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关键绩效指标 D.行业同比数据 E.重要财务指标
11.在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内,企业各层级监督主体需要遵循的原则 A.风险导向 B.成本效益 C.资源优化 D.不相容职务分
(三)判断题
1.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 ( )
2.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内部监督的直接依据和底稿来源,而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成果表现。 ( )
3.监事会有权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但是无权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起诉讼。 ( )
4.监事会发现公司经营情况异常,可以进行调查;必要时,可以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助其工作,费用由监事会承担。 ( )
5.按照缺陷的来源,内部控制缺陷可以分为设计缺陷与执行缺陷。 ( )
6.日常监控通常存在于单位基层管理活动之中,能较快地辨别问题,日常监督的程度越小,其有效性就越高,则企业所需的专项监督就越少。
7.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 )
8.如果日常监督扎实有效,可以迅速应对环境的变化,对专项监督的需要程度就较低;反之,对专项监督则需要程度就较高。 ( )
9.为保证内部监督的客观性,内部监督应由独立于内部控制执行的机构进行内部监督。 ( ) 10.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不可以直接向审计委员会或者董事会报告。 ( ) 11.问接信息识别控制缺陷的能力相对直接信息较弱。 ( )
12.明确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标准是内部监督工作的关键步骤,它直接影响内部监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 ( )
13.内部控制的完整性与合理性以其有效性为基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则以其完整性和合理性为目的。 f )
14.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应当以书面或其他适当形式加以记录并妥善保管。 ( )
15.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财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都有权参与专项监督工作,但是不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其中。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内部监督?指出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关系。
答:(1)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并及时加以改进。
(2)内部监督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密不可分,内部监督是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直接依据和底稿来源,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内部监督的成果表现。内部监督的主要目的是检查内部控制是否存在缺陷,而内部控制缺陷又是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的不利因子,一旦出现一处重大缺陷,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将会出现内部控制无效的结论。
2.如何通过内部监督实现内部监督目标?
2.答:企业内部监督是指在内部控制体系框架内,企业各层级监督主体通过遵循风险导向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优化内部监督的责、权、利配置,合理分配内部监督资源和能力,以各监督机构的有机直辖市为路径,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为主要手段,从而实现内部监督目标。
3.内部监督的程序是什么
? (1)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度。内部监督的制度主要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明确监督的组织架构、岗位
设置、岗位职责、相关权限、工作方法、信息沟通的方式以及各种表格及报告样本等。
(2)制定内部控制缺陷标准。内部控制缺陷是指内部控制的设计存在漏洞,不能有效防范错误与舞弊,或者内部控制的运行存在弱点和偏差,不能及时发现并纠正错误与舞弊的情形。内部控制缺陷的认定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有无内部控制缺陷、有无重要内部控制缺陷、有无重大内部控制缺陷,以上三个层次是按照内部控制缺陷的重要程度来划分的,与之相对应,内部控制缺陷可以分为一般缺陷、重要缺陷和重大缺陷。按照缺陷的来源,内部控制缺陷也可分为设计缺陷与执行缺陷。
(3)实施监督。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最直接的动机是查找出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一方面,针对已经存在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减少控制缺陷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损害。另一方面,针对潜在的内部控制缺陷,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控制措施,尽量限制缺陷的产生,或者当缺陷发生时,尽可能降低风险和损失。对于为实现单个或整体控制目标而设计及运行的控制不存在重大缺陷的情形,企业应当认定针对这些整体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是有效的。对于为实现某一整体控制目标而设计及运行的控制存在一个或多个重大缺陷的情形,企业应当认定针对该项整体控制目标的内部控制是无效的。
45
(4)记录和报告内部控制缺陷。企业应当以书面或者其他适当的形式,妥善保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中的相关记录或者资料,确保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过程的可验证性。按照内部控制要素分类,相关文档记录包括:内部环境文档、风险评估文档、控制活动文档、信息与沟通文档和内部监督文档。企业应制定相关的管理规定,明确缺陷报告的职责、报告的内容,对缺陷报告程序及跟进措施等方面进行规范。内部控制缺陷报告对象至少应包括与该缺陷直接相关的责任单位、负责执行整改措施的人员、责任单位的上级单位。针对重大缺陷,内部监督机构有权直接上报董事会及其审计委员会和监事会。
(5)内部控制缺陷整改。通过内部监督,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进而采取相应的整改计划和措施,切实落实整改,促进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
4.内部监督有哪几种方式?每种方式的监督主体有几个?
4.答:(1)内部监督的方式有两种,即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在日常工作中,两种监督方式应彼此配合,以实现最优的监督效果。日常监督是指企业对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情况进行常规、持续的监督检查。日常监督通常存在于单位基层管理活动之中,能较快地辨别问题,日常监督的程度越大,其有效性就越高,则企业所需的专项监督就越少。专项监督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业务流程、关键岗位员工等发生较大调整或变化的情况下,对内部控制的某一或者某些方面进行有针对性的监督检查。
(2)日常监督的主体一般分为管理层监督、单位(机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监督、内部审计监督等。董事会和经理层等管理层充分利用内部信息与沟通机制,通过种种措施获取适当的、足够的相关信息来验证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设计和运行,并对日常经营管理活动进行持续监督。企业所属单位及内部各机构采取种种措施定期对职权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实施自我监督,向经理层直接负责。有条件的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内部控制机构。内部控制机构结合单位(机构)监督、内外部审计、政府监管部门的意见等情况,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对企业认定的重大风险的管控情况及成效开展持续性的监督。内部控制机构还可以通过控制自我评估的方法,召集有关管理层和员工就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设计和执行中存在的特定问题进行面谈和讨论,同时可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和管理结果分析等方式进行监督测试。内部审计机构接受董事会或经理层委托,通过种种措施对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实施审计检查。
参与专项监督的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一定的工作经验,且不得参与对自身负责的业务活动的评价。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机构、财务机构和其他内部机构都有权参与专项监督工作,也可以聘请外部中介机构参与其中。
5.日常监督的具体方式有哪几种?
5.答:日常监督的具体方式如下:
(1)获得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即企业员工在实施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时,取得必要的、相关的证据证明内部控制系统发挥功能的程度。内部控制执行的证据包括:企业管理层搜集汇总的各部门信息、出现的问题,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自我检查、监督时对发现问题的记录及解决方案等。
(2)内外信息印证是指来自外部相关方的信息支持内部产生的结果或反映出内部的问题。主要包括来自监管部门的信息和来自客户的信息。来自监管部门的信息是指企业接受监管部门的监督,汇总、分析监管反馈信息;来自客户的信息是指企业通过各种方式与客户沟通所搜集的信息。
(3)数据记录与实物资产的核对。例如企业定期将会计记录的数据与实物资产进行比较,并记录存在的差额及原因分析。
(4)内外部审计定期提供建议。审计人员评估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测试其有效性,识别潜在的缺陷并向管理层建议采取替代方案,同时为作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5)管理层对内部控制执行的监督。管理层主要通过以下渠道进行监督:审计委员会接收、保留及处理各种投诉及举报,并保证其保密性;管理层在培训、会议上了解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管理层审核员工提出的各项合理建议等
6.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的决定因素有哪几个?专项监督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6.答:(1)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取决于以下因素:一是风险评估的结果。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所需的专项监督频率通常较高;对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较低但影响程度大的业务事项(突发事件),进行日常监督的成本很高,为此应更多地依赖专项监督。二是变化发生的性质和程度。当内部控制各要素发生变化,可能对内部控制有效性产生较大影响的情形下,企业应当组织实施独立的专项监督,专门就该变化的影响程度进行分析研究。三是日常监督的有效性,日常监督根植于企业日常、反复发生的经营活动中,如果日常监督扎实有效,可以迅速应对环境的变化,对专项监督的需要程度就较低;反之,对专项监督则需要程度就较高。
(2)专项监督主要关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审计部门依据日常监督的结果,对风险较高且重要的项目要进行专项监督。考虑到成本效益原则,对风险很高但不重要的项目或很重要但是风险很小的项目可以减少个别评估的次数。应该将高风险且重要的项目作为个别评估对象。二是内部控制环境变化。当内部控制环境发生变化时,要进行专项监督,以确定内部控制是否还能适应新的内部控制环境
7.如果你是一个公司的内部监督人员,你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内部监督人员?
8.你认为内部监督除了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以外,还有什么方式?
46
(五)案例分析题
吉林省是煤炭短缺省份,加上生产企业规模小、布局分散,供需矛盾很大。于是,吉林组建煤业集团,意在通过推进煤炭体制转换和机制创新,做大做强企业规模,扩大煤炭供给总量,为吉林经济社会发展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吉林省煤业集团2009年年初组建以来,公司监事会(5名监事,其中由省国资委委派3名,职工监事2名)严格按法定职能的界定,按照“成体系、建制度、定方向、带队伍、干实事、尽职责”的工作思路,坚持“以服务为主、以监督为辅”的工作方针,做到了“依法定位不越位、准确站位不出位、确保进位不落位”。
2010年吉煤集团保持良好发展态势,煤炭产量实现2 808万吨,同比提高7.75%。煤炭销量2 401.98万吨,同比提高8.28%,。营业收入完成90.9亿元,同比增加34.77%。职工人均年工资达到39 699元,同比增长16.73%。实现利税15亿元,同比提高43.27%。“十二五”期间,吉煤集团将全面把握发展思路,努力进军中国企业500强。
吉煤集团董事长袁玉清表示,面对“十二五”期间的良好机遇和严峻挑战,吉煤集团将进一步加快转型发展,努力实现“123568”战略目标:占有资源100亿吨;新建域外两个千万吨煤炭生产基地;利用3年时问理清煤炭生产、装备制造、特色农牧3大板块发展思路,争取3家企业上市;产值500亿元(煤炭400亿元,非煤100亿元);职工年人均收入达6万元;年产量8 000万吨(省内产量3 000万吨,2013年通辽2 000万吨,2015年锡林郭勒盟3 000万吨)。
要求:
搜集相关材料分析吉煤集团监事会发挥内部监督作用方面有哪些成功的经验?
案例分析题分析提示:
吉煤集团监事会坚持“以服务为主、以监督为辅”的工作方针,做到了“依法定位不越位、准确站位不出位、确保进位不落位”。
(1)抓引导,宣传监事会职能。一年来,吉煤集团监事会多渠道、多形式地强化宣传监事会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作用。强化政策引导:印发了《监事会法律法规汇编》、 《标尺与准绳》手册,从法律层面介绍了监事会的作用和依法监督的重点内容。强化理论引导,创办了《监事信息》内部季刊。强化言论引导,利用《监事信息》等平台,先后刊发了各级国资委领导有关监事工作的讲话和文章。强化会议引导,监事会在2009年度监督检查工作中,第一项工作就是召开动员会议,详细阐述监事会监督检查的法律依据、主要内容、方式方法和具体要求。强化典型引导,将兴业银行、中石油监事会等成功范例和三九集团的治理失效两种典型作对比,既展示了成功监事会的主要经验和做法,也坦然面对监事会制度在我国所遭遇的尴尬局面和存在的主要障碍,引导大家对如何发挥监事会作用进行思考。
(2)抓调研,掌握监事会工作现状。调查现状,摸清监事会的组织基础。吉煤集团监事会采取实地调查、召开座谈会及问卷调查等,掌握了直属企业监事会工作现状。
调查直属企业现状,奠定监事会的工作基础。吉煤集团监事会收集整理了各成员企业的经济信息。此外,对集团安全生产、经营管理、财务收支情况等每季度进行一次调查研究。
了解全国现状,巩固监事会的谋划基础。在《国有企业监事会制度》、《国有企业外派监事会十周年回顾》、《董事会》等查阅了大量文章,广泛了解各地监事会工作。在调研的基础上,吉煤集团监事会确立了“保证中心目标一致,保证依法监督到位,保证资产保值增值,保证集团上下和谐的工作目标,以及“坚持依法行权、规范运作、公平公正、履职尽责”的工作原则,形成了以财务监督为重点的整体工作思路。
(3)抓制度,构建监事会体系。监事会高度重视建章立制,编制了监事会《操作与务实》手册。监事会决策程序方面,制定了《监事会议事规则》。工作方式方面,制定了《监事会工作规范》和《关于开展当期监督工作的实施意见》。监督内容方面,制定了财务会计工作、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办法(2010年8月发布,明文规定《集团公司领导班子及主要负责人年度业绩评价报告》的内容监事会不得与企业交换意见)等7个监督检查办法。监督保障方面,制定了《关于向监事会提供集团公司主要经济信息的实施意见》。工作程序方面,制定了《监事会日常工作和监督检查工作流程》。交换意见方面,制定了《吉煤集团监事会与企业交换意见办法》、《交换意见方案》和提醒函范本。服务企业方面,建立了季度经营分析制度和调研制度,提出宏观对策与建议。工作创新方面,先后创办了《监事信息》杂志、监事网站等平台,使监事会工作有声有色。行为准则方面,制定了《监事会主席巡视制度》和监事人员《十要十不要工作规范》,明确了监事会及工作人员的工作要求和纪律。要求监事树立“三真”的工作态度,即亲企要尽履职尽责,不折不扣;爱企要真转变作风,求实干事;利企要真监督检查,保值增值。体系、制度、程序、行为的规范,使监事会工作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对各级企业形成了有效制约。
(4)抓检查,树立监事会形象。吉煤集团监事会确立了“自觉与企业目标上同向,工作上合拍,行动上一致,在关键时刻顶得上去、帮得上忙、管得上用”的工作原则,通过日常监督与集中检查,树立了监事会服务大局、发展、稳定的形象。
一是认真开展调研分析。坚持每季度对集团生产、经营、财务收支等情况进行一次调查,形成经营分析报告。2010年3月份的年度经营分析提出了“十个下工夫”的建议。
二是深入开展专项检查。在日常监督的基础上,坚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深入开展集中检查。2009年监事会4次参加集团审计委员会组织的直属企业负责人离任审计,以及集团纪委组织的举报案件查证。2009年直属企业监事会共进行不定期和专项检查30次,与企业交换意见10次,实现了“监督检查领域不断延伸、程序不断规范、工作不断推进、成效不断显现”的目标。
三是全面开展年度检查。对于2009年度监督检查,监事会提出了在检查过程中要做到“行动上更有影响力,监督上更有说服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威信上更有感召力”,坚持“依法操作、实事求是、重在提醒、志在发展”的检查原则。财务组从企业管理、内部控制、财务信息等方面开展实质性检查;考评组
47
通过查阅资料和问卷调查,对班子和高管人员进行评价。对班子评价分为“战略决策、管理控制、运营执行、职业操守、经营业绩”5个方面25个指标;对高管人员的评价分为“经营业绩、领导能力、品质作风、廉洁从业”4个方面20个指标。经过40天的工作,监事会提交了10份监督检查报告,提出了6大类共128个问题,与集团交换意见63条。
(5)抓环境,凝聚监事会合力。日常工作中,吉煤集团监事会创立并遵循“三和理论”,即对上要“和礼”,争取政策,争取支持,争取理解;对中要“和谐”,和谐班子、和谐队伍、和谐机关;对下要“和情”,合情依规,合情共事,合情一心,始终把促进集团上下齐心协力、共克时艰、确保发展作为监事会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处理好与省国资委的关系。吉煤集团监事会与国资委监事会工作处保持密切联系,经常请示汇报工作,遇到问题及时咨询,取得了工作上的直接指导和支持。
二是处理好与监督对象的关系。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就需要正确处理监事会与董事会、经营层的关系。吉煤集团监事会主动与董事会和经营层沟通,重大事项和重要活动提前通报,与之形成了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工作氛围。董事会认识到位,大力支持、积极配合,主动与监事会沟通情况,听取监事会的意见,为监事会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是处理好与内部监督机构的关系。为推动集团纪检监察、审计、职代会等内部监督机构相互沟通、相互衔接、协调一致,吉煤集团监事会做到了“四个协同”,即监事会与审计、纪委、监察、职代会等机构的协同,致力于构筑大监督格局。通过列席相关部门会议和文件传阅等途径,及时了解重大情况,交换工作意见,实现了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互相支持,形成了监督合力,提高了监督效果。
四是处理好与外部监督机构的关系。为提高监事会监督检查效率,监事会与会计师事务所建立了工作联系。在2009年度监督检查过程中,与进行年审的会计师事务所保持密切联系,参考和利用其审计结果,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检查,节约了检查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