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无涯苦作舟!
需要不同领域的专业人才进行交叉的配合才能发挥出各自的优势,才能对各种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地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警方案,以便积极有效应地预测突发性的公共危机。
3.2.3 缺乏行之有效的多元参与机制
作为危机应对核心力量的政府,肩负着危机处理的重要责任,具有应对危机特有的优势。但是政府并非是全能的,在资源和人员等方面的组织分配上存在着相当的局限性。危机急需要快速做出决策,并且要在严重缺乏必要的训练有素的人员、物质资源和时间来完成。仅仅依靠政府自身的力量是很难达到及时、高效、灵活的应对突发性的公共危机的。因此,危机应对的政府主体应该积极动员社会大众的力量,鼓励非政府组织积极地参与到灾害救助的工作中来,使其成为以政府为主导的救助体系的重要后备力量。
从非政府组织这个角度来看,近年来,非政府组织在我国虽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数量上跟据相关部门统计截至2008年,我国的非政府组织数量已经达到了四十几万了。虽然说非政府组织具有民间性和自治性,但这只是意味着这种组织在体制上独立于政府,它们不属于政府建制的一部分,也不直接受制于政府权威,但并不意味着非政府组织与政府或政治不发生任何关系。事实上非政府组织于政府关系及其模糊,非政府组织往往是政府行政权力的衍生物,缺乏本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活动能力。这主要表现在我国很多非政府组织都是由政府机构领导的,带有浓厚的官方色彩,其行为方式、工作作风都带有很强的行政性质,由于非政府组织自身的特点,以及在筹集资金方面的能力有限,往往依靠会费和一些捐助等非营利性收入是远不能维持其发展的,而由于政府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使得非政府组织在财力上习惯性的依靠政府,使得非政府组织缺乏独立性,这将极大地限制了非政府组织的发展。资金以及专业人才的匮乏使得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限制,往往在参与危机治理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时候,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非政府组织与政府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没有专门的信息管理机构,反应迟缓,没能在危机发生的第一时间内作出积极的回应,启动应急的预案,为抗震救援争取更多的时间做出应有的贡献。二是由于组织缺乏专业的危机救助人才和相关的应急知识,在救援过程中很难有效地配合政府抗震抢险的工作。同时由于组织内部没有积极有效地组织协调等机制,使得很多参与抗震救援的志愿者等人员职责不明确,致使这次真正在抗震救灾中起作用的非政府组织的数量十分的有限。[14]
学海无涯苦作舟!
从政府这个角度上看,政府作为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维护者,在危机的应对中发挥着主体性的作用.政府在应对突发性危机时能够全面整合各种资源共同应对危机,在这点上是其他组织所无法比拟的。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的重要转型时期,政府的职能虽然也发生了相应的转变,但是仍然还不够完善,不够成熟,很难做到统筹兼顾。因此,政府要充分的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使其快速的发展起来真正的成为一股重要的后背力量。首先,政府很难转变观念,对非政府组织进行合理的定位,明确其相应的职能,将自己从繁琐的事物中解放出来。其次,由于现阶段的非政府组织的地位相对较低,缺乏相配套的法律进行规范和监督,使得非政府组织在运作的过程中出现许多的吊链。与此同时,非政府组织缺乏与政府之间的有效地沟通。最后,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缺乏相互之间的信任。非政府组织由于自身资金和人员等方面的限制以及组织内部相应的制度不健全,致使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存在着许多的不足。[2]因此,政府要充分的发挥非政府组织在危机应对中的作用,使其快速的发展起来真正的成为一股重要的后背力量。
综上所述,在这个充满危机的时期里,我国政府要想及时有效地应对各类危机,就要积极地动员各界力量共同面对危机,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危机公关能力。同时非政府组织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建设,积极主动地与政府进行沟通和协调,取得政府和社会的信任,提升组织的公信力。
3.3 我国政府危机公关存在问题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但与此同时,我国正经济转轨,
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几乎在各个领域都发生了不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