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第一章《动物的主要类群》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管进入气囊 暂时储存,这部分气体由于未经肺内的毛细支气管,所以含有丰富的氧.当两翼下降时,气囊受到压挤,把贮存的空气再度经过肺而排出体外.气体第二次经过肺 时,又可再进行一次气体交换.所以无论是吸气还是呼气,都有新鲜空气通过肺,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能为鸟类飞行提供充足的氧 气. 此外,气囊还能散发飞行时的多余热量,其次,气囊里储存着空气,能减小身体的比重,利于飞行.可见B符合题意. 故选:B

【分析】多数鸟类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气囊是鸟类所特有的一种器官,在鸟类飞行时起着重要作用.据此作答. 13.【答案】B

【解答】解:A、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生活在陆地上,又能生活在水中;故A错误.B、两栖动物的幼体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故B正确.C、两栖动物的幼体只能生活在水中,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故C错误.D、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可以在陆地上生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故D错误.故选:B

【分析】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上,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两栖动物主要有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14.【答案】B

【解答】解: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有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蝙蝠体表有毛,不是羽毛;

13

没有翼,依靠前肢和后肢之间的皮膜来滑行;蝙蝠在生长发育中最突出的特点是胎生哺乳。因此蝙蝠属于哺乳动物. 故答案为:B.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哺乳动物的特征.解答时可以从哺乳动物的特征和蝙蝠的特点方面来切入. 15.【答案】D

【解答】金丝猴、华南虎、白犀牛均属于哺乳动物,哺乳动物的体温不随着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属于恒温动物。【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明确哺乳动物属于恒温动物。 16.【答案】C

【解答】A、海龟的体内有脊椎骨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鱿鱼的身体柔软,体内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海蜇体内无脊柱,属无脊椎动物,青蛙的体内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B不符合题意;

C、寄居蟹和章鱼的体内都无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C符合题意; D、鲤鱼属于脊椎动物,河蚌属于无脊椎动物,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动物根据体内脊柱的有无,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有脊柱的动物叫做脊椎动物,体内没有脊柱的动物叫做无脊椎动物;

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体内都有脊柱,属于脊椎动物;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体内都没有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

14

17.【答案】D

解: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给蚯蚓体表涂上一层凡士林后,凡士林不透水,不透气,蚯蚓无法通过体壁获得空气中的氧气,因此会窒息死亡.故选D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蚯蚓的呼吸.解答时可以从蚯蚓的呼吸器官和呼吸特点方面来分析. 18.【答案】C

【解答】解:A、M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青蛙用肺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错误.

B、青蛙和蝗虫是动物,M可以表示生态系统的消费者,错误.

C、N可以表示有专门的呼吸器官,如青蛙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蝗虫用气管呼吸,家兔用肺呼吸,正确.

D、N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但蝗虫体内无脊柱,错误. 故选:C

【分析】M是青蛙和蝗虫的共同特征,N是青蛙、蝗虫和家兔的共同特征,识图答题. 二、非选择题

19.【答案】(1)流线型;翼 (2)肺;气囊

(3)骨骼很薄;胸肌发达

【解答】解:(1)家鸽的身体呈流线型可减小飞行时的阻力;身体可分为头、颈、

15

躯干、尾和四肢五部分,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2)家鸽用肺呼吸,体内有发达的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3)家鸽有的骨中空,有的骨薄,愈合在一起,胸骨突出,附着着发达的胸肌,利于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体外,能减轻飞行时的体重,利于飞行。 20.【答案】(1)昆虫 ;3

(2)卵→幼虫→蛹→成虫

;完全变态发育 ;幼虫

【解答】(1)从图中看出,大实蝇在分类上属于昆虫,“从外形上看,其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胸部有3对足,“2对翅”.

(2)从左图可以看出,大实蝇的发育过程包括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种发育在生物学上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故答案为:(1)看出;3

16

联系客服:779662525#qq.com(#替换为@)