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习题及参考答案

(2)材料2和材料3的主要分歧是什么?并加以评述。 2、根据以下关于矛盾问题的材料,并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1] 列宁指出:就本来的意义说,辩证法就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的矛盾。他还指出:是实际生活中的实际矛盾,即辩证的矛盾,而不是字面上的、臆造出来的矛盾。

[材料2] 杜林说:“矛盾的东西是一个范畴。这个范畴只能归属于思想组合,而不能归属于现实。” [材料3] 艾耶尔断言:“自然界不可能有矛盾,只是在陈述中才可能有矛盾。” 请回答:

(1)材料l的观点是什么?是否正确?

(2)对比材料1与材料2,指出材料2的错误。 (3)对比材料1与材料3,分析材料3的错误。 3、阅读下列材料,用唯物辩证法理论回答有关问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某鞋厂实行了一些新的生产和营销策略,积极适应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其材料如下:

[材料1] 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他们认为,现在的市场不能仅仅用“供大于求”四个字来概括,不适应市场需求的无效供给过多,而适销对路的有效供给不足,才是对当前市场供给状况的准确把握。在供过于求的大市场里也有供不应求的产品,明智的企业家就在于创造出这种产品。于是他们着手在有效供给上做文章,实行产品分流策略,一是男女鞋分流,二是风格分流,三是档次分流,四是市场零售与团体消费分流,五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分流。五大分流,大大提高了该厂产品的市场应变能力,常年保持淡季不淡、旺季更旺。

[材料2] 在市场开拓上下功夫:他们认为,生产出好产品是开拓市场的基础,没有好产品就没有好市场,但是光有好产品,还不一定有好市场,有了好产品以后,还要加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建设。他们从柜台形象的树立、户外广告的设置和强化服务功能等三个方面大力进行市场建设,使生产(产品)与销售(市场)比翼齐飞,鹏程万里。

[材料3] 实行一区一策:他们认为,统一的大市场也有区域的差异,市场的共同规律是以各地区不同的特点表现出来的。他们把销售总公司分为南方总公司和北方总公司,同时把分公司化小,由原来的5家分公司裂变为28家分公司,一个公司只管一个省份的销售,每个公司都提出了自己的销售策略。这种小公司大市场和一区一策战略大大增强了产品的市场渗透力。

请回答:

(1)在上述三个材料中,某鞋厂分别处理的主要矛盾关系是什么? (2)用矛盾同一性原理分析材料1中所讲到的无效供给和有效供给的关系。

(3)通过材料3,说明该企业是怎样运用辩证法分析、解决矛盾,来增强产品的市场渗透力的?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C 3、C 4、D 5、B 6、B 7、A 8、D 9、D 10、D 11、A 12、A 13. C 14、D 15、D 二、多项选择题

1、BC 2、AB 4、CD 5、ABC 6、ABCD 7、BCD 9、ABD 10、AB 12、ABCD 13、CD 14、AD 16、ACD 17、ABC 18、ABCD 20、BD 三、辨析题

1、[答案要点]

这是错误的观点。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不是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

坚持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即坚持世界的可知性,是唯物主义和某些唯心主义者都承认的观点。 2、[答案要点]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世界统一于存在”是一个错误的折中主义的命题,之所以是错误的,是因为“存在”是什么,在这里不明确的;如果存在是精神,世界统一于存在是统一于精神,这是唯心主义的命题;

>>灞曞紑鍏ㄦ枃<<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