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分析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组合梁弯曲应变片粘贴及应力的测试和数值模拟

后记

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所学课程的一次综合运用,可以将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一个台阶并升华。通过这次毕业设计不但使我巩固和重温了大学四年来我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让我从中吸取了很多新的知识,尤其是增进了我对叠合梁这一领域的了解和认识,还有实验的动手能力以及数值模拟软件的掌握与应用,养成一种好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对以后的学习和深造有很大的帮助。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李顺才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无论是课题的分析、构思和资料的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李顺才老师给予了细心的指导和无私的帮助,她那严谨的治学态度、丰富渊博的知识、敏锐的学术思维、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积极进取的科研精神以及诲人不倦的师者风范是我毕生的学习楷模。在此,表示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在实验过程中,蔡瑜玮老师给予了很大的帮助和指导,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此外,在数值模拟分析时,辛贺义学长给予了无私、热情的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吴兴伟、魏晓龙、丁波等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支持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支持过我的老师、学长、同学。

40

徐州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 组合梁弯曲应变片粘贴及应力的测试和数值模拟

参考文献

[1]倪樵,李国清,钱勤.材料力学[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2]蔡乾煌.庄 茁.工程力学精要与经典例题讲解[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单辉祖.材料力学问题、例题与分析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4]赵志岗.工程力学实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156-160.

[5]张小凡,谢大吉,陈正新.材料力学实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96-99. [6]钱浩生,潘少川,刘耀乙.实验应力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7]徐道远,朱为玄,王向东.材料力学[M].南京:河海大学出版社,2006. [8]刘鸿文.材料力学[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9]刘鸿文.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本社,1992.

[10]王三辉.高层建筑工程中转换梁叠层技术的应用[J].建材与装饰施工技术,2008:88-90.

[11]胡勤华,赵仲芳.简支叠梁的简化分析方法及其工程应用[J].结构工程师,2006,22(4):34-36.

[12]赵至善,张文荣,周雪峰.叠梁的应力分析与实验[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3):118-120.

[13]李彦彬,徐建新.叠梁闸门设计新思路[J].人民黄河,2006,28(1):65-66. [14]揭敏.自由叠合梁中的弯矩计算[J].力学与实践,1995,17(4):64-65.

[15]高金良,吴悠峰.双层组合梁应力分析与试验研究[J].嘉兴学院学报,2007,19(6):8-11.

[16]李秀莲.叠梁的应力分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0(4):28-30. [17]黄菊华,钱应平,李厚民.不同形式叠合梁的应力分析[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08,23(3):87-89.

[18]吴晓,孙晋,杨立军.叠层梁弯曲实验的应力计算公式[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19]文善任,宋伟香,龙小湖.叠合梁的应力分布实验[J].山西建筑,2009. [20]王先.矩形截面直梁纯弯曲问题的再探讨[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6(4):15-19.

[29]龙驭球.有限元法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 [30]李景湧.有限元法[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

[31]商跃进.有限元原理ANSYS应用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32]王国强.实用工程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在ANSYS上的实践[M].西安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

[33]高耀东、郭喜平.ANSYS机械工程应用25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35]苏荣华、梁冰.结构仿真分析ANSYS应用[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

[36]何涛、杨竞、金鑫.ANSYS10.0/LS-DYNA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实例知道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41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