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荒凉,气温年较差大,夏季最高气温可达50℃,冬季气温较低。早年,该地区的矿工经常在矿井里躲避炎热天气,长此以往便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地下住宅(图乙)。据此完成1—3题。
图甲
图乙
1.该类地下住宅可能分布于图甲所示的( ) A.①地附近 B.②地附近 C.③地附近 D.④地附近
2.该类地下住宅通天井的主要作用是( ) A.收集雨水 B.方便通信 C.增加采光 D.通风换气 3.推测该类地下住宅( )
①室温不变 ②冬暖夏凉 ③类似黄土高原的窑洞 ④类似草原的蒙古包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37,24分](气温与地温的季节差异)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的多年冻土主要分布于东北高纬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东北高纬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由我国自行设计、建设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成功穿越了约550千米的连续多年冻土区,是全球目前穿越高原、高寒及多年冻土地区的最长铁路。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会危及铁路路基。青藏铁路建设者创造性地提出了“主动降温、冷却路基、保护冻土”的新思路,采用了热棒新技术等措施。图a示意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其中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图b为青藏铁路路基两侧的热棒照片及其散热工作原理示意图。热棒地上部分为冷凝段,地下部分为蒸发段,当冷凝段温度低于蒸发段温度时,蒸发段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冷凝段冷却成液态,回到蒸发段,循环反复。
(1)分析青藏高原形成多年冻土的年平均气温比东北高纬地区低的原因。(8分) (2)图a所示甲地比五道梁路基更不稳定,请说明原因。(8分)
(3)根据热棒的工作原理,判断热棒散热的工作季节(冬季或夏季),简述判断依据;分析热棒倾斜设置(图b)的原因。(8分)
考法2 联系生活实际考查大气对流运动(新角度)
2 [2019全国卷Ⅱ]积云为常见的一类云,其形成受下垫面影响强烈。空气在对流过程中,气流携带来自下垫面的水汽上升,温度不断下降,至凝结温度时,水汽凝结成云。水汽开始凝结的高度即为积云的云底高度。据此完成(1)—(3)题。
(1)大气对流过程中上升气流与下沉气流相间分布,因此积云常常呈 A.连续层片状 B.鱼鳞状 C.间隔团块状 D.条带状 (2)积云出现频率最高的地带是 A.寒温带针叶林地带 B.温带落叶阔叶林地带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地带 D.热带雨林地带
(3)在下垫面温度决定水汽凝结高度的区域,积云的云底高度低值多出现在 A.日出前后 B.正午 C.日落前后 D.午夜
(1)
(2)
根据对流运动原理,探究积云与
综合思维 气温日变化的关系及不同区域
积云出现频率。
积云云层的高度与气温有关,需
地理实践
结合生活经验,分析气温的日变
力
化特点。
(3)
(1)C (2)D (3)A 思维拓展
积云进一步发展就会形成积雨云。人们常用“夏雨隔牛背,鸟湿半边翅”来形容盛夏季节出现的分布不均、历时短暂的降雨,并称呼这种雨为“牛背雨”。这种雨多发生在一块积雨云下,多在山区出现,这面坡风狂雨猛,那面坡却风和日丽。现在随着城市中高楼大厦越来越多, “牛背雨”在城市中也经常出现,人们从一条街道走过,一边是大雨倾盆,另一边却滴雨未下。 问题1:分析“牛背雨”多在山区出现的原因。
试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