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3 运动的快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速度的计算
2.难点:速度单位以及单位换算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场面描述:我校的100米决赛正在进行,小明勇夺冠军,同学都羡慕地说,他跑得真快!而在5000米的长跑竞赛中,运动健将小马一举夺得冠军,同学们佩服地说:小马跑得真快! 引导学生从事例中提出问题: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二﹑讲授新课 1.速度
组织学生讨论所提出的问题。学生从小明跑得真快的事例中讨论得出:运动员运动的路程相同,比较哪个运动员先到达终点就是哪个运动快。 得出:“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运动得快。”
提问:小李步行,而妈妈骑自行车,大家同时从家里出发,怎么判断他们运动的快慢? 学生讨论得出:谁在前边谁就运动得快。 “在相等的时间内,走的路程多的运动得快” 提问:怎样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运动得快呢?
启发学生回答:可以计算出相同路程所用的时间短就是运动快或者计算出相同时间运动的路程长也是运动快的。
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大小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v=s/t 单位:m/s或者是km/h 例题:书本21页
指导学生学会单位换算
练习:20m/s= km/h 54km/h= m/s 2.匀速直线运动
指导学生观察图1.3-3。让他们提出不同之处。从而引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含义: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 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是变化的运动。
让学生列举一些生活中物体做变速运动的例子(汽车开动时,汽车刹车时,足球在草地滚动时等等) 平均速度:v=s/t 这样算出的速度上该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三﹑课堂小结
1.怎样表示运动的快慢? 2.速度是怎样计算的?
3.速度的单位怎样进行换算?
4.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变速运动呢? 四﹑作业
1.书本22页第三、四题 2.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一线物理教师得力助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1.4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距离,并求出平均速度。 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教学过程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会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并计算速度 2.难点:斜面设计和时间的测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在上课前我们先来做一个实验。小车在前半程滑的快,还是后半程滑的快?生答。
师:前半程或后半程或一样快。要想知道哪一段滑的快,就得比较平均速度。速度又怎么知道呀?用路程除以时间,路程用刻度尺来测,时间要用表来测,那具体应测哪些物理量呀?今天我们就要用实验的方法测出在斜坡上各路段的平均速度,从而来验证斜坡上自由滑下的物体在前半程快还是后半程快。板书课题:平均速度的测量。 实验器材可从实验台上选取。要求同学们以组为单位,先自行设计实验方案,画出实验表格,进行分组实验,收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请同学们拿出实验报告,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报告上的第4、第5项内容,时间为5分钟。 二﹑讲授新课
拿出一组同学的实验报告在展台上展示。
师:很好,那么后半程的时间如何测量呢?生答。
总结:可以用总时间减去前半程的时间。那秒表又如何使用呢?哪位同学知道呢?生答。
总结:很好,按一下开始计时,再按一下停止计时,再按一下回零。外面的长针走一圈是30秒,长针走两圈里面的短针走一格是一分钟。我们会使用秒表了,下面就开始进行实验并收集数据,把数据填在表格里。时间为10分钟。开始:
实验结束把一组同学的报告展示出来。
师:哪位同学发现他们的数据有什么问题没有?
很好,长度测量的结果要有准确值和估计值,他们这一组同学没有写出估计值。长度测量写出估计值的同学请举手。你们的路程测得怎么不一样呢?生答。你们是怎么测量的呢(找学生演示他们是如何测量木板的长度的)?我们通过这个实验就验证了,物体从斜面上滚下来时,后半程比前半程的速度快。你们能比较出哪一组的小车滑的快吗?不能,有什么办法吗?有同学说比速度,怎么比呢? 请同学们完善你们的实验方案,算出小车在斜面运动时全程的平均速度,时间为2分钟。
再拿两组实验报告比较一下,哪一组小车滑的快。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路程、时间,并通过实验测出了前半程后半程和全程的平均速度。 下面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测出1路公共汽车从河师大到火车站的平均速度呢? 四﹑作业
用一根米尺和一块手表,怎样既方便又较正确地测出从你家门口到学校门口的路程?简要说出测量步骤。
一线物理教师得力助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第二章 声现象
2.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速度不同。 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2.难点:①设计探究的实验。
②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产生和传播的? 二﹑讲授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
(1)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以传播声音。
(2)实验28页图2.1-5示: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活动:月球上的宇航员如何交谈? 学生活动:如何证明液体可以传声?
(3)声波:利用录像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声波?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不同介质中的声速是不同的。 学生活动:(1)看30页的表格内容
(2)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的速度谁快?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学生活动: 对着远处的高山喊可以听到回声,为什么在教室里讲话听不回声? 4.回声:声音的反射。 <0.1秒 <17米 5.了解科学世界:人是怎样听到声音的。 三﹑课堂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作业
完成相应的同步练习
一线物理教师得力助手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五﹑板书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声音的产生: 2.声音的传播 3.声速
六﹑教学后记:
一线物理教师得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