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器进行存储时,有一点要特别注意:当要结束存储时,先按“存储键”,再按“N”,这时仪器才会停止存储状态。 信息表才会记录这条测线的信息状态。否则在信息表中无法看到这条信息。另外,在忘记停止连续或定时存储状态的情况下,又进入新测线的测量,虽然测量可以照样进行,但有可能丢掉数据。建议:不论何时,先按“存储”再按“N”,然后再设置新的测线。
5.检查键(CHECK)
HC-95 不论在何时都可以对已存入的数据进行检查而不影响仪器当前的正常工作。比如,仪器已进入存储状态, 此时仍可对已存的数据进行检查,而不影响当前的测量和存储(只是检查时显示的内容不是当前的测量数据而是被检查的数据)。
对已存数据的检查有自动(快速)检查和逐点检查两种方式。 进行检查时,先查看一下信息表,因为检查时是按存储号进行的。
自动检查:从信息表找到待检查测线的存储起始号,输入想检查的存储起始号, 仪器将从这点开始,自动向前检查。 把时间、点位(号)、磁场值用字符显示出来,同时按所选择的数模切换值划成曲线。追逐到存储的最后点+1,才终止检查(即退出前的一个数据是以前存的数据)。
如果所输入的存储起始点号大于存储终止号,那么从输入的存储起始号开始一直检查到第 6700 点为止。(实际上是检查以前所存的数据)
这种检查方式能从显示曲线,一目了然地看出所测得的剖面图,但无法看清每一个数据的具体数值。 逐点检查:类同自动检查,在输入要检查的存储号后, 利用“Y键”向前,或用“N键”向后逐点查找。这样就可以看清每一个数据的具体数值。这种方法对查找一些特殊点,比如异常的峰值点,就十分方便。
每条测线的起始存储号内,存有一个特殊数据:“
在检查的过程中想退出检查,先按“ NUBER ”键,再按“ N”键。
6.输出键(OUTPUT)
HC95a 的数据是通过串行口与计算机相连的。HC95b 串行口的波特率为:9600 。与计算机通信时,在参数选择中计算机的波特率也必须采用 9600。
仪器配有一根专门的通信电缆,当要输出数据时,将电缆的一端插入仪器的串行通信口,另一端与 PC 机的串行通信口(comx)相接(见随机配备的预处理软件)。
仪器随机提供了一个预处理软件。其中有“实时采集”和“数据转存”等功能。进行数据转存前,先查看一下信息表,记住要转存数据的存储起始号和存储终止号。 HC-95的输出方式有实时输出或事后输出两种方式。
实时输出:按输出键,选择实时输出 (Realtime out),此时,仪器的时钟显示之后出现“-”,表明仪器将测量数据在不断向外输出。此时PC机就可接到HC95送来的数据。
事后输出:是将已存入HC95内存的数据输出到 PC机。按输出键,选择HC95数据到PC机(HC95 data to PC),进入事后输出后,仪器将显示“ HC95 ready go ! ”,(想退出输出,按number 键)。要转存数据的起始位置(存储起始号)和终止位置(存储终点号)由PC机来设置。
7.信息键(INFORM)
按信息(INFORM)键,屏幕有如下形式的显示:
屏中每一行表示一条测线的信息。其结构为:存储起点号<测线号>存储终点号+1。\存储终点号+1\为下条测线的存储起点号。这存储号是仪器自己管理的。(注意存储号与测点位(号)的区别)。
假设有一仪器的信息表如下所示,对照表上数值可以知道仪器存有 3条测线,测线号分别为 3210、1234、2111。从表上看, 第一条测线 <3210> 的存储起始号为 0000 ,存储终点号为 0304,占有305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