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永威学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
三、生自学,师巡视。 四、检测。
师:时间到,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① 第一句:抓住“从来”理解,谁能换个近义词来读读? (比如:向来、一直、一向、历来等。)
师:白杨树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在漫长的岁月里始终都是这样。
② 第二句“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引导学生举地名来说说哪儿需要白杨,白杨就在哪儿生长。
(比如:城市、农村、荒坡、沙漠、高原、路边等。)
师引导:目睹了白杨的生活环境,再读读爸爸介绍白杨的话,我想你们一定有更深的体会。
(使生体会到白杨的生命力顽强。)
③ 第三句“不管遇到狂风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引导学生想象白杨遇到风沙、雨雪、干旱、洪水时的情景,从而体会到白杨的坚强不屈的品格。
师:同学们,白杨树不择环境、不讲条件,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生根发芽。这就是白杨的品格。此时,你对白杨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敬佩、崇敬) 4、齐读12自然段。 五、领会爸爸的心愿
1、师: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吗?不是的,爸爸是在表白自己的心。那爸爸的心愿是什么呢?找生读14、15自然段。 2、交流:
为的是扎根边疆、建设边疆,这也就是爸爸的心愿。
3、师小结: 边疆建设者有这样一句豪言壮语:“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儿孙”。不正体现了他们像白杨一样的无私奉献的精神吗?让我们怀着这种对建设者的崇敬之情再读一遍爸爸介绍白杨的话吧! 齐读。 六、“借物喻人”的写法
师:爸爸借白杨来表白自己的心,也就是作者借白杨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动摇的特点来比喻“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建设边疆、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这种表面写白杨这种物,实际上是写边疆建设者这类人,这种写法叫“借物喻人”。
9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永威学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
七、第二次“先学后教”(读课文,理解句子) 出示自学指导(二)
文中有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请你在文中用“——”画出来,读一读,再仔细体会体会。(4分钟后,我们来交流)
如:句子①: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句子
②:爸爸搂着孩子,望着窗外内过去的白杨树,又陷入沉思。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1、生谈体会,不足他人补充。
2、指导学生用充满自信、希望的情感来读。 八、总结升华,进行练笔
1、的确,像爸爸这样的边疆建设者不计其数,他们离开了繁华的城市,告别了朝夕相处的亲人,毅然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有的还献出了生命。现在就让我们透过几张照片来体会一下新疆建设者为祖国所奉献的一切吧。 (播放幻灯片:新疆建设者艰苦创业和新疆翻天覆地变化的照片。)
2、看了建设者艰苦创业的情景和新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想你一定有许多话想说,下面就写下来吧,可以用各种形式,比如诗歌、书信等。 3、小练笔
写几句话,夸夸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或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词语。 (5分钟后比谁写得好) 4、小结:
其实,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像白杨一样的人,正是因为他们,世界才变得如此美好,我想你们这些小白杨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 九、板书设计
3、白杨
高大挺秀 扎根边疆 白杨 适应性强 建设者 建设边疆 生命力强 献身边疆 -------借物喻人----
10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永威学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收集和交流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板题示标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4课,齐读目标。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初读课文,扫除生字)
1、师:怎么实现目标呢?首先,请同学们轮读课文,比谁能读准字音,声音响亮,语速适中。XX你先读。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的地方,请举手帮助纠正。
学生轮流朗读,有错即停,教师板书学生读错的字于黑板左侧。请其他同学更正。 (若学生声音响亮,则表扬:好,声音响亮,请坐。若学生声音小,即停,说:“哪个同学能声音响亮,请举手?”若学生读书速度快,老师则范读一两句或说:“哪个同学能比他读得慢,请举手?” ) 2、 齐读。
三、第二次“先学后教”(二读课文,读流利)
师:生字都认识了,老师相信大家能把课文读得既正确又流利。赶紧开始练习,3分钟后,我们来比赛。 1、生练读。
师:时间到,谁敢来读?要求:读的时候,吐字清晰,声音响亮。 2、指名读。
3、生评议(是否流利上去评)
(指后进生朗读,读得不太好的由中等帮忙,如还读不好的,可由优等生进行范读) 4、如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确实读不好的,教师可范读。 四、第三次“先学后教”(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自学指导(一): 请同学们朗读课文,思考:
1、说一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
11
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永威学校小学五年级语文教案(下)
(7分钟后,比谁回答得好!)
五、生自学。 六、检测。
师:刚才大家看得很认真,相信大家都准备好了,谁回答第一小题(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柴达木盆地深处的工业新城格尔木起步,跨过巍峨的昆仑山,穿越“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达拉萨,着就是青藏铁路。 回答第2题。(指名回答,不足他人补充)。
遇到的困难:一、冻土层 二、恶劣天气 三、极度缺氧(生读句子也可以) 怎样克服的:句子1:技术人员昼夜??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句子2:技术人员废寝忘食??低下了高傲的头。 师:读了这些句子,你觉得建设者有怎样的精神? 生说,师板书。
顽强、斗志昂扬、无坚不摧、乐观主义 师总结:
同学们,工人们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把铁路修到了拉萨,我们真佩服他们呀!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读这部分的内容。 指名读——师评议 七、口头作业:
这个小故事太感人了,你能讲下来吗?请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听。 八、板书设计: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顽强、斗志昂扬、无坚不摧、乐观主义
5、古诗词三首
牧童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会背诵、默写。 2. 能理解诗意。 【教具】课件、录音机 【教学过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