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文学作品选读改

奸,颠跌撼顿至于七八,而终不以死生祸福为秋毫顾虑,非笃于道者不能如此,此足以观公之大也。

夫既自比于古之任者矣,乃欲顾回隐,以市于世,其可乎?故孔子恶鄙夫不可以事君,而多杀身以成仁者。若公,非孔子所谓仁者欤?

今天子至和三年,尚书都官郎中、知抚州聂君厚载,尚书屯田员外郎、通判抚州林君,相与慕公之烈,以公之尝为此邦也,遂为堂而祠之。既成,二君过予之家而告之曰:“愿有述。”夫公之赫赫不可尽者,固不系于祠之有无,盖人之向往之不足者,非祠则无以致其至也。闻其烈足以感人,况拜其祠而亲炙之者欤!今州县之政,非法令所及者,世不复议。二君独能追公之节尊而祠之以风示当世为法令之所不及是可谓有志者也。

曾巩 宜黄县学记

古之人,自家至于天子之国,皆有学;自幼至于长,未尝去于学之中。学有诗书、六艺、弦歌、洗爵、俯仰之容、升降之节,以习其心体、耳目、手足之举措;又有祭祀、乡射、养老之礼,以习恭让,进材、论狱、出兵、授捷之法,以习其从事。师友以解其惑,劝惩以勉其进,戒其不率。其所为具如此。而其大要,则务使人人学其性,不独防其邪僻放肆也。虽有刚柔缓急之异,皆可以进之于中,而无过不及。使其识之明,气之充于其心,则用之于进退语默之际,而无不得其宜;临之以祸福死生之故,而无足动其意者。为天下之士,而所以养其身之备如此。则又使知天地事物之变,古今治乱之理;至于损益废置,先后始终之要,无所不知。其在堂户之上,而四海九州之业万世之策皆得;及出而履天下之任,列百官之中,则随所施为无不可者。何则?其素所学问然也。盖凡人之起居、饮食、动作之小事,至于修身为国家天下之大体,皆自学出,而无斯须去于教也。其动于视听四支者,必使其洽于内;其谨于初者,必使其要于终。驯之以自然,而待之以积久。噫!何其至也!故其俗之成,则刑罚措;其材之成,则三公、百官得其士;其为法之永,则中材可以守;其入人之深,则虽更衰世而不乱。为教之极至此,鼓舞天下,而人不知其从之,岂用力也哉?

及三代衰,圣人之制作尽坏。千余年之闲,学有存者,亦非古法。人之体性之举动,唯其所自肆。而临政治人之方,固不素讲。士有聪明朴茂之质,而无教养之渐,则其材之不成夫然。盖以不学未成之材而为天下之吏,又承衰弊之后,而治不教之民。呜呼!仁政之所以不行,贼盗刑罚之所以积,其不以此也欤? 宋兴几百年矣。庆历三年,天子图当世之务,而以学为先。于是天下之学乃得立。而方此之时,抚州之宜黄,犹不能有学。士之学者,皆相率而寓于州,以群聚讲习。其明年,天下之学复废,士亦皆散去;而春秋释奠之事,以着于令,则常以庙祀孔氏,庙废不复理。皇祐元年,会令李君详至,始议立学,而县之士某某与其徒,皆自以谓得发愤于此,莫不相励而趋为之。故其材不赋而羡,匠不发而多。其成也,积屋之区若干,而门序正位,讲艺之堂,栖士之舍皆足;积器之数若干,而祀饮、寝食之用皆具;其象孔氏而下,从祭之士皆备;其书经史百

9

氏,翰林子墨之文章,无外求者。其相基会作之本末,总为日若干而已。何其周且速也?当四方学废之初,有司之议,固以谓学者人情之所不乐。及观此学之作,在其废学数年之后,唯其令之一唱,而四境之内响应,而图之如恐不及。则夫言人之情不乐于学者,其果然也欤?

宜黄之学者,固多良士;而李君之为令,威行爱立,讼清事举,其政又良也。夫及良令之时,而顺其慕学发愤之俗,作为宫室教肄之所,以至图书器用之须,莫不皆有以养其良材之士。虽古之去今远矣,然圣人之典籍皆在,其言可考,其法可求。使其相与学而明之,礼乐节文之详,固有所不得为者。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作者简介: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汉族江右民系。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新党领袖。宋神宗执政之时,王安石任宰相,曾发动改革,史称“王安石变法”,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著名的变法改革,王安石变法之时,宋朝全盛,熙河之捷,扩地数千里,开国百年以来所未有者。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问世。人人皆知的《元日》也出于他手。其诗长于说理,精于修辞,内容亦能反映社会现实。词虽不多,却风格高峻豪放,感慨深沉别具一格。有《临川集》。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10

王安石 城陂院兴造记

灵谷者,吾州之名山,卫尉府君之所葬也。山之水东出而北折,以合于城陂。陂上有屋曰城陂院者,僧法冲居之,而王氏诸父子之来视墓者,退辄休于此。当庆历之甲申,法冲始传其毁而有之。至嘉佑之戊戌,而自门至于寝,浮屠之所宜有者,新作之皆具。乃聚其徒而谋曰:“自吾与尔有此屋,取材于山,取食于田,而又推其余以致所无。然犹不足以完也,而又取货力于邑人以助。葢为之以八年,而后吾志就。其勤如此,不可无记。惟王氏世与吾接,而卫尉府君之葬于此也,试往请焉,宜肯。”于是其徒相与砻石于庭,而使来以请。

李觏 哀老妇

作者简介:李觏(1009-1059),字泰伯,号盱江先生,北宋建昌军南城(今江西抚州资溪县高阜镇)人,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重要的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改革家。他生当北宋中期\积贫积弱\之世,虽出身寒微,但能刻苦自励、奋发向学、勤于著述,以求康国济民。他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讲学自给,来学者常数十百人。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 \一时儒宗\。今存《直讲李先生文集》三十七卷,有《外集》三卷附后。 哀老妇

里中一老妇,行行啼路隅。 自悼未亡人,暮年从二夫。 寡时十八九,嫁时六十余。 昔日遗腹儿,今兹垂白鬓。 子岂不欲养,母岂不怀居。 繇役及下户,财尽无所输。 异籍幸可免,嫁母乃良图。 牵车送出门,急若盗贼驱。 儿孙孙有妇,小大攀且呼。 回头与永诀,欲死无刑诛。 我时闻此言,为之长叹呜。

11

天民固有穷,鳏寡宝其徒。 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轲书。 吾君务复古,旦旦师黄虞。 赦书求节妇,许与旌门闾。 繄尔愚妇人,岂曰礼所拘。 蓬茨四十年,不知形影孤。 州县莫能察,诏旨成徒虚。 而况赋役间,群小所同趋。 奸欺至骨髓,公利未锱铢。 良田岁岁卖,存者唯莱汙。 兄弟欲离散,母子因变渝。 天地岂非大,曾不容尔躯。 嗟嗟孝治王,早晚能闻诸。 吾言又无位,反袂空涟如。

李觏 袁州州学记

皇帝二十有三年,制诏州县立学。惟时守令,有哲有愚。有屈力殚虑,祗顺德意;有假官借师,苟具文书。或连数城,亡诵弦声。倡而不和,教尼不行。

三十有二年,范阳祖君无泽知袁州。始至,进诸生,知学宫阙状。大惧人材放失,儒效阔疏,亡以称上意旨。通判颍川陈君侁,闻而是之,议以克合。相旧夫子庙,狭隘不足改为,乃营治之东。厥土燥刚,厥位面阳,厥材孔良。殿堂门庑,黝垩丹漆,举以法。故生师有舍,庖廪有次。百尔器备,并手偕作。工善吏勤,晨夜展力,越明年成。

12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