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沧市工业科技创新的现状及对策建议
摘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建设
创新型国家,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近年来,临沧市围绕新一轮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的实施,全面组织实施好六大工程,即:重大科技专项、重大新产品开发、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提升、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培引等六大工程,大力推进工业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业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工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
关键词:工业 科技创新 可持续发展
一、临沧市基本情况
临沧位于云南省西南部,地处澜沧江与怒江之间,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北回归线横贯南部。全市国土面积2.4万平方公里,与缅甸接壤,边境线长达290.791公里,有孟定清水河一类口岸和南伞、永和两个二类口岸。2003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沧地区设立地级临沧市,辖7县1区,总人口248万人。市内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96万,占总人口的40.4%,其中:佤族人口24.5万,占全国佤族总人口的60%。临沧资源富集,民族风情独特浓郁,开放前沿优势明显,享有?世界著名的滇红之乡、佤文化荟
萃之地?的美誉,是亚洲独具特色的水电基地、云南重要的蔗糖和酒业生产基地、昆明通往缅甸仰光的陆上捷径。
近年来,临沧市委、市政府以?生态立市,绿色崛起?为发展理念,以?世界佤乡、天下茶尊,恒春之都、大美临沧?为品牌定位,以?构筑生态高地、壮大绿色产业、成就大美临沧?为目标,全力打造?微笑之城、创业之城、森林之城、洁净之城?四城一体的美丽边城,建设天地人高度和谐的大美临沧。国务院批准设立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国家有关单位批准临沧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全国低碳国土实验区,临沧被授予?中国十佳绿色城市?、?中国恒春之都?、?中国红茶之都?荣誉称号,入选了亚太环境保护协会、世界文化地理研究院等机构联合评价发布的?2013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城市?、? 2014中国十大避暑旅游城市?,是亚洲微电影艺术节的永久举办地。
二、临沧市科技创新支撑工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工业经济长足发展
一是工业经济规模不断壮大。2014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6.3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增速排名全省第三,比全省平均增速高7.1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4.5个百分点,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31.4%。二是产业结构逐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从2010年的32.9:35.1:32调整为30.7:42.7:26.6,工业比重逐步增加。三是蔗糖产业、矿
- 1 -
电产业、酒及饮料、制茶、林纸、畜产品加工、核桃、食用油、生物制药等传统骨干产业逐步做强。四是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全社会研发(R&D)经费与地区生产总值(GDP)的比例达0.31%,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达0.87%。五是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园区建设成效明显。六是节能减排强势推进,利用蔗渣生产纸浆、木糖、活性炭,利用糖蜜生产酒精、药用酵母和麦角固醇,利用酒精废醪液生产液态、固态有机肥等一批循环经济项目成功实施,标志着我市循环经济发展取得较大突破。科技创新为工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科技创新支撑能力显著提升
?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大力推进科教兴临、人才强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集聚创新资源,构建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加快创新型临沧建设,充分发挥了科技创新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科技创新为促进全市工业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通过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产学研合作,加大工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培育力度,在新材料、生物及医药、能源、农特产品深加工、环保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在锗系列产品开发关键技术、蔗糖循环经济综合开发及蔗渣纸浆清洁技术
- 2 -
集成开发应用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开发出高效太阳能电池用锗单晶及晶片、滇红高香型名优茶等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加强了余热发电、污水处理、废物资源化利用等节能减排技术的推广应用。组织开展了创新型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上市培育工作,推动了鑫圆锗业在中小企业板的成功上市。全市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0%。
一是科技创新成果产出大幅增加。截至2014年底,全市已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0余项;累计申请专利492件,授权302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达6户;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认定达12户,其中获得?云南省创新型企业?命名4户;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认定达55户;省级农产品深加工科技型企业认定达22户;省级农业科技示范园认定达18个;省级优质种业基地认定达12个;云南省重点新产品认定达3个;共有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云南省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对象8人。
二是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市列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成为云南省第一家州市级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成国家锗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1 个,是全省四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之一。天鸿高岭土公司与武汉地质大学合作成为国家纳米矿物材料及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云南双江勐库茶叶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茶科所合作建立了云南勐库有机茶研究院,并与联合国粮农组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