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理由________。
(3)小丁根据装置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的实验现象,得出该混合气体中有氢气存在的结论。你认为结论是否可靠?若可靠,请说明理由;若不可靠,请对图1实验装置提出改进意见。________。
(4)图1方案中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小丁又设计了图2所示的方案。则图2方案中所加试剂X应该是________。 14.小苏打(NaHCO3)和食盐(NaCl)是厨房中常用物质。现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由NaHCO3和NaCl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某科学小组同学展开了系列拓展性研究。 (1)定性分析
【实验目的】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 【实验方案】
【实验结论】该白色固体由NaHCO3和NaCl两种物质组成
a.基于上述实验结论,则步骤①中加入的过量稀酸应该是________。 b.写出步骤②中生成白色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 (2)定量分析
【实验目的】测定该白色固体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为了测定该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小吕、小周分别取a克该样品,设计了如下方案: 小吕方案Ⅰ:利用NaHCO3与稀硫酸反应产生CO2 , 通过测定生成CO2的质量,计算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
a.小吕用下列装置完成本实验,装置的连接顺序是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编号,装置不重复使用);
b.D装置中的反应完全后,需再次通入空气,其目的是________。
小周方案Ⅱ:小周用沉淀法测定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操作流程如下: (已知:NaHCO3+NaOH=Na2CO3+H2O)
c.为使定量分析更准确,在操作Ⅰ之前,需判断所加BaCl2溶液是否过量,请你设计一个合理方案:________。
15.为了测定一瓶未密封保存的NaOH固体中NaOH的质量分数,小科采用沉淀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取15克样品于烧杯中,加足量水配成溶液;②在样品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③待反应完全后,过滤。有关数据记录如下表: 反应前 烧杯和样品溶液总质量/g 95 反应后 加入的氯化钡溶液质量/g 过滤后烧杯和溶液总质量/g(滤液的损失忽略不计) 65 140.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反应前后的溶液中,下列元素质量保持不变的是 。 A、钠元素 B、碳元素 C、钡元素 D、氧元素
(2)反应共生成沉淀________克
(3)原样品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16.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不断加入MgSO4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总质量与加入MgSO4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时溶液中的溶质名称是________; (2)反应生成沉淀的最大质量为________克; (3)求原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17.某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钠、硫酸铜、氯化钠、硝酸钡、碳酸钙中的一种或几种。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其成分,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所加试剂均足量)。
(1)操作Ⅰ、Ⅱ的名称是________。
(2)无色气体的质量是________克。 (3)固体甲的成分是________。
(4)这种白色粉末中一定不含有________。 (5)求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总质量。
18.整理实验器材时,小柯将还在反应的锌和稀硫酸的残留物,倒入有少量硫酸铜溶液的废
液缸中,观察到锌粒表面产生气泡的速度大大加快。对此,他十分好奇:与硫酸铜溶液混合怎么会加快锌和稀硫酸的反应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