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简答 案例分析《内部控制》

由于企业在实施战略的过程中会受到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所以企业需要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那些会影响战略目标实现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风险隐患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这就是风险评估,它是采取控制活动的根据。

根据明确的风险应对策略,企业需要及时采取控制措施,有效控制风险,尽量避免风险的发生,尽量降低企业的损失,这就是控制活动要素。

信息与沟通在这五个要素中处于一个承上启下、沟通内外的关键地位。控制环境与其他组成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通过信息与沟通这一桥梁才能发挥作用。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的实施需要以信息与沟通结果为依据,它们的结果也需要通过信息与沟通渠道来反映。缺少了信息传递与内外沟通,内部控制其他因素就可能无法保持紧密的联系,整合框架也就不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6.内部控制存在哪些局限性?

(1)越权操作。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实施手段之一是授权批准控制,授权批准控制使处于不同组织层级的人员和部门拥有大小不等的业务处理和决定权限,但是当内部人控制的威力超过内部控制制度本身的力量时,越权操作就成为了可能。一旦发生越权操作,内部控制分工制衡的基本思想将不能再发挥作用,内部控制制度也就形同虚设了。

(2)合谋串通。内部控制制度源于内部牵制的理念,因为相互有了制衡;在经办一项交易或事项时,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无意识地犯同样的错误的概率要大划、于一个人或部门。两个或两个以上人员或部门有意识地合伙舞弊的可能性大大低于一个人或部门。正是基于这样的思想,才有了不相容岗位分离制度、轮岗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等。而串通的结果则完全破坏了内部牵制的设想,削弱了制度的约束力,使内部控制制度无效。

(3)成本限制。根据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的设计和运行是要花费代价的,企业应当充分权衡实施内部控制带来的潜在收益与成本,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有目的、有重点地选择控制点,实现有效控制

7.在实施内部控制时,可能会发生越权操作的行为,简述越权操作的危害

:越权操作的危害极大,不仅打乱了正常的工作秩序和工作流程,而且还会为徇私舞弊、违法违规创造一定的条件。如果越权操作行为发生在基层,往往会引发资产流失、挪用公款等案件;如果发生在高层,则往往形成“内部人控制”,筹资权、投资权、人事权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权都掌握在公司的经营者手中,股东很难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由于权力过分集中,经理人发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可能性就较高,这就导致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短视行为泛滥等问题,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五)案例分析题

1.为符合上市要求和监管规定,某公司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聘任了总经理班子。但其董事长由集团公司法人兼任,是典型的“控股股东当家”。该公司的11名董事中,有9名来自大股东和公司内部,经理层人员普遍兼任董事会成员,形成事实上的“内部人控制”。董事会和经理层片面追求规模与业绩的扩张,对科学决策和资金运作中的“业务流程控制”既不明白也不重视,更不愿实施,最终该公司因经营失败和会计造假被取消上市资格。

要求:

(1)内部控制的定义是什么?简要解释一下,并说明该案例中的公司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哪一条屙陛?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试用内部控制的局限性来解释案例中出现的现象

(1)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内部控制定义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面控制;内部控制是一种全程控制。该案例中公司违背了内部控制是一种全员控制的要求,仅仅由公司的董事会来执行,形成了“内部人控制”。

(2)内部控制的局限性包括越权操作、合谋串通、成本限制。该案例中主要体现了其中的越权操作,结合案例说明。

2.2004年12月初,全球的财经媒体都在错愕中将注意力聚焦在一起爆炸性的事件:一家被誉为新加坡最具透明度的上市公司,却因从事投机行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一个在层层光环笼罩之下的海外国企“经营奇才”,

>>閻忕偞娲栫槐鎴﹀礂閵婏附鐎�<<
12@gma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