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笔记归纳(1)

地理 七年级(上) 第1节 知识点总结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为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2、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①古代 (凭直觉):盖天说→新盖天说→浑天说; ②近代 ( 观察 ):亚里士多德推断地球是球形的

→麦哲伦环球航行用事实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③现在(测量计算):航天事业发展,卫星拍摄的照片直接证明地球是球体。 3、由“站得高,看得远”;“月食”;“站在海边看远方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地球的卫星照片”等可证明地球是个球体。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P6)

1、地球仪的概念:按一定比例缩小的地球模型——地球仪。

2、地轴——假想轴——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为北极(N),反之为南极(S)。

三、经纬线和经纬度(P8)

1、纬线与纬度

(1)纬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2)纬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

B.长度 长短不等,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 C.方向 指示东西方向。(有无数条)

(3)纬度的划分:赤道(0°纬线)以北为北纬,习惯上用N表示;赤道以南为南纬,习惯上用S表示。南北纬各划分90°;南北极分别为90°S和90°N。

(4)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低纬度:0°~30° 中纬度:30°~60° 高纬度:60°~90° (5)南北半球的划分: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所有北纬均位于北半球,所有的南纬均位于南半球。

2、 经线和经度

(1) 经线的定义: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叫做经线。 (2)经线的特点:

A.形状 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 B.长度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C.方向 所有的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有无数条)

(3)经度的划分:从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以东的180°为东经,习惯上用“E”为代号,以西的180°为西经,习惯上用“W”为代号。

(4)经线圈:所有的经线均为半圆形,故在地球仪上两条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组成经线圈之和等于180°,且两条经线中一条为东经,另一条则为西经。(例:20°W和160°E组成经线圈 ; 20°E和160°W也组成经线圈)

(5)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限。20°W以东到160°E为东半球。20°W以西到160°E为西半球。(切记:0°--20°W虽为西经,但是处于东半球;160°E——180°虽为东经,但是西半球。)

3、 经纬网定位: ( , )

四、温度带的形成与分布(P11)

1、五带的划分:依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 2、范围:

北寒带 66.5°N~ 90°N 北温带 23.5°N~66.5°N 热 带 23.5°N~23.5°S 南温带 23.5°S~66.5°S 南寒带 66.5°S~ 90°S

3、特点: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无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 寒带——阳光斜射,有极夜极昼现象,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少; 温带——阳光斜射,无极夜极昼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第2节 地图 (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1、比例尺:也叫缩尺,把一定范围内实际地理事物缩小并在地图上表示出来缩小的程度。公式表示为:

图上距离比例尺= (数字式、文字式、线段式)

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北京动物园VS 中国地图)

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实地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精确度越高。 比例尺越小,实地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精确度越低。 规律:大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小的比例尺地图。世界政区图、中国政区图等。 小范围的地区多选用较大的比例尺地图。如平面图、军事图、旅游图等。 2、方 向:先指后经再一般

(1)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指向标指示北方(指向标平移法and转动地图法)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3)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遵循“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图例和注记(书上的图例、注记记住就好)

4、普通地图:综合反映地形、河流、城市、行政区域等多种地理事物的一般特征 专题地图:集中反映一两种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 5、地图家族新成员:遥感影像地图;电子地图

第3节 地形图 1、海拔和相对高度 以“米”作为计量单位

海 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绝对高度。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2、陆地地形

地形的五种基本类型: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

(1)高原:海拔500米以上,外围陡,内部范围宽广、起伏和缓;

(2)山地:海拔500米以上,多呈脉状分布,高度、起伏大(山顶 山坡 山麓) (3)丘陵:海拔500米以下,相对高度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小、坡度缓; (4)平原:海拔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小;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

3、等高线地形图

(1)等高线:我们把一个地区内海相同的各点相连的线叫做等高线。 (2) 拔等高线图的高度注记为“海拔高度”; 即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我国的海拔是高出黄海海平面的距离。 (3)形状特征:

(4) 山:中间高,四周低,山峰在地图上一般用“△”表示; 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盆地或洼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鞍部:两个山顶中间的低地,形似马鞍; 陡崖:等高线重合在一起;

陡坡:等高线密集; 缓坡:等高线稀疏;

山脊: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低处; 山谷:等高线弯曲时,如果凸出部分指向高处。易形成河流。 (5)实际运用: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递减。0.6°C/100m 水库坝址选择峡谷地段(水平距离窄,垂直落差大),峡谷上游要有蓄水库区。

建铁路、公路应建在坡度平缓的地区,尽量避免跨越多条等高线。 翻山时应选择缓坡,并通过鞍部。

避风的海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

平原地区发展耕作业,山地、丘陵发展林业。

(6)地形图用绿色→黄色→褐色的颜色渐变表示陆地地势由低到高的变化。

第4节 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位置和疆域

1、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没有位于寒带地区);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2、中国领土四至点: 最北端——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53°N) 最南端——在4°N附近的曾母暗沙(属南沙群岛) 最东端——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汇合处(135°E) 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上(73°E)

南北跨度大→49个纬度差,5500km,东西跨度小→60个经度差,5200km 3、中国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陆上邻国有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4、中国位置优越,地域广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便于对外交往与合作;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5、中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中国的陆上边界长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主要岛屿有台湾岛、海南岛等,半岛有辽东半岛、山东半岛、雷州半岛等,海峡有台湾海峡、琼州海峡等。

二、中国的行政区划

6、中国的行政区域划分为省、县、乡三级。

7、中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