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金华十校2019-2020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先前王世贞文气纵横,后生们纷纷效法,类似于当时西昆派崇拜李商隐,江东人崇拜黄庭坚。楚地袁氏想改变这种风格,用汉家旗帜改变赵家旗帜,可是人们不能都对他服帖。但是新陈代谢,优秀作者有的孤军杀出,有的蜂拥群起,神鹰挣脱束缚而翱翔云霄,天马行空驰骋万里,即使王世贞见了,也会感叹他们得风气之先,发出‘振奋自己’的感叹。白居易说过‘天下无正声,悦耳即为娱’,难道说得正是这些吗?”

郑超宗说:“我们这些草根士人,哪里敢轻浮地批判先觉??只是古代贤人一定有所寄托,例如晋朝皇甫谧沉迷读书,杜预是《左传》癖,老子写《道德经》,昆耶作《佛法》,即使是圣人,他们历经世代交替,也不能了断文字姻缘,何况我们呢?(我)曾经反复研读诸位贤士的文章,读一遍可以消解愁绪,两遍可以流泪,三遍下来觉得有大病去体的快感,或许接近父母去世两周年的祭礼之日援琴弹奏的感受吧?”

我说:“确实是这样。开元年间,将军裴民旻守孝在家,到吴道子那里请他在东都天官画鬼神,来求助冥福。(吴道子)回答说:‘将军你为我为我舞剑一曲,希望借助于剑的猛厉来通达幽冥。’裴旻答应,脱去丧服,装备好奔马,左旋右转,挥剑入云,高达数十丈,像电光下射,裴旻伸手拿着剑鞘接住(飞下来的)剑,剑透穿进了剑鞘。旁观的人有数千人,没有不震惊的。吴道子于是拿起毛笔在壁上画图,如同大风忽起,成为天下的壮观景致。” 郑超宗是洒脱磊落的侠义丈夫,文章高超豪迈,社会名流见了他会避让,拿出他的精锐眼光,把那些时贤的文章编选为《文娱》,这也是如同吴道子在东都画壁画啊。像谢灵运在清宴中找到欢愉,谢澄在欣赏澄江美景中得到乐趣,都不能足以和《文娱》的壮观相比。

眉道人陈继儒写于砚庐中。

19. 忆 愁

20.①思乡之情。颈联写折梅使诗人感到乡愁,渴望与亲人团聚。②老去之愁,尖意之愁。尾联写诗人看见渐长的梅花,催人白头。③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诗人从梅花着手,从对故人思念联想到岁暮之愁,最后联想到自身,这是由作者的经历和时代背景决定的。 【解析】

19.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语言中的“炼字”的能力。答题时要借助该字含义、 所用手法,还要注意分析其在句中以及全诗中的表达效果及作用。前两联“忆”遥领故人对自己的相忆,故人送客见雪见梅情不自禁“忆”起我,表达了对故人思念自己的深深谢意和心心相印的情谊。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诗人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渐生白发。因此此诗前两联围绕“忆”字感谢故人对自己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

答案第9页,总1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情怀。

20.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本诗首联赞美装迪的早梅诗:你在蜀州东亭看到梅花凌冬盛开,诗兴勃发,写出了如此动人的诗篇,倒像当年何进在扬州梅那般高雅。颔联上承“动诗兴”,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心心相印的情谊。同时“此时”结合注释可知,诗人和朋友郑经历安史之乱,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百姓的担忧。颈联写的是,幸而你未折梅寄来勾起我岁暮的伤感,要不然,我面对所折的梅花一定会乡愁缭乱、感慨万千的。早梅开花在岁末春前,它能使人感到岁月无情,老之易至,又能催人加倍思乡,渴望与亲人团聚。尾联写的是,江边的这一树梅花啊,如今也在渐渐地开放,好像朝朝都暮催人老去,催得我早已白发满头了。倘若你再把那里的梅花寄来,让它们一起来折磨我,我可怎么承受得了!催人白头的不是梅,而是愁,有忆友之愁,暮年老去之愁,思乡之愁,忧国忧民、伤时感世之愁等,这千愁百感攒聚一身,此头怎能不白?此诗通篇都以早伤愁立意,前两联就“忆”字感谢友人对自己的思念,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后两联围绕“愁”字抒写诗人自己的情怀。 【点睛】

鉴赏古代诗歌的“炼字”艺术,可以从品味字词在诗句中的含义、字词所营造的意境(景象画面)、运用的艺术手法和表达的情思几个方面展开。首先是炼义,即理解分析所炼之字在诗词句子中的含义,诗句中作者所用的字词已经超越了字词本身的意义,赋予了更多的形象义,如语境义、比喻义以及象征义。然后是炼象,即描述景象,该字在诗句中所表达的内容景象包括描写的对象、内容、景象等要素。第三是炼所营造的意境,即用该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氛围,或优美,或雄阔,或幽静。五是炼表达效果,即分析用该字在描写特点、表情达意上的好处。六是炼所抒发的情感,分析用该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情怀。

21. 有教无类 高明的工匠

22.①孔子端正自身来教育他人,孟子也提倡提高自身修养以育人。②孔子对来到自己门下受教的人一视同仁。孟子则在此基础上强调受教育者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并且君子不会因为某个受教育者的才能、悟性低下而改变原则。 【解析】

答案第10页,总1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21.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观点态度和重要词语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要通读文段的内容,在基本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整体把握文段来作答。子贡与南郭惠子围绕孔子门生混杂的现象展开,子贡的言论体现了不管什么人都可以接受教育,也就是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意思为高明的工匠不会因笨拙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所以“大匠”指的是高明的工匠。

2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把握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要通读文段内容,然后再理解文意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然后结合两则材料内容作答。子贡说到“君子正身以俟”,意思为: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孟子君子应站在正确的道路中,即端正自己、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教育别人。子贡说到“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即孔子对来到自己门下受教的人一视同仁。而孟子也认为“大匠不为拙工改废绳墨,羿不为拙射变其彀率”,即君子不会因为某个受教育者的才能、悟性低下而改变原则。又说到“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君子教育学生就如同教人射箭一样,将弓拉满而不发射,而是让受教育者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点睛】

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好中国古代名著阅读的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段,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 参考译文: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孔夫子的门下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端正自己的身心来等待求学的人,想来的不拒绝,想走的不阻止。况且良医的门前多病人,整形器的旁边多弯木,所以夫子门下来往的人就庞杂。”

公孙丑说:“道,很高,很完美,可好像登天一样,似乎不可企及。为什么不使它变得可以接近而让人每天孜孜以求去努力呢?”孟子说:“高明的工匠不会因笨拙的工人而改变或废弃规矩,羿不会因拙劣的射手而改变开弓的标准。君子(教人如教射)搭上箭、拉满弓却不发射,让箭在弦上跃跃欲出;他站在正确的道路中,有能力的就跟上来。”

23.曲肱而枕之 不义而富且贵 钟鸣鼎食之家 舸舰迷津 曲终收拨当心画 唯见江心秋月白 雕阑玉砌应犹在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 【解析】

答案第11页,总14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出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肱”“鼎”“掷”“舸舰”“雕阑”“频烦”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24.参考范文:

多一份“钝感力”

“钝感力”一词其实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按照渡边淳一自己的解释,“钝感力”可直译为“迟钝的力量”,即从容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伤痛,坚定地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它是“赢得美好生活的手段和智慧”。对周遭事务不过于敏感的能力。“钝感力”不等于迟钝,它强调的是对困境的一种耐力,是忍气吞声对抗外界的能力。它仍是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钝感,是心理学名词,与“敏感”意思相对,词性相同,两者互为反义词。钝感是人的动作活动反应慢度的标尺,是用来描述人活动速率的。钝感系数越高则对外部反应越迟钝,同时其敏感度也会越低,人的思维只有钝感系数与敏感系数想平衡才更容易保持较为理性的思维,否则反之。

现代人尤其年轻人太敏感反而容易受伤,所以要修炼“钝感力”(迟钝的能力)。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年轻人刚刚入世会遭遇许多烦心事,过于敏感往往就容易受到伤害,而钝感虽给人以迟钝、木讷的负面印象,却能让人在任何时候都不会烦恼,不会气馁,钝感力恰似一种不让自己受伤的力量。看看如今在各自岗位里取得成功的人士,其内心深处一定隐藏着一种绝妙的钝感力。

生存的这个世界有许多竞争,所以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而要保持甚或加强自己的生存能力,钝感力又是必不可少的。与其有锐利的敏感度,不如对于大多数事物不要气馁,这股迟钝的顽强意志,就是得以生存在现代的力量,也是一种智慧。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迟钝能力,在遭受挫折之时能很快放下,继续前行,才能在经受一次次挫折,不停留在这些伤痛上,赢得下一次的辉煌。犯一次错误改正容易,不断的犯错误还能不气馁就难了。

钝感力听上去会给人非常负面的感觉,但可以将它解释成“有意义的感觉迟钝”,不因为眼光浅短而喜忧、保持信念往前走。跌跤了不怕,关键是能再爬起来。

在目前竞争激烈、节奏飞快、错综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如何处理好生存和成功的问题?如何求得自身内心的平衡及与他人和社会的和谐相处?如何处理好复杂多变的人际关系,来

答案第12页,总14页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