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期末复习范围和要点
一、重要的化学概念 (一)物质的分类 1 混合物:由多种物质组成。例:空气、天然水、过氧化氢溶液、石灰水、碘盐、煤、石油、天然气等 2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例如:水、纯净水、蒸馏水、二氧化碳、氧气等 3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单质:铜Cu、汞Hg等 非金属单质:氧气O2、氮气N2、金刚石C 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 4 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MgO、KMnO4、Ca(OH)2、NaCl
5 氧化物:由一种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例:水H2O、氧化铁Fe2O3、四氧化三铁Fe3O4
(二)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 宏观: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微观: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等粒子构成的。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水H2O、氧气O2、氮气N2、氢气H2、二氧化碳CO2等。 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金刚石C、石墨C、硅Si、金属(如:汞Hg)。
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有:离子化合物如氯化钠(NaCl)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Na+ 和Cl)。
-
相关概念:
1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表示方法:元素符号。例:H、O、Fe、S 2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表示方法:化学式。
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是水分子,不是氧原子和氢原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的过程。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变(不可分),实则是原子核不变,而核外电子(尤其是最外层电子)一定要发生变化,否则就不能生成新物质。
1
3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表示方法:离子符号。 阳离子带正电荷如钠离子Na+,钙离子Ca
-
2+
,镁离子Mg
2+
,铝离子Al
-
3+
,铵根离子NH4;
2—
+
阴离子带负电荷,如氯离子Cl,硫离子S酸根离子CO3 4原子的构成
原子
原子核
2-
2-
,氢氧根离子OH,硫酸根离子SO4,硝酸根离子NO3,碳
-
电性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 1个单位正电荷 1 中子 0 1
核外电子 1个单位负电荷 1/1840(不计)
(1)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显电性。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3)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会画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例:氯原子Cl
核电荷数 第一电子层 第二电子层 第三电子层(最外层)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核 电子数
(4)同种元素的原子和离子,它们的原子核相同(即质子数相同,中子数相同),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核外电子数(主要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原子呈电中性,而离子显电性。 5 元素 元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1)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地壳里、生命细胞中和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都是氧(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水)。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钙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 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
(3) 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不同,或说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密切相关,或说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 最外层电子数还决定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在1~3为金属元素、
一般在4~7为非金属元素、8为稀有气体元素(氦为2)。
(4) 一些常见元素的名称和符号:
氢___氦____碳____氮_____氧_____氟_____氖_____钠____镁____ 铝______硅_____磷_____硫___氯____氩___ 钾___钙_____锌____铜___铁____汞___银___钡____锰_ _铂___ 金___碘_____
(5) 元素符号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有时还能表示一种单质如Mg。 H 氢元素;一个氢原子
(三)物质组成的表示:化学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镁 锌 铝 铜 铁 汞 氢气 氯气 氧气 氮气 碳 磷 硫 硅 氦气 氖气 氩气 氧化钠 氧化钙 氧化镁 氧化铝 氧化铜 四氧化三铁 二氧化碳 五氧化二磷 二氧化硫 二氧化锰 氧化汞 氧化亚铁 氧化铁 水 三氧化钨 盐酸 碳酸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氯化钠 氯化锌 四氯化硅 硫酸铜 硫酸铝 硝酸银 碳酸钙 高锰酸钾 锰酸钾 甲烷
2
乙醇
2.化合价
+1价:H、Ag、K、Na、NH4, +2价:Ba、Ca、Mg、Zn、Cu、Hg、Fe(亚铁) +3价:Fe(铁)、Al -1价:F、Cl、Br、I、OH、NO3 -2价:S、O、SO4、CO3 (1)通常H显+1价、O显-2价是推算其它元素化合价的基础。 (2)具有变价的元素,重点是Fe可显+2价(亚铁)或+3价(铁)。
(3)化合价法则: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根据化学式推算
3.数字的意义(微观):
①元素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个数。 2O:两个氧原子
②元素符号右下脚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中含原子的个数。 O2:一个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构成 ③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分子的个数。 2O2 前面的2表示两个氧分子, ④离子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2Na+两个钠离子
注:原子、分子、离子三种粒子个数不只“1”时,只能在符号的前面加,不能在其它地方加。
如:两个氧原子:2O(而不是O2,O2是分子); 7个二氧化碳分子:7CO2; 两个钙离子:2Ca 先写出粒子的符号,再在符号前面标出粒子的个数!
2+
化学式 化合价法则 根据化合价书写 化合价 4. 离子符号歪戴帽,先写数字再写号,1省略。表示一个离子带几个单位的正(负)电荷。 价标符号正戴帽,先写正负,再写数字,1不省略。表示正(负)几价的某元素。 如Ca2+:一个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微观)。 Ca:正2价的钙元素(宏观)。 (四)化学变化 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化学变化:××燃烧、由燃烧引起的化学性爆炸、钢铁生锈、孔雀石(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食物腐烂、
动植物的呼吸、杀菌消毒、食物(蛋白质、淀粉)消化、葡萄糖在酶作用下缓慢氧化释能等。
物理变化:木棍折断、冰雪融化、酒精或氨水挥发、矿石粉碎、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滤、蒸馏、
物理性爆炸如车胎充气爆胎等。
3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还原性、氧化性、热稳定性等;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
硬度、溶解性(溶解度)、挥发性、吸水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气体密度:
小于空气:H2、CH4 略小于空气:N2、CO
气体溶解性
难: H2、 N2、 CH4 、 CO 不易:O2
固体溶解性
不溶:碳酸钙、二氧化锰、氧化铜 微溶:氢氧化钙、硫酸钙
溶:氯化钙、氯化钾、硫酸铜 能:CO2 大于空气:O2、CO2
3.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的变化,最常见的是热量的变化,即反应中的放热和吸热现象。 (1)放热的化学变化:①一般可燃物燃烧都放热;②镁、铝等金属和盐酸或稀硫酸等反应也产生热量;
③生石灰和水反应放热。一般反应条件是点燃或常温的反应都放热。
(2)吸热的化学变化:
一般反应条件是加热或高温的反应都须吸热。例
如:
人类所需要的大部分能量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但化学反应提供的能量已经供不应求,人类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发和利用新能源如: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 4.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还伴随有发光、产生气体、生成沉淀、颜色变化等现象。
5、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
变化的物质。(MnO2是过氧化氢分解、氯酸钾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酶是重要的生化反应催化剂,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
(五)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1.三种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特征 “多”变“一” “一”变“多” 反应前后都有单质和化合物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如:
4P+5O2===2P2O5, CH4 + 2O2 ==== CO2 + 2H2O (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氧气具有氧化性,是常见的氧化剂。
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如:
2CuO + C ==== 2Cu + CO2↑ 2 Fe2O3 + 3C==== 4Fe + 3CO2↑
碳、一氧化碳和氢气具有还原性,是常见的还原剂。 (六)质量守恒定律
4
高温
高温
点燃
点燃
点燃 实例 C + O2 === CO2 CaO+H2O= Ca(OH)2 2H2O===2H2↑+O2↑ Cu2(OH)2CO3= 2CuO+H2O+CO2↑ 高温 通电 △ 2CuO+C===2Cu+CO2↑ Fe+CuSO4==FeSO4+C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