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课件

第一章 照相机的构造和使用 1.1 照相机的分类 1.1.1 按画幅分

1. 小画幅照相机 拍摄底片尺寸24x35mm,用于拍摄运动和一般情况下的静物。

2. 中画幅照相机 拍摄底片尺寸60x45~70mm,用于拍摄静止的或要求清晰的画面。如肖像摄影、时装摄影等。

3.大画幅照相机 拍摄底片尺寸100x125mm, 200x250mm ,用于清晰度要求高的各种摄影。 1.1 照相机的分类 1.1.2 按取景方式分

1.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取景、聚焦和拍摄在同一光路中完成。备有可更换的各种镜头。 2.旁轴取景照相机:取景光路与拍摄镜头分开。

3.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一个镜头取景,一个镜头拍摄,目前较少采用 单反相机与旁轴取景相机的对比

1.1 照相机的分类

1.1.3 按自动化程度分

1. 手动照相机:全部操作依靠人工完成。适应范围广。

2.半自动照相机:

3.全自动照相机:具有智能化的操作系统,使用方便,但是易出故障。 1.1.4 按成像载体分

1.银盐胶片照相机:使用银盐胶卷纪录影像的照相机。

2.数码照相机:用光传感器纪录影像,软件操作取代暗房加工,全过程是数字化的记录、保存和处理。 数码照相机

数码相机:也叫数字式相机,是数字技术与照相机原理相结合的产物。

数码相机采用电子耦合器(CCD)作为图像传感器,把光线转变为电荷(光电转换),再通过模(拟)->数(字)转换器芯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经压缩后,储存在相机内的存储器内或储存卡上。

数码相机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传输等部件,采用数字化存取模式,可在电脑上直接处理,是光、电、机一体化的高科技产品。

数码相机有专业型和民用普及型两大类。

专业型数码相机既保留了传统单反相机的摄影功能的多样性,又增添了数码相机的一系列新功能。 专业型数码相机的特点:综合性、多功能,成像质量高,操作简便。 普及型数码相机轻便、使用方便

数码摄影与传统摄影的不同点

1)存储影像的介质不同。传统摄影是将影像以化学方法记录在以卤化银为主要光敏物质的感光片上;数码摄影则采用数字方式将影像信息存储在数字存储器或存储卡上。

2)图像的呈现方式不同。传统摄影需对拍得得感光片进行冲洗、印放处理,才能呈现出自然景物的影像;数码相机拍得的影像可直接输入计算机,并在计算机上进行处理(影调调整、构图、合成、剪贴),处理后的影像可直接用打印机打印出来或直接进行传真。

3)图像质量上的差异。

4)从传递方式来看,数码影像传递方便快捷,保真度高。数码相机拍摄的影像可直接通过电脑网络及时传送。省去传统摄影必需的冲洗处理环节,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信息传递速度。

数码相机还具有即时显示拍摄结果的功能,可根据拍摄所得影像,及时调整拍摄方式(感光度、白平衡、清晰度、颜色亮度等),提高拍摄的成功率,还可以把不好的影像删去,提高存储器(卡)的利用率。

从总体看,数码相机优于传统相机;普及型数码相机,有的拍摄时滞较长。因为数码相机需经光传感器读取景物影像信息,然后才自动调整光圈、快门,还需自动聚焦,有时还要闪光。 1.1.2 照相机的选购

1、机型选择:曝光功能、对焦功能、镜头变 焦比。全自动型和全机械型均可考虑,足够的经济能力; 2、拍摄范围:外出旅游用、日常生活用、摄影创作用等。根据拍摄需要,适用为主。 3、超前考虑;

3、挑选要点:镜头、机械结构、自动化功能、外表等方面。 1.2 照相机的镜头

镜头的作用:让景物在焦点平面位置形成清晰的影像,即汇集来自外界景物的反光或发光体的光线,并使被摄景物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潜影。

1.2.1 镜头的构造

现代相机的镜头均由多组( 3片3组、6片2组)凸透镜和凹透镜结合而成,是一个复式透镜组。其中的凹透镜主要用于校正镜头在成像时所存在的像差及其他缺陷,而整个镜头则是个凸透镜,能够聚光于焦点平面。 镜头镜面的“镀膜工艺”:在镜面镀上一层或多层薄膜,减少光线反射,通过通光能力,削弱光线反射造成的光晕现象,大大提高影像质量。

1.2.2 镜头成像的原理

镜头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凸透镜聚光成像的原理。

在镜头成像中,从被摄物体到镜头中心的距离,称为物距;从镜头中心至所成影像间的距离,称像距。 物距和像距相互制约:物距远则像距近,物距近则像距远。这便是物与像的对应关系----共轭关系。 1.2.3 镜头的焦距

焦点,来自无限远处的平行光线经过镜头的折射在镜头主轴上会聚成一个清晰的点,这个清晰的点,就是焦点。 焦距,由焦点到镜头中心的距离。镜头焦距的长度单位一般为毫米,英语用“ f ”来表示焦距。

镜头焦距的长短影响其成像的大小。在相同的距离上拍摄时,焦距长的镜头成像大,焦距短的成像小。 1.2.4 镜头的口径和光圈系数

镜头通光孔的大小,是影响通光量的直接因素之一。

相机镜头通光量与镜头通光口径的大小成正比;随着镜头焦距的增加,感光片所在焦点平面的位置所获得的光量则减小。

光圈——相机镜头上能根据外界光线变化来调节通光孔大小的装置。 光圈系数f,表示焦距与镜头相对口径的比值。 f系数=焦距:相对口径

f系数的标法:1 ,1.4,2,2.8,3.5, 4,5.6,8,11,16,22,32 光圈系数的特点

(1)光圈系数的数字大小与镜头相对口径的大小成反比。

光圈系数的数字越大,其实际口径越小,通光量就越少;数字越小,则实际口径越大,通光量越多。 (2)每相邻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通光量相差一倍。 f/2.8的通光量为f/4的两倍,为f/5.6的4倍。 (3)每相应两级光圈系数之间的关系是√2倍的关系。 镜头的光圈系数标在镜头的光圈调节环上。 1.2.5 镜头的视角

镜头和人眼一样,其视野有一定的角度,称为视角。视角的大小,取决于镜头焦距的长短和所拍摄底片的大小。 焦距长的镜头视角小,焦距越短,视角越大。 镜头视角的测定方法:当镜头与底片保持在焦点距离时,由镜头中心至底片对角线两端引一直线,其所形成之夹角,便是该镜头的视角 1.2.6 镜头的分类

1. 固定焦距镜头

标准镜头:镜头焦距和底片对角线长度相等的镜头,其视角接近于人眼的正常视角,约为50度,所拍摄到的影像最接近人眼正常视觉效果,没有明显的变形现象。

长焦距镜头:镜头焦距长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其视角小于人眼正常视角,所拍摄到的影像比人眼看到的范围要小。 广角镜头:镜头焦距短于所用胶片对角线长度,其视角大于人眼正常视角,拍到的画面比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大。 标准镜头:

135相机所用胶片画幅为24×36毫米,对角线长43毫米,其标准镜头焦距为43毫米左右;

120相机使用60×60毫米画幅的胶片时,底片对角线长79.2毫米,其标准镜头焦距为80毫米左右。 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鱼眼镜头

广角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因而可以拍摄更大范围的画面。

广角镜头的视角可达70度到90度,超广角镜头的视角超过100度,鱼眼镜头的视角大约为180度。

视角越大的镜头焦距越短。135相机的广角镜头,焦距有35毫米、28毫米、24毫米、20毫米等;超广角镜头,焦距有17、14毫米等;焦距为7.5毫米的鱼眼镜头,视角约为180度。 广角镜头的特点:

1. 视角大,拍摄范围广,可以在较近的距离内拍摄大场面; 2. 焦距短,景深长,在使用大光圈时也能获得较大的清晰范围; 3. 能夸张空间纵深感。

4. 使用广角镜头拍摄时,景物的近大远小现象会有所夸张,变形也较严重; 5. 广角镜头拍摄的前景较大,有利于突出前景。 6. 镜头视角范围越广,变形现象也越严重

鱼眼镜头,拍出的景物,畸变十分严重,只适合极特殊的拍摄场面。整个画面呈园形,能造成特殊的视觉效果。用鱼眼镜头拍出的画面,中间亮,四周暗,画面感光不均匀。 中焦镜头、长焦镜头、望远镜头 长焦镜头的特点:

焦距长于标准镜头。其焦距长,视角范围小,在同一距离上拍摄,能拍到小于标准镜头视角范围的景物。从拍得结果看,景物被拉近了、放大了,成了“特写镜头”。 长焦镜头的作用:

用于远距离拍摄。当拍摄距离受到限制时,能在规定的距离上拍摄。

在 “偷拍”或抓拍时,可与被摄对象保存较远距离,以免惊动被拍摄者,抓取自然、生动的现象。 景深浅、视角小,有利于突出主体,拍摄特写性画面时,能揭示景物的局部特征,造成富于揭示性的典型细节画面。

中焦、长焦、望远镜头划分

135相机的中焦镜头,焦距有75、90、100、135毫米;长焦镜头,焦距有200、300毫米;望远镜头,焦距有500、1000毫米等。

中焦镜头拍摄的人像,看上去比例较符合人体的比例,常被用于拍摄人像,又称“人像镜头”。 望远镜头,又分普通望远镜头和反射望远镜头两种。 2. 变焦镜头

变焦镜头的焦距可根据拍摄需要,在一定范围内变动。

因变焦范围不同,有广角变焦、标准变焦(一般是由28毫米-85毫米)、长焦变焦等。

变焦镜头的原理,是在镜头中间装有一组能前后移动的镜片,用变焦环来控制。变焦环有推拉式和转环式。 使用变焦镜头,一般应先调焦,后变焦。调焦时焦距放在长焦处,影像大主体突出,景深短,易精确调焦。 利用推拉变焦,能拍出具有变焦特殊效果的照片。

从总体看,固定焦距镜头的成像质量优于变焦镜头,但变焦镜头为新闻摄影带来很大方便,所以在新闻摄影中,变焦镜头使用较为广泛。

拍摄放射状线条应注意以下几点:

1、快门速度不能太快,一般应在案1/30秒为宜。太快容易使影像“定位”凝固下来,拉不出线条;快门速度也不能太慢,太慢主体影像容易虚化。

2、拍摄时变焦推拉应在按快门之先,否则就没有放射状效果。 3、画面上下左右应有环境才能拉出线条,否则这种动感就不强。 4、被摄体应放在画面中央,这样才能确保主体的清晰度。 5、拍摄时应用三脚架固定照相机。 3. 微距镜头

应近距离拍摄小物体的需要设计的镜头,可以拍摄出与原物大小相等或比原物还大些的影像。 作用:翻拍一些小物体或小影像;拍摄大景物时用微距镜头拍其局部细节。

4. TS镜头(离轴镜头、移轴镜头)

镜头可沿着与镜头轴线垂直方向左右或上下移动,还可以作360度的旋转,其作用主要是消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条的畸变。

5. 电子对焦镜头

电子对焦镜头内置自动对焦和电磁光圈马达,并由内置微处理器进行智能控制。其内置马达为超声波马达,操作时声音轻微,对焦效能准确。

1.2.7 镜头的性能及选购

1、有效口径 镜头的光束直径和焦距之比

大口径镜头的优点:有利于在比较暗的现场光下拍摄;有利于提高快门速度;可取的较小的景深。 2、变焦比 最长焦距和最短焦距的比 常见的变焦比有2~6倍,3倍的比较合适。 3、变焦方式 自动变焦和手动变焦两类;后者分为推拉式和转动式。

4、镜头卡口 照相机机身和镜头搭配的连接口

常见的卡口有以下几种: p/k,PK,K 适用于潘太克斯PENTEX,RICOH等;M/MD,MD,MC 适用于美能达MINOLTA,海鸥等;

1.2.8 镜头的保养

1、正确使用:熟悉各种操作方法;2、避免震动和碰撞,防止暴晒和雨淋;3、经常擦拭,保持清洁; 4、存放在干燥、阴凉处。

1.3 照相机其他部件及附件

1.3.1 取景器

1、同轴取景 取景与胶片曝光通过同一镜头进行,不存在视差。

2、旁轴取景 取景的光线不通过摄影镜头,与镜头光轴平行。 数码相机的取景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液晶显示屏(LCD),另一种是通过目镜取景器。 1.3.2 对焦装置

对焦:被拍摄的景物有时离得远,有时离得近。为了使被摄景物能在感光片上形成清晰的影像,就要根据被摄景物的远近来调整镜头至感光片之间的距离,这种调整过程即是对焦或测距。

? 镜头上设有调焦环,通过转动调焦环,即可改变镜头中心至感光片之间的距离。

? 镜头调焦环上常用米(m)和英尺(ft)两种制式标示。∞表示“无限远”,micro表示微距对焦。 1.3.2 对焦装置 1. 对焦方式:

? 自动对焦 对焦系统的光源发出红外光线,测距器根据接收到的从被摄体返回的光线确定被摄体的距离。 ? 手动对焦 分为裂像式和重影式

1.3 照相机其他部件及附件 1.3.3 快门

控制光线作用于胶片时间长短的装置。按结构分为焦平面快门和镜间快门,按对时间的控制方式分为电子 快门和机械快门。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