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植入时,内细胞群一侧的滋养层首先与子宫内膜相接触 D、 植入很少发生在子宫后壁,多见于子宫底 E、 植入后,子宫内膜改称为绒毛膜 5、 关于蜕膜,下列哪项错误?
A、 植入后的子宫内膜称蜕膜 B、 可分为基蜕膜、包蜕膜和壁蜕膜
C、 基蜕膜参与构成胎盘 D、 包蜕膜可与壁蜕膜合并 E、 蜕膜出现后,受外界影响常发生蜕膜反应
6、 关于内细胞群,下列哪项错误?
A、 是突入胚外体腔中的一群细胞 B、 可增殖分化为胚盘 C、 在发育过程中,首先形成内、外胚层 D、 外胚层与滋养层间有羊膜腔 E、 卵黄囊由内胚层向下延伸围成 7、 中胚层的形成
A、 起于原条,有原条的一侧为胚胎的头端 B、 原条增长后,纵贯整个胚胎中轴
C、 原条退化后形成脊索 D、 脊索以后发育成脊柱 E、 原条的消失是因脊索增长所致 8、 关于中胚层,下列哪项错误?
A、 可分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侧中胚层和间充质四部分
B、 轴旁中胚层可分化为真皮、中轴骨骼及骨骼肌 C、 两个侧中胚层之间为原始体腔 D、 所有的泌尿生殖系统的器官都来自间介中胚层 E、 胚胎头侧无中胚层的区域称口咽膜 9、 关于内胚层,下列哪项错误
A、卷折后形成原始消化管 B、原始消化管头端起自口咽膜 C 原始消化管尾端止于泄殖腔膜 D、 以后分化为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所有上皮 E、还可分化为甲状腺和胸腺等的上皮 10、 属于胎膜的结构是
A、 羊膜、蜕膜、尿囊、卵黄囊和脐带 B、 蜕膜、绒毛膜、尿囊、卵黄囊和脐带 C、 绒毛膜、尿囊、羊膜腔、脐带和卵黄囊 D、 尿囊、羊膜腔、脐带、绒毛膜和蜕膜 E、 尿囊、卵黄囊、脐带、羊膜和绒毛膜 11、 胚胎组织最外层的结构是
A、 外胚层 B、羊膜 C、蜕膜 D、绒毛膜 E、胚外中胚层 12、 羊水
A、 来源:胎儿的排泄 B、 去路:羊膜吸收及胎儿吞饮 C、 羊水内无细胞 D、 正常量:500~1000 ml E、 除对胎儿有保护作用外,无其他作用 13、 胎盘
A、 由母体的各种蜕膜与胎儿的丛密绒毛膜组成 B、 内有母体和胎儿两套血循环,两者可互通,以利物质交换 C、 胎盘膜依次由下列几层组成: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及其基膜,薄层结缔组织,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 D、 除血细胞外,所有的物质均可经胎盘进行物质交换 E、 胎盘可产生多种激素
14、 下列哪项不在胚胎发育的第2周出现?
A、 植入 B、胚层分化 C、蜕膜反应 D、形成内、外胚层 E、卵黄囊出现 四、 判断题
1、 卵黄囊将演变成原始消化管。 2、 前肠头端以口咽膜封闭,但到第8周口咽膜破裂。 3、 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的被覆上皮和腺上皮都来自内胚层。 4、 受精是精子与成熟卵细胞融合的过程。 5、 精子必须获能才有受精能力。 6、 透明带不消失就不能植入。 7、 人体的卵黄囊内卵黄较少。 8、 早期的绒毛干内无血管。 9、 神经系统的各种结构都来自神经管。 10、 胎盘是由二个个体的结构共同组成的器官。 五、 简答题
1、 请简述中胚层的形成。 2、 请简述外胚层的分化。 3、 请简述胎盘的组成及功能。 4、 请简述胎盘的血液循环。 5、 请简述中胚层的分部及分化。
六、 问答题
1、 请叙述胚胎发生过程中第2周的变化。 2、 请叙述植入前胚胎的变化。 参考答案
第四章 血 液 和 血 细 胞 的 发 生 一、名词解释
1、 血液的细胞间质称血浆。 2、血细胞形态、数量、比例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测定称为血象。 3、 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逸出,称溶血。 4、外周血中末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为网织红细胞。 5、 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自身也坏死,即为脓细胞。 6、 由网状组织和造血细胞共同组成的组织称造血组织。 7、脾集落是指在实验中,将小鼠骨髓细胞悬液输给受致死量射线照射的同系小鼠后,该同系小鼠脾内出现的许多小结节造血灶,每一造血灶内含红细胞系、粒细胞系、巨核细胞系或三者混合存在,具有重建造血的功能。每个集落的细胞来自一个原始血细胞,故又称为脾集落生成单位。 二、填空题 1、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2、 巨核 胞质碎片 3、血红蛋白 4、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硷性粒细胞 单核细胞 淋巴细胞 5、350万-550万个/ul(mm) 6、 嗜硷性粒 7细胞免疫 体液免疫 8、嗜硷性粒细
胞 中性粒细胞 9、 硷性磷酸酶 吞噬素 溶菌酶 10、 透明区 颗粒区 11、 中性 嗜酸性 嗜硷性 12造血组织 血窦 13、 纤维蛋白原 14、 游离核糖体 15、嗜天青颗粒 16、
造血器官 卵黄囊壁的血岛 肝 脾 骨髓 骨髓 17、 2 溶酶 18、 2~3 左移 右移 19、 过氧化物酶 酸性磷酸酶 非特异性酯酶 溶菌酶 20、 红细胞生成素 21、 巨噬 粒细胞生成素 三、选择题1, B 2,A 3,B 4,D 5,C 6,A 7,E 8,B 9,D 10,C 11,C 12,A 13,E 14,A 四、判断题 对:2、5、7、8、10 错:1、3、4、6、9 五、简答题 1、 成熟红细胞双凹圆盘状,周边厚,中央薄,直径7~8.5um。红细胞无核、无细胞器、有大量的血红蛋白。其功能主要是携带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红细胞平均寿命约为120天。 2、 ★有无特殊颗粒:嗜酸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红色,大小一致, 分布均匀;嗜硷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大小不一,分布不均, 染成蓝紫色;中性粒细胞的特殊颗粒细小,染成浅蓝色。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无特殊颗粒。 ★ 胞质多少:单核细胞的胞质最丰富,呈深浅不匀的灰蓝色;淋巴细胞胞质最少,仅核周一窄缘,呈蔚蓝色。 ★ 细胞核的形状:单核细胞核呈肾形或卵圆形;淋巴细胞核呈圆形,一侧常有凹陷;中性粒细胞核呈杆状或分叶状,以2~3叶核居多;嗜酸性粒细胞核常为2叶;嗜硷性粒细胞核常呈S形或不规则形,且常被颗粒遮盖。 ★ 细胞体积大小: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嗜酸性粒细胞次之;中性粒细胞和嗜硷性粒细胞更次之;淋巴细胞最小。 ★ 数量多少:中性粒细胞的数量最多;淋巴细胞次之;单核细胞又次之;嗜酸性粒细胞很少;嗜硷性粒细胞最少。 本题亦可列表回答。六、 问答题 见下表。
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硷性粒细胞 占白细胞 50~70% 0.5~3% 0~1%
直径 10~12um 10~15um 10~12um
细胞核 杆状或分2~5叶, 常分2叶 分叶或S形,核常
多数是3叶;有的 被颗粒遮盖 可见鼓槌 特殊颗粒 ★光镜 细小,分布均匀,染 红色,大小一致, 大小不一,分布不
成紫红色或淡红色 分布均匀 均,染成紫红色 ★电镜 小,有膜包,呈哑铃 是溶酶体,有膜包, 有膜包,呈均匀状 状或椭圆形 呈椭圆形,内有结 或螺纹状分布 晶体
★内含物 硷性磷酸酶 酸性磷酸酶 肝素 吞噬素 过氧化物酶 组织胺 溶菌酶 组胺酶 白三烯 芳香硫酸酯酶
功能 变形运动,吞噬, 有趋化性,变形运动 变形运动,吞噬力弱, 分解和消化异物, 吞噬抗原抗体复合物 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 起防御作用 减轻过敏反应
临床 急性炎症或白血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 嗜硷性粒细胞白血病 意义 病时增加 染或白血病时增加 时增加 第五章 软 骨 与 骨
一、名词解释 1、 由一个幼稚的软骨细胞逐渐分裂形成的2~8个细胞的细胞群,称为同源细胞群。 2、 由中央管及其周围呈同心圆排列的骨板构成的结构称骨单位。 3、 在软骨膜深部形成的包绕软骨中段的薄层初级骨松质称骨领。 4、 软骨细胞周围一层染色深的基质称为软骨囊。 5、 初级骨髓腔内充满来自间充质的骨原细胞和成骨细胞,以及破骨细胞和正在形成中的造血组织等,统称初级骨髓。 6、 最早形成骨组织的部位称骨化中心。 二、填空题 1 致密结缔组织 较疏松 骨原 成骨 2、 软骨内成骨 膜内成骨 3、 透明软骨 弹性软骨 纤
维软骨 纤维软骨 4、 同源细胞群 深 5、 环骨板 骨单位 间骨板 粘合线 骨盐
胶原纤维 6、 骨质(或骨基质) 钙盐 7、 膜内成骨 软骨内成骨 8、 软骨 成骨 9、 软骨囊 10、 中央管 同心圆骨板(或哈佛氏骨板) 11、 间质生长 外加生长 12、 类骨质 13、 多 少 顶浆分泌 硷 14、 多个单核细胞 酸 皱褶缘(或微绒毛) 15、 次级 初级 骺板 长骨增长 16、 硷 软骨粘蛋白 长链的透明质酸 蛋白质链 硫酸软骨素 硫酸角质素 三、选择题 1, C 2,A 3,D 4,C 5,B 6,D 7,C 8,E 9,D 10,E 11,A 12,C 13,A 14,C 15,E 四、判断题 对:3、4、6、8、9、10 错:1、2、5、7 五、简答题
1、 骨发生和生长是成骨过程和破骨过程动态平衡的结果。成骨细胞分泌类骨质,钙盐沉积后成为骨质,以维持成骨过程;破骨细胞可释放多种蛋白酶、乳酸及柠檬酸等,溶解并吸收骨质完成破骨过程。 2、列表比较
透明软骨 纤维软骨 弹性软骨 分布 鼻、喉、气管、 椎间盘、关节盘 耳廓、会厌等 肋软骨等 耻骨联合等
基质 多 少 多
纤维 胶原原纤维,排列 大量胶原纤维束, 大量弹性纤维 不整齐,H.E染 平行或交错排列 交织成网
色切片不易分辩 六、问答题1、长骨骨干壁主要由骨密质构成。骨干外周及骨髓面覆以骨膜。 骨密质由三种骨板按一定规律排列而成。 ★ 环骨板:位于骨干的外周面及近骨髓腔的内侧面,分别称为外环骨板和内环骨板。外环骨板较厚,整齐地环绕骨干排列;内环骨板较薄,排列不规则,内、外环骨板均有横向穿越的小管,称穿通管,其与纵行排列的骨单位中央管相通连。 ★ 骨单位:是长骨干的主要结构单位,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较多。每一骨单位是由10~20层同心圆排列的骨板围成,骨板之间和骨板内均有骨细胞,骨小管穿越骨板互相通连。骨单位的中轴有一中央管,内含血管及神经。 ★ 间骨板:是填充于骨单位之间的一些不规则的平行骨板,是旧的末被吸收的骨板残留部分,其内除有骨陷窝及骨小管外,无其它管道。 骨膜:分骨外膜和骨内膜。骨外膜被覆在骨干的外表面,分
外层和内层。外层较厚,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内层疏松,富含血管和神经,还有较多的骨原细胞或成骨细胞。骨内膜衬于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中央管及穿通管的表面,薄,纤维细而少,细胞排列成一层,细胞之间及骨细胞间有缝隙连接。2、 软骨细胞位于软骨基质中的软骨陷窝内,呈圆形或椭圆形,核椭圆形,胞质弱嗜硷性,电镜下可见软骨细胞胞质内含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还会有些糖原和脂滴。线粒体较少,其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形成纤维和基质。 成骨细胞分布于骨质表面,胞体柱状或椭圆形,胞质嗜硷性,电镜下见有丰富的粗面内质网和发达的高尔基复合体。该细胞可分泌类骨质。 第六章 肌 组 织
一、名词解释 1、 Myofibril:是肌细胞中由肌丝组成的细胞器,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有明暗相间的横纹。 2、 Sarcomere: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原纤维。 3、 Intercalated disc:心肌纤维端端连接处的特化的细胞连接。 4、 Triad:由一条横小管及其两侧的终池共同构成的结构。 5、 由平滑肌纤维内若干条粗肌丝和细肌丝聚集形成的收缩结构。 6、 即肌纤维内的滑面内质网。 7、 平滑肌纤维胞质细肌丝和中间丝的附着点称密体。 8、 肌球蛋白的头部称为横桥。 9、 位于骨骼肌纤维肌膜与基膜之间的扁平而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 10、位于横小管两侧,由肌浆网形成的环形扁囊称为终池。 二、填空题 1、 肌动蛋白 原肌球蛋白 肌原蛋白 肌球蛋白 2、 终池 三联体 3、 闰盘 4、 ATP 5、 内含许多肌丝 收缩与舒张 6、 纵小管 终池7、 细肌丝 细肌丝和粗肌丝 粗肌丝 8、 Z线 明暗带交界 9、 中间连接 桥粒 缝隙连接 10、 肌原纤维 11、 肌浆网 12、 长圆柱 多 肌膜下方(或周缘) 肌原纤维 13、 横小管 终池及纵小管(肌浆网) 钙离子 肌原蛋白 14、 细肌丝 明带(或I带) 粗肌
丝 15、 孔海姆 16、 结缔 17、 短柱 分支 1 细胞中央 18、 密斑 密体 中间丝 19、 血管壁 内脏肌 20、 心纳素 (或心房利纳尿多肽) 排纳 利尿 扩张血管 降低血压 21、横小管 缝隙 三、 选择题 1,A 2,C 3,A 4,E 5,C 6,E 7,D 8,C 9,D 10,D 11,E 12,D 13,B 14,A 15,B 四、判断题 对:1、5、6、8、9、10 错: 2、3、4、7 五、 简答题 1、 列表比较如下 骨骼肌 心肌 平滑肌
细胞形态 粗长圆柱状 短圆柱状,有分支 细长梭形
细胞核 多个,位于细胞周缘 单个,位于细胞中央 单个,位于细胞中央 横 纹 有,明显 有,不明显 无 闰 盘 无 有 无 肌原纤维 有 有 无 2、 心肌的超微结构有以下特点: ★ 肌原纤维不明显 ★ 横小管粗,位于Z线水平 ★ 横小管与终池仅形成二联体 ★ 闰盘位于Z线水平,此处有中间连接、桥粒、缝隙连接等结构 3、 骨骼肌的超微结构特点是: ★ 含大量由粗、细肌丝排列而成的肌原纤维 ★ 肌膜凹陷形成横小管并分支吻合环绕在每条肌原纤维周围 ★ 胞质内含丰富的滑面内质网(肌浆网) ★ 富含线粒体和脂滴等肌原纤维是肌纤维收缩与舒张的结构;横小管可传递兴奋冲动;肌浆网是钙贮存的场所,而钙是肌丝滑动必不可少的物质;线粒体及脂滴可为肌纤维活动提供能量。 六、 问答题 1、 骨骼肌纤维的肌浆内含有许多与细胞长轴平行的肌原纤维,每条肌原纤维是由上千条粗、细肌丝有规律地平行排列组成。粗肌丝位于肌节中段的A带内,固定于M线,两端游离。细肌丝的一端固定于Z线,另一端插入粗肌丝之间,止于H带外侧。两种肌丝在肌节内规律地排列起来,致使肌原纤维上显有明暗相间的横纹。由于各条肌原纤维的明暗横纹相应排列在同一水平上,因此使得骨骼肌纤维出现了明暗交替的横纹。2、相同点:三种肌纤维均呈纤维状;肌浆内均含有肌丝;均具有收缩的功能。 不同点:列表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