”或“林园”,即造园学上所称“庭园”。 3.陈从周 《说园》

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之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4.孙筱祥 《园林艺术及园林设计》

园林是由地形地貌与水体、建筑构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综合组成一统体。

5.彭一刚《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从“园”与“庭”或“院”区别如下所说:

园“以人工的方法或种植花木,或堆山叠石,或引水开他,或综合引用以上各种手段的组景造景,从而具有观赏方面的意义,简言之就是赋予景观价值。而庭或院间或也点缀一点花木、山石,但究竟还不是以构成为独立的景观。由此看来,凡园都必须有景可观,而没有景观意义的空间院落,规模更大,也不能当作园来看待。” 6、《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规)

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林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类型 1、按隶属关系分 主流园林

1)皇家园林:皇室、苑、宫苑、苑囿、御苑等

2)私家园林:园亭、园地、池宫、山池、别业、山庄等 3)寺观园林:佛寺、道观 非主流园林

1)衙署园林\\\\\\\\\\2)公馆园林\\\\\\\\\\\\\\\\\\3)书院园林\\\\\\\\\\\\\\4)茶楼酒肆\\\\\\\\\\\\\\\\\\\\5)祠堂园林 \\\\\\\\\\\\\\\\ 2、按地方风格

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4)西域园林\\\\\\\\\\\\\\\\5)巴蜀园林 3.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自然式\\\\\\\\\\\\规则式

4、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按隶属关系分

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这三大类型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 皇家园林

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私有,古籍里称为苑、苑圃、宫苑、御苑、御园等的,都可以归属于这个类型。 皇家园林按其不同的使用情况又有大内御苑(紫禁城御花园)、行宫御苑(静宜园)、离宫御苑(承德避暑山庄 )之分 。 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属于民间的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古籍里面称园、园亭、园墅、地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的,大抵都可以归入这个类型。

私家园林无论在内容或形式方面都表现出许多不同于皇家园林之处。 苏州古典园林

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世纪全盛时期,苏州城内有大小园林将近200处。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和留园分别代表着宋、元、明、清四个朝代的艺术风格,被称为苏州“四大名园” 。 1997年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和网师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1年沧浪亭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即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讲究内部庭院的绿化,多有以栽培名贵花木而闻名于世的。

郊野的寺、观大多修建在风景优美的地带,周围向来不许伐木采薪。因而古木参天、绿树成荫,再配以小桥流水或少许亭榭的点缀,又形成寺、观外围的园林化环境。正因为这类寺、观园林及其内外环境的雅致幽静而成为“寺观园林”。 非主流园林

衙署园林\\公馆园林\\\\书院园林\\\\茶楼酒肆\\\\祠堂园林 按地方风格

1)江南园林\\\\\\2)北方园林\\\\\\\\3)岭南园林\\\\\\\\\\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号称粤中四大

名园 \\\\\\\\\\\\4)西域园林 西藏罗布林卡\\\\\\\\\\\\\\\\\\\\\\\\5)巴蜀园林 四川三苏祠 按园林布置形式分 1)自然式

北京颐和园、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佛山梁园;东莞可园等。 2)规则式

清北京御花园,慈宁宫花园,陵园如明十三陵。 按园林基址和开发方式分 人工山水园\\\\\\\\\\\\\\\\天然山水园

人工山水园:即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之内。 园林实例:苏州网师园

该园占地0.4公顷,誉为是小园之极致,是“以少胜多”的典范 。 天然山水园:

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水园、山地园和水景园等。

兴造天然山水园的关键在于选择基址,如果选址恰当,则能以少量的花费而获得远胜于人工山水园的天然风景之真趣。 园林实例:扬州瘦西湖 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分期 生成期——殷周秦汉 转折期——魏晋南北朝 全盛期——隋唐 成熟期——宋、清初

成熟后期——清中叶、清末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本于自然、而于自然---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山、水、植物乃是构成自然风景的基本要素,当然也是风景式园林的构景要素。但中国古典园林绝非简单地模仿这些构景要素的原始状态,而是有意识地加以改造、调整、加工、剪裁,从而表现一个精练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园冶》

(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①法国的规整式园林、英国的风景式园林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前者接古典建筑的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分离状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与自然美对立起来,以建筑控制一切,退避三舍。 特点:以单体取胜,材料以石材为主。 ②中国古典园林中,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其他造园要素有机地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如《园冶》:“轩楹高爽,窗户虚邻,纳千顷之汪洋,收回时之烂漫。”

利用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通透、流动的可能性,把建筑物的小空间和自然界的大空间沟通起来。 (三)诗画的情趣-----文学与绘画→时空的综合艺术→园林 ↓ ↓ 静态 动态 钱泳的说:“造园如作诗文,必使曲折有法,前后呼应,最忌堆砌,方称佳构。” 运用景名、匾额、楹联等文学手段对园景作直接的点题。 画意

“以画入园,因画成景”的传统。

凡属风景式园林都或多或少地具有“画意”,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绘画的原则。 江南的私家园林,其淡雅的韵致有如水墨渲染画。

园林的植物配植,务求其在姿态和线条方面既显示自然天成之美,也要表现出绘画的意趣。讲究体态潇洒、色香清隽。 (四)意境的涵蕴----“意境”(spatial imagery)是中国美学思想所独具的一个范畴,在中国古典美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境”和“境界”,自魏晋至唐是佛经中普遍词汇

佛教中“境”和“境界”就是唯心佛性论把一切都归结于自心的理境界。 “在生命中求超越,在有限中求无限,是禅宗的根本特征”。

禅宗不仅对中国艺术和‘意境’的诞生有着极深刻的影响,对日本建筑和庭园艺术的影响也很大。 意:主观的理念、感情

→综合→意境 境:客观的生活、景物 王国维《人间词语》“境非独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意境的表达方式:

1、藉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够摹拟于咫尺之间。“一拳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重”→移情联想 2、预先设定一个主题,然后借助广泛山水、花木、建筑所构成的物境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 主题往往是古人的文学艺术创作

神话传说\\\\\\\\\\\\\\\\\\\\\\ 遗闻轶事\\\\\\\\\\\\ 历史典故\\\\\\\\ 风景名胜摹拟 3、在园林建成后根据现成物境的特征拟出“文字”的“点题” →景题、匾、联、刻石(飞来石,天都峰)等 如《红楼梦》第十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①运用文字信号表达如“范成大” ②匾题和对联

③感观方面:佛家认为人有眼、耳鼻、舌、身五根,所以能够认识色、声、音、味、触五境之外,还有法境→“悟”就是领会或想象,前面讲的诗情,后讲画意。 听觉,《园冶》“萧寺可以卜邻,梵音到耳;紫气青霞,鹤声送来枕上”。留园闻木樨香。 拙政园 远香堂 周敦颐 咏莲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听留馆 李商隐 留得残荷听雨声

第二章园林的生成期

生成期即中国古典园林从萌芽、产生而逐渐成长的时期,这时期的园林发展虽然尚处在比较幼稚的初级阶段,园林的发展极慢,但经历了奴隶社会末期和封建社会初期的一千二百多年的漫长岁月,相当于殷、周、秦、汉四个朝代(BC11世纪——AD220

年)

历史背景

氏族社会晚期(私有制萌芽,出现阶级分化) 夏(奴隶制国家诞生)

商(进一步发展奴隶制,生产力较前大为提高,后期又称为“殷”) 周(最大奴隶制国家,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春秋战国(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兴起,铁工具普遍使用,生产力提高,出现学术上“百家争鸣”) 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郡县制,统一文字,度量衡,尊崇法家) 西汉(巩固封建制的地主小农经济,强化官僚机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东汉(地方豪族势力强大,外戚与宦官之间进行斗争)

生成期发展状况概述

殷、周 →初始阶段

贵族园林相当于皇家园林的前身,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秦、西汉 →重要阶段

出现了皇家园林这个园林类型,它的“宫”、“苑”两个类别对后世的宫廷造园的影响极大 东汉→过渡阶段

生成期园林总体特征概述

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建筑与其他三个造园要素并无密切关系,园林总体规划比较粗放,谈不上设计经营 审美意识尚处于低层次,造园活动并未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 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

园林的源头(物质因素)

中国古典园林的雏形产生于囿与台的结合(公元前11世纪,也就是奴隶社会后期的殷末周初) 囿

殷代的帝王、贵族奴隶主的大规模狩猎→“田猎” →集中圈养→“囿”(因此囿起源于狩猎) 还具有游观功能,虽然不是主要功能,但它已具备园林的雏形性质 周文王的“灵囿” 台

是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

原初功能是登高以观天象,通神明;台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

统治阶级就近修筑高台,模拟圣山进行祭祀之礼,因此台成了山的象征 台上建置的房屋称“榭”,往往“台”、“榭”并称

周代,台的游观功能上升,成为一种主要的宫苑建筑物,并结合于绿化种植而形成以它为中心的空间环境,又逐渐向着园林雏形的方向上发展了

“灵台”是灵囿中的一个主要建筑物, 它的功能是观天象,通神。 御花园鹿囿:仿商周时期台式建筑

栽培、圈养、通神、望天是园林雏形的源初功能,游观尚在其次 园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

园是种植树木(多为果树)的场地;圃是人工栽植蔬菜的场地

园圃内所栽培的植物,一旦兼作观赏的目的,便会向着植物配置的有序化方向上发展,从而赋予其园林雏形的性质 中国古典园林在其产生的初始便与生产、经济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关系甚至贯穿于整个生成期的始终 社会因素

促成生成期的中国古典园林向着风景式的方向上发展的社会因素是人们对大自然的生态美的认识——山水审美观念的确立 用比兴的方法把优美的自然物联系与人

东周时比兴的运用多见于《诗经》和《楚辞》,且更贴近人的品德和素质 人们开始把自然风景作为品赏、游观的对象 比兴手法实例:屈原与楚辞

屈原的作品中,就直接以善鸟、香草配于忠诚,以恶禽秽物比拟谗佞,以虬龙鸾凤托为君子,以飘风云霓隐喻小人 意识形态因素 天人合一思想

“天人合一”的命题由宋儒提出,但作为哲学思想则起源于周代而丰富于春秋战国。 人生的理想和社会的运作应该做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保持两者之间的亲密关系。 “天人和谐”思想 意识形态因素 君子比德思想

“君子比德思想”流行于春秋战国时期,从伦理和功利的角度来认识大自然。 将大自然的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相联系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园林从这一时期开始便重视筑山和理水,繁育花木、鸟兽,把它们与人的道德情操逐渐结合起来。 神仙思想

神仙思想产生于周末,流行于秦汉时期燕、齐一带,早在战国时已出现方士鼓吹的神仙方术。 神仙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是由于时代的苦闷感; 二是由于思想的解放。

两大神话系统:东海仙山(蓬莱、方丈、瀛洲)与昆仑山 在园林中摹拟神仙仙境 殷周时期

殷周时的王、诸侯、卿、士大夫所经营的园林,统称为“贵族园林”,尚未具备皇家园林的性质,却是皇家园林的前身。 文献记载最早的两处贵族园林(殷末周初) 殷纣王的“沙丘苑台”

周文王的“灵囿、灵台、灵沼” 《诗经·大雅·灵台》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经始勿亟,庶民子来。

王在灵囿,麀鹿攸伏。 麀鹿濯濯,白鸟翯翯。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 虡业维枞,贲鼓维镛。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於论鼓钟,於乐辟雍。 鼍鼓逢逢。蒙瞍奏公。

周朝东都洛邑的规划建设:

帝王的宫室位居中央,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场和居民区)。 这种规划样式成了后世帝王都城的一个模式。

春秋战国时期兴起在郊野兴建宫苑建设的高潮,修筑庞大、豪华的离宫别苑

春秋战国时期,台和囿结合、以台为中心构成贵族园林的情况很普遍,观赏对象从动物扩展到植物,甚至宫室和周围的天然山水都作为成景要素,游观的功能上升到主要地位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贵族园林: 章华台

台的体量庞大,榭亦美轮美奂,是当时“高台榭”的典型 台的三面为人工水池环抱,临水成景

山环水抱的做法也是在园林里面开凿大型水体工程见于史书之首例 姑苏台

建在山上,因山成台,联台为宫;居高临下,观赏太湖之景 规模宏大,建筑华丽

创造了台、宫建筑与水体的完美结合,开乘舟游览先河。

章华台与姑苏台

选址和建筑经营都能够利用大自然山水环境的优势并发挥其成景的作用

园林里面多建筑,除了栽培树木,姑苏台里还栽植花卉,章华台也可能有动物圈养 人工开凿水体,创设了因水成景条件——理水。

代表着上代囿与台相结合的进一步发展,为过渡到生成期的秦汉宫苑的先型

秦朝时期 秦始皇时期

开始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皇家园林”

逐步实现其“大咸阳规划”,以及近畿、关中地区的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宫苑—皇家园林建设,参照天空星象组成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庞大宫苑集群

秦始皇晚年,经营了阿房宫,代替信宫作为上林苑中心,作为“大咸阳规划”的一部分

阿房宫

是皇帝日常起居、视事、朝会、庆典的场所,相当于一个政治中心 以“复道”连接北面的咸阳宫与东面的骊山宫

形成以阿房宫为核心的辐射状交通网络,是对天体星象的摹拟

关中地区

风景优美,且是粮食丰产区

散布着秦代众多的离宫、御苑,如上林苑、宜春苑、梁山宫、骊山宫、林光宫、兰池宫等 上林苑

是当时最大的皇家园林

苑内最主要的一组建筑群即阿房宫,也是上林苑的核心 兰池宫

引渭水为池,池中堆筑高山,乃是首次见于史载的园林筑山、理水之并举 堆筑岛山名为蓬莱山以摹拟神仙境界,开启了西汉宫苑中的求仙活动之先河 在生成期的园林发展史中占着重要地位

西汉的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西汉造园活动的主流,它继承秦代皇家园林的传统,保持其基本特点而又有所发展、充实,皇家园林活动达到空前兴盛的局面

宫、苑代表两种不同的类别

宫:以宫殿建筑群为主体,山池花木穿插其间,“宫”与“苑”浑然一体;也有呈“宫”中有“苑”格局 苑:建置在郊野山林地带的离宫别苑,占地广,规模大,有呈“苑”中有“宫”格局

西汉宫廷造园的审美核心——皇家气派(雍容华贵之美) 规模宏大 建筑美轮美奂

西汉的离宫别苑与皇室的生产、经济联系密切 园林理水与城市供水

汉武帝在上林苑开凿昆明池,保证了城市和宫苑的供水

通过园林的理水来改善城市的供水条件,在中国古代城市建筑史上,是一项开创性的成就

之后,历代首都均把皇家园林用水与城市供水结合起来考虑,并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项主要内容。如:长安、洛阳、开封、大都等

西汉具有代表性的宫苑 上林苑

在秦之上林苑旧址上扩建,占地空前绝后,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 “关中八水”与十处天然湖泊,人工开凿湖泊如

昆明池(具有训练水军、水上游览、渔业生产、摹拟天象、蓄水等多项功能)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