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9.古诗三首 精品教案_

迎凉 篱笆的门。 三万里河 指华山。 五千仞岳 指黄河。 摩天 远眺南方。 南望 指宋朝的军队。 王师 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三、根据对诗句的理解完成填空。 这首诗前两句用 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饱含 之情,并为进一步抒情作了铺垫;第三句“ ”二字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第四句一个“ ”字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一个“ ”字则曲折地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 【答案】 一、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宋】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二、将晓:快要天亮。 篱门:篱笆的门。 迎凉:出门感到一阵凉风。 三万里河:指黄河。 五千仞岳:指华山。 摩天:指碰到天,形容极高。 南望:远眺南方。 王师:指宋朝的军队。 三、夸张 热爱 泪尽 望 又 第三课时 1.自主学习字词,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中词语。 教学 目标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3.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导入 一、揭题,知背景。 ( 8 )1.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在中国诗坛上占据重要地位的 分钟 伟大诗人,他与李白齐名,被称为“诗圣”,认识吗?(杜

设计意图 根据学生储备的

甫)你对大诗人杜甫了解多少?学生介绍。 已有知识,结合诗歌的2.揭题。杜甫的一生写了许多诗,流传至今的有一千五创作背景,理解诗题的百余首。他的诗宛如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唐朝由盛转意思,从而引导学生把衰的社会现实。今天要学习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板书课题)【出示课件1】齐读课题。 握诗歌的情感基调,为体验诗情奠定基础。 3.解题。谁能说说诗题目的意思?重点提示“闻”是听 到的意思,不同于现在的“用鼻子嗅”,这是古今词义上 的变化。 “河南河北”指的是河南省与河北省吗?(指的 是黄河的南北两岸,那里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4.了解背景,再次读题。 这首诗的背后有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你知道是什么事件 吗? 【出示课件2】“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让原本 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出示课件3:写作背景】八年之后,诗人在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诗人心情如何?(喜悦,激动)让我们带着喜悦激动的心情读课题。 二、初读,读通顺。 1.【出示课件4】指名读诗,检查易错读音。 在读通读顺的基 引导学生亲近文蓟北 涕泪 妻子(zǐ)(读轻声表示什么?) 衣裳 础上,2.再读古诗,注意压韵。“裳、狂、乡、阳” 3.齐读,读出节奏和韵味来。 本,与文本对话,读懂诗的意思。 新课 教学 三、再读,明诗意。 ( 30 1.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古诗,看看你能读懂什么。 )分钟 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解决。不能解决的问题,做上 记号。 2.质疑问难。说说古诗中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字词。师生 协同解决。 3.用自己的话,简要说说诗的意思。教师适时点拨。

1.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 种心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 四、细读,悟诗情。 情?(喜欲狂)(板书)

2.从哪里能体会到诗人这种喜欲狂的心情呢?请同学们读诗,细细地品味。 3.集体交流。

A、对比感悟“悲喜交集”。

(1)杜甫不是爱哭的人,但在写这首诗之前,他也曾流过泪,你看!

【出示课件5:杜甫《春望》】请生朗读。

深入挖掘文本内涵,学生既理解“泪”的含义,为理解诗人劫后狂喜做情感铺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本是百花盛开的春天,杜甫却对着花儿流泪,听到 鸟的鸣叫也感到揪心,你们说,诗人的泪是怎样的泪?(国 破家亡的泪;战火纷飞中流离失所的泪;是别离的人思乡 的泪;深受战乱之苦痛苦的泪,仇恨的泪……)

(3)在多年的生离死别、颠沛流离之后,诗人终于听到 了胜利的喜讯,“初闻涕泪满衣裳”又是怎样的泪呢?(这 是喜悦的泪、激动的泪、感慨的泪……) B、想象感悟“欣喜若狂”。

看课文插图,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把你见到的诗人一家欣喜若狂的样子描绘一番。 C、朗读感悟“放歌纵酒”。

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诗人欣喜若狂的喜悦之情。

(1)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出示课件6】读五六句。指名读。

(2)想到在阳春三月就要回到久别的故乡,回乡的路上

有 做伴,有 做伴,还有 做伴,此时,诗人喜

到极致,忘乎所以。让我们一起感受诗人的“喜欲狂”,

与诗人一同放歌纵酒,一同颠狂。(板书:放歌纵酒)全

班读。 D、体验感悟“归心似箭”。 (1)杜甫的家乡在哪儿呢?(洛阳) (2)洛阳美吗?想不想到洛阳走一趟?请生读最后一句 (评:还在巴峡流连),小组读(评:到了巫峡),大组读(评:到了襄阳),全班读(评:洛阳到了!) (3)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出示课件7】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师:大家看,从巴峡到巫峡,周围高山险峻,路途艰难。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而出巫峡到襄阳,从襄阳到洛阳又是何等的长途跋涉、千趣,里迢迢。在这里诗人却这样说,你怎么理解? 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5)诗人归心似箭,(板书:归心似箭)千里迢迢算什诗歌内容做好铺垫。 么,千山万水算什么,在诗人的眼里,洛阳就在眼前,故 乡就在眼前。让我们一同感受诗人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 4.这是诗人杜甫的心声,更是唐朝千千万万苦难子民的共同心声。让我们与欣喜若狂的诗人一同放歌,与千千万万欣喜若狂的人民一起放歌吧! 齐读全诗。 五、诵读。 板书 内容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欲狂 放歌纵酒 归心似箭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对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不确切的一项是( ) A.这首诗集中表现出了诗人忽闻捷报后一瞬间的感情,突出地写了一“喜”字。 B.一个“满”字,表露了诗人高兴的眼泪如泉涌的状貌,逼真地展示了一个饱经沧桑,在战乱中苦苦挣扎的人此时此地喜不自禁的感情。 C.“青春作伴好还乡”一句,诗人用拟人手法写出了自己在欢庆之时急于还乡的心情。 D.一个“下”字说明“巫峡”到“襄阳”是逆流而上,一个“向”字表明从“洛阳”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