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期末物理试题

(2)由图可知,乒乓球在A位置时共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一个是竖直向上的浮力,乒乓球要上浮,则浮力大于重力;

(3)对下面的铅块进行受力分析可知,此时共受到重力,引力和重物对它的拉力三个力的作用,且引力等于重力与拉力之和. 解答: 解:(1)小球的重心在小球的球心,过球心作竖直向下的重力,用符号G表示.如图所示:

(2)过球心分别沿竖直向下和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出重力和浮力,并标出G和F

,且F浮>G.如下图所示:

(3)过下面的铅块重心,沿竖直向上的方向画一条有向线段,用F表示,即为其所受引力示意图.如图所示:

点评: 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画力的示意图,首先要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看物体受几个力,要先分析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再按照画图的要求画出各个力.

画力的示意图的一般步骤为:一画简图二定点,三画线,四画尖,五把力的符号标尖边.按照这个作图步骤,很容易能够画出指定力的示意图. 22.(5分)(2015春?南京期末)小明利用矿泉水瓶做了有关压强的实验. 实验一:如图甲(1),瓶中装满水,用薄纸片盖住瓶口后倒置,纸片不会落下说明了 大气压 的存在;若将瓶子倾斜一些如图甲(2),该实验仍能成功,说明了 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 ;若将整个装置瓶口向下悬挂在密闭玻璃罩内如图甲(3),并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则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将 落下 .

实验二:在瓶子侧壁不同高度处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如图乙,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小孔的位置越低,从小孔射出的水越 急 ,说明 深度越深,液体压强越大 .

考点: 大气压的综合应用;液体的压强的特点.

专题: 压强、液体的压强;气体的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分析: (1)此实验是证实大气压存在的最常见的实验,塑料没有掉下来就是因为受到外界大气压对塑料向上压力的作用.且大气压向各个方向都存在.图甲(3)中,抽去罩内空气,则塑料不再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据此来分析即可.

(2)越往下的孔流出的水喷得越急,说明深度越大,液体产生的压强越大. 解答: 解:(1)塑料受到水对它向下的压强和外界大气压对它向上的压强,大气压远大于水对塑料向下的压强,所以塑料不会掉下来.该现象说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将瓶子倾斜一些,该实验仍能成功,说明了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 若将整个装置瓶口向下悬挂在密闭玻璃罩内,并用抽气机不断抽去罩内空气,则塑料不再受到大气压的作用,所以玻璃杯中水和塑料片将落下.

(2)在矿泉水瓶侧壁开三个同样大小的孔,用手指堵住小孔往瓶中注满水.放开手指,观察到水从小孔射出,小孔的位置越低,射出的水越急.该现象说明了液体压强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故答案为:大气压;各个方向都有大气压;落下;急;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点评: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液体的压强特点、大气压存在,平时学会利用身边的器材做实验,多动手、多思考,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3.(3分)(2015春?南京期末)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我们选择了如图甲的装置. (1)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

(2)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细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后,在两线端挂上相同钩码如图乙所示,此时小卡片 能 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3)探究活动中还要求要把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然后再松手.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 不在同一直线上 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考点: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由于重力对实验有一定的影响,所以物体的重力越小影响越小; (2)根据实验装置能否到达平衡力的四个条件进行分析;

(3)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直线上,则首先使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旋转小卡片可以使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观察小卡片的运动情况. 解答: 解:

(1)小卡片的重力很小,可以忽略对实验的影响,所以目的是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

(2)通过分析实验装置可知,左右两侧各通过一个定滑轮,定滑轮的位置虽然不等高,但是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所以小卡片可以处于平衡状态.

(3)在两端所挂钩码数量一样,方向相反的情况下,将小卡片转过一个角度,只是让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这样做的目的是用于探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对物体平衡的影响. 故答案为:(1)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2)能;(3)不在同一直线上.

点评: 该题探究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即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该题难度一般,属于一道中档题. 24.(6分)(2015春?南京期末)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每次都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 同一高度 由静止开始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滑到斜面底端时具有相同的 速度 .

(2)实验过程中,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 BC (选填“AB”或“BC”)段.在毛巾表面,小车滑行的距离应该是图中的位置 ① .

(3)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 远 .

(4)在此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推理,可以得到:运动物体不受外力时,它将 做匀速直线运动 .

考点: 阻力对物体运动影响的探究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要想探究阻力对小车运动情况的影响,根据控制变量法的要求,应控制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这要靠控制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的位置来实现; (2)(3)毛巾→棉布→木板,其表面依次越来越光滑,阻力越来越小,通过观察图中小车运动的距离,便可得出结论;

(4)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进行适当的科学推理,可得出当小车不受阻力时,其将保持什么样的运动状态. 解答: 解:(1)研究阻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就要保持其他量不变,因此,应使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滑下,从而使其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初速度;

(2)实验中,应让小车在不同的水平面上滑动,所以应将毛巾、棉布平整地铺在BC段;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所以滑行距离最近,故小车滑行的距离应该是图中的位置①.

(3)比较小车在不同表面滑行的距离,可以得出: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

(4)结合实验现象,再进一步进行科学推理,可以得出,当水平面绝对光滑,即小车不受外力时,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故答案为:(1)同一高度;速度;(2)BC; ①;(3)远;(4)做匀速直线运动.

点评: 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所用到的实验方法除控制变量法外,还有一种特殊的方法,那就是科学推理法,也被称为理想实验法.因为,表面的绝对光滑只是一种理想状态,无法在现实中达到,因此,只能是在实验现象的基础上,再加上科学推理来得出结论,这一点需引起我们的注意. 25.(5分)(2015春?南京期末)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小明使用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发现U形管两边液柱的高度几乎不变化,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橡皮管漏气或堵塞 .

(2)若在使用压强计前,发现U型管内液面已有高度差,通过 B 方法可以进行调节. A.从U型管内向外倒出适量液体 B.拆除软管重新安装 C.向U型管内加适量液体

(3)排除所有问题后,小明的实验过程如图乙所示,比较 ①②(或②④) (选填序号)两幅图,可以得出: 在同种液体的内部,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或不同的液体,在同一深度产生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液体的压强越大) .

考点: 探究液体压强的特点实验. 专题: 探究型实验综合题.

分析: (1)如果金属盒不漏气,当用手按压金属盒时,U型管左侧压强增大,左侧液面下降;如果金属盒漏气和外界相通,当用手按压金属盒时,液面没有变化;

(2)U形管右端上方是和大气相通的,等于大气压强;U形管右端液面比较高,就说明U形管左端液面上方的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只要取下软管,让U形管左端液面和大气相通,这样U形管两端的液面就是相平的;

(3)液体压强可能跟液体密度、深度、方向有关,进行实验探究时要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探究液体压强跟深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方向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方向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密度和深度相同;探究液体压强跟密度的关系时,保持液体的深度和方向相同. 解答: 解:(1)液体的压强变化不能直接观察,压强计的测量原理是:压强的变化引起U形管两液面出现高度差,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

使用压强计之前,用手轻轻按压几下橡皮膜,U形管中的液柱高度几乎不变,说明压强计各部分之间连接不够严密,有漏气现象.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