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和计算机时代的开始 ⑴计算机发展的分代按照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分法。
通常是按计算机中硬件所采用的电子逻辑器件划分成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个阶段;
也有一种观点把计算机的发展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大型机时期、小型机时期、PC时期(或客户/服务器、PC/服务器)时期和Internet(或以网络为中心)时期。 ⑵通常 所说的“计算机时代”从何时开始?
认为1951年,世界上第一台商品化批量生产的计算机UNIVAC-I的投产,计算机从此从实验室走向社会,由单纯为军事服务进入为社会公众服务,被认为是计算机时代的真正开始。
3. 计算机的特点
从计算机的特点理解计算机的定义,要清楚计算机的实质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
计算机是一种能够输入信息,存储信息,并按照人们的意志(这些意志就是程序)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最后输出人们所需要信息的自动执行的电子装置。
计算机的特点:处理速度快、处理精度高、可存储、可进行逻辑判断、可靠性高、通用性强。
4. 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主频、字长、存储容量、存取周期、运行速度。 运算速度是个综合性的指标,MIPS的含义。
影响运算速度的因素,主要是主频和存取周期,字长和存储容量也有影响。 正确理解 “字长 ”的概念。
5. 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 科学计算 信息处理 过程控制 辅助系统 通信
6. 计算机中为什么要采用二进制及二进制的基本运算规则
计算机中采用二进制是由计算机所使用的逻辑器件所决定。这种逻辑器件是具有两种状态的电路(触发器)。好处是: 运算简单 实现方便 成本低
要清楚逻辑运算和算术运算规则的不同。
7. 二进制数据与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数据之间的转换 要求:这几种进位计数制的数据,一定要会互相转换。
清楚各种数制的表示。如:1010BH是什么进制的数?是十六进制数,不要答成二进制数。
8. 计算机中字符数据的表示方式
字符数据主要指西文的ASCII码和汉字,在计算机内是用什么代码表示的。
ASCII码:是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的(或用一个字节表示,最高位为 “0 ”),这是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汉字编码:用连续的两个字节表示,且规定最高位为 “1 ”,这是中国国家标准。
9. 存储容量和地址
存储容量是存储部件存储单元的总和; 地址是存储单元的编号。 要求:
知道地址线,会求寻址空间
知道存储容量和起始地址,会求末地址 难点:
地址总线,地址信号 寻址、寻址空间
存储容量和地址信号的关系
10.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
1945年,冯·诺依曼提出的,是现代计算机的理论基础。现代计算机已经发展到第四代,但仍遵循着这个原理。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原理的要点是,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存储在内存储器中(存储原理),在运行时,控制器按地址顺序取出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的指令(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然后分析指令,执行指令的功能,遇到转移指令时,则转移到转移地址,再按地址顺序访问指令(程序控制)。
11. 指令和程序
指令是包含有操作码和地址码的一串二进制代码。其中操作码规定了操作的性质(什么样的操作),地址码表示了操作数和操作结果的存放地址。
程序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而设计的一系列排列有序的指令或语句(程序设计语言的语句实质包含了一系列指令)的集合。
12.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及各组成部分的功能 要理解以存储器为中心的计算机组成原理图
运算器:对信息和数据进行运算和加工处理,运算包括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控制器:实现计算机本身处理过程的自动化,指挥计算机各部件按照指令功能的要求进行所需要的操作。 存储器:存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